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1)

论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0

论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1)

摘 要: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分工经历了从部门间分工到产业间分工、再到产品间分工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代国际分工实际上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层次的国际分工体系,其中,建立在“价值链”基础之上的同一产品不同工序间分工是国际分工深化的崭新成果。

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分工主要是部门间分工,相应地形成了“中心”与“外围”的世界经济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期,国际分工主要是产业间分工,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地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格局变得更加复杂,但总体上仍未消除原有格局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分工深化;世界经济格局;影响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劳动分工,它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和深化进而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往往只注重对国际分工发展中某些具有明显特征的阶段的分析,较少以国际分工的深化为线索进一步探讨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本文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宏大视野着眼,全面考察了国际分工产生、发展和深化的历程,深入探讨了这些变化对世界经济格局演变所产生的动态影响。

一、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以后,随着国际贸易从欧洲向亚洲和新大陆迅速扩充,存在于国际交换中的地域分工有了新的发展。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无论用于国际交换的商品的种类、数量,还是参与国际交换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了迅速增加。

西欧国家在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的同时,还采取超经济手段在一些殖民地建立起面向宗主国市场的早期专业化生产,形成了早期的国际分工。由于远洋运输的困难,这一时期的国际交换尚未成为扩大再生产的条件,因而这种建立在手工工场基础上的国际分工还只是一种扩大了的地域分工。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是伴随着产业革命和机器大工业的形成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8世纪60年代,最先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技术基础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机器的广泛使用不仅实现了能满足市场需要的大规模生产,而且使工业内部分工进一步发展,以致于分离出专门生产原材料和专门生产消费品的各种独立的工业部门。同时,随着产品产量的迅速增加和这种工业内部分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为适应国际交换中大规模长途运输的需要,以轮船、铁路等为代表的交通工具和以电报和海底电缆为标志的通讯业迅猛发展。

在这些条件下,生产的民族性和地域性逐渐消失了。大规模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已非本国所能满足,其产品也非本国市场所能容纳。

“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于是,先进国家逐渐垄断了工业部门的生产,而强迫落后国家成为其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这种分工不断地在世界范围扩展,逐步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不同程度地纳入到这种国际分工之中。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分工体系逐渐形成。

19世纪70年代以后,铁路、轮船、电报等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十分迅速,海路和陆路的交通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在新的科技革命影响下,世界工业产量和世界贸易量成倍地增长。

在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借贷资本输出逐渐取代了商品资本输出而占据统治地位。在这一时期,还建立了国际金本位制,形成了多边支付体系等。

所有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参加国际分工的各个国家大都有一些产业部门为世界其他国家生产,同时每个国家中生活所需的许多食品和生产所需的许多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也由不同国家的生产者制造。

国际分工的深化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国际分工继续深化。

主要表现在,自19世纪以来形成的以工业部门和原材料部门分工为特征的部门间国际分工转向以各个产业部门内部分工为特征的新的国际分工。在战后科技革命的影响下,用于国际交换的产品更加多样化、产品生产工艺更加复杂化、产品技术和质量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实现更高水平上的生产专业化分工,主要是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即实现同一产业部门内部在国际范围内的专业化分工协作。

在国际分工的深化过程中,跨国公司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和贸易加强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渐把不同国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纳入其内部管理活动中,使垂直分工、水平分工和混合分工等分工形态并存发展。

二、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的作用趋于减弱,而技术、信息、人才和创新机制等知识性要素的作用趋于增强,而这些要素具有高度的国际流动性。这些要素在不同产业、同一产业不同产品和同一产品不同工序间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形成了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和工序。

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含不同部门之间、同一部门不同产业之间、同一产业不同产品之间以及同一产品不同工序之间分工的多层次国际分工体系。其中,建立在“价值链”基础上的同一产品不同工序之间的分工是当代国际分工深化的崭新成果。

在当代国际分工中,传统分工的国家边界已经明显弱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成为分工的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而言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活动,如研发、采购、制造、分销、服务等,形成了企业的“价值链”。

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更加专业化,导致国际分工从最终产品的分工进一步向价值链中不同活动之间的分工发展,遍布于世界各地的各分支机构分别从事其中一项或几项活动。通过价值链的解构,跨国公司可以只控制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创造利润多的环节,并在这些环节上保持垄断优势,而把其他不具战略意义的、创造利润不多的环节分解出去,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灵活性。

国际分工的实现方式也从单纯依赖外部市场的国际贸易转向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并重。在内部市场上,国际分工既可以通过股权投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非股权的分包方式进行,选择何种方式更多地由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决定。

“相对于某一‘群组’或某一‘网络’的生产活动和贸易往来而言,跨国公司现在越来越像是乐队指挥,指挥着公司内部和外部的跨国关系。” 在过去,尽管跨国公司的生产因跨越国界而具有国际性,甚至因跨越多国而具有世界性,但由于它们分散在世界不同国家的各分子公司在海外各据点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供应当地市场或返销母国,各地的生产过程之间不具有内在的关联性。

国际分工只发生在最终产品之间,国际贸易成为国际分工实现的唯一途径。而在当代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分散在海外各地的子公司不再是独立运作或仅与母公司发生联系,而是与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跨国公司依据不同区位建立在生产要素密集度之上的比较优势,将生产活动和其他功能性活动进行细密的专业化分工。每一个海外投资企业所服务的对象不再是分散的、独立的某个市场,而是整个跨国公司体系所占据的区域乃至全球市场。

由此,跨国公司体系内的产品、技术和人员等在遍布全球的各分子公司之间的流动性更强,分工联系更为紧密,世界各国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跨国公司各分支机构的活动建立起了有机的联系,形成全球生产体系的实体部分。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试论中日农业劳动力转移中的若干特点.

对经济全球化的再思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企盼奥运 为国加油
消防演练
2038义乌和我
神奇的书
秋天的校园
母爱
游塔仔山
吸蚊玻璃
竞选班干部
半期小结
不要战争
《猎人海力布》梗概
这就是我
冲动是 魔鬼
小学办公室安全管理制度
教师办公室计算机使用规章制度
食堂火灾事故的处理预案
小学校产管理制度
小学教师办公室卫生制度
早操、眼保健操制度
卫生检查评比制度
教师办公室管理制度
宿舍、教学楼消防火灾应急疏散预案
小学公物管理使用制度
小学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工作制度
公共财物管理制度
升降国旗制度
中学教师办公室环境卫生制度
校舍安全应急预案
双关语及其翻译
审理预售商品房案件有关法律问题的探讨(1)
新世纪中国财政的发展目标探讨
加强人大常委会建设的几点思考(1)
论绑架罪客观要件的认定(1)
BOT投融资模式在中国的变异适用及应注意的法律问题(1)
浅谈高中化学的教法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新课程化学相异构想转变策略探微(一)
高中化学生活化问题探究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积极的财政政策近期取向与制度基础
中学化学四种实验教法
化学高考复习例题的选择与优化(一)
领会课改理念 优化教学过程
民事案件中的疑难问题研究
浅谈高三化学的有效复习策略(一)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3第一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8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8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9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4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5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3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