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适应与转换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适应与转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适应与转换

"

论文关键词: 新课程 教师角色 适应转换

论文摘要: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在教育情景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转换为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在教师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将面临着从冲突到适应和发展的历程。

前言

教师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其角色的正确转换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分析教师角色适应与转换,有助于教师职业的角色化,行为的规范化,并因此增强教育的效果。

1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的一系列创新理念,具体表现在课程目标创新观、课程内容创新观、课程结构创新观三个方面。

1.1 课程目标创新观

传统的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片面追求人的平均化、一统化和所谓全面化的发展,重静态的课本知识而轻主动的实践能力,重知识的承继与复制而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新课程纲要强调: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尤其要促进学习者努力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顺应教育全面创新的时代潮流”。这表明课程价值的重心从单纯突出国家教育意志到兼顾学习者个体的充分发展,不能偏废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的优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传统的课程一方面束缚了教师选择、优化和重组教学内容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教书匠; 另一方面,封锁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课程空间,使之陷于消极被动接受课程内容的无奈窘境。新课程鲜明主张 “改变课程内容 ‘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并提出新课程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1.3 课程结构创新观

传统的课程结构受学科本位主义的负面影响导致课程结构比较单一,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重分科课程、轻综合课程,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习主体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权,压抑其课程学习的热情、兴趣和个性活力。为此新课程纲要围绕 “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这个理念,很有创意地设计了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2 教师角色的冲突

社会生活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介于不同的环境和对象,各个角色之间难免会发生冲突。新课程的实施必将与原有的教育环境、教育观念、教育者自身的条件等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2. 1 不同角色期待引起的角色冲突

2 . 1. 1 社会的理想化期待引起的冲突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日常社会生活当中,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期待普遍过高、过多,对教师的多种期待,造成了教师角色冲突。实际上,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教师角色期待的四个强调和四个忽视,即强调社会责任,忽视教师的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 强调权威,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 强调学科素养与教学技能,忽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 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等。

体现课程实施基本取向的实践模式很多,模式不一样,会引起教师不同的角色冲突。同时,任何一种模式的实施,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受到一部分人的抵制。

2 . 1. 3 学校内部的不同期待引起的冲突

在学校系统内部,不同的人对教师也存在着不同的期待。领导、同事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常常是不一致的,尤其是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成果方面的期望不统一,导致教师无所适从,进而产生角色冲突。此外,当教师角色规定的行为方式与自身个性不一致时,也会产生角色冲突。

2. 2 角色之间的冲势

2 . 2 . 1 教师自身角色群之间的冲突

首先是教师的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冲突。其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时,学校角色之间的冲突。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多种角色加以融合和组织,也常常遇到两个角色同时为他提出相反的角色行为。教师在多种工作角色之间冲突时,很难在对立中找到统一,这是教师经常遇到的大量的冲突。

2 . 2 . 2 教育中的角色责任与个人事业的冲突

由于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情感性特征,其角色所负的责任和现代社会价值取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 “距离”,这种距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角色冲突。教师也有和常人一样的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压力。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发展个人事业,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适应教师新角色,是教师中普遍而迫切的追求。

2. 3 心理障碍造成的冲突

实施新的课程计划,意味着课程实践要发生一系列变化,变化可能导致教师情绪反应,引起教师的心理障碍,造成冲突。

2. 3. 1 心理惰性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课程、教材制度,没有充分地为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也很少有这样的参与意识,因而课程意识非常淡薄。这种历史上的课程政策导致了教师的心理惰性。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这种新的主体或主角身份与传统的课程观念之间发生了冲突。教师要自觉地、有意识地消除心理惰性,使课程实施高效、科学地运行,使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2 . 3 . 2 逆反心理

心理惰性的结果导致了教师思维定势与行为定势。面对新课程,很多教师觉得很不习惯,往往表现出盲目的、刻板的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与他们对课程改革的价值判断有关。而对课程改革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与教师缺乏课程论方面的素养也是密不可分的。克服这种不良心理,一方面要求广大教师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了解课程改革的性质、目标、政策和步骤,掌握课程实施的知识、技能、策略和方法,增强对课程改革的心理承受力。另一方面,教育行政机构、课程决策者、课程专家等要加大发动和动员工作的力度,让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

3 教师角色的转换

3.1促进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主要职能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促进者: 帮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 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共同感受教学生活的乐趣。

3.2 研究者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多方面新的挑战。教师只有正确定位自己的研究身份,才能成为课程实施与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适应者。研究型的教师,不仅要有有效的经验行为,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应能解释、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完善教育实践。教师的研究应定位在沟通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以及以行动研究为主,目的是使自己成为具有自觉的主体意识的自我教育者和研究者。

3.3 引导者

新课程需要教师依据自己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要自主地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教育,还需与学生一起协商他们的学习计划。注重学生发展的特异性,尽可能的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不追求每个学生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注意因材施教,差 异发展。

4 解决教师角色冲突的对策

不同的教师由于教育环境、教育理念及个体特性不同,他们所面对的冲突也形形色色,干扰其角色的具体表现,要尽量寻求合适的对策,最大限度的降低冲突带来的影响。

①教师的多重角色在同一时空中不能共容,要通过时间性和空间性分离,去表现不同的角色行为。

②明确工作职责,尊重教师的工作权益,为使教师降低冲突程度,教育管理者不要横加干预 。

③教师个体对角色冲突要保持相当的适应性,利用心理学的防御机制缓解冲突的强度,同时注意提高角色扮演的技巧。

④面对多种角色引起剧烈冲突时,可以选择其中比较重要者而放弃其他来解决冲突,注意不同角色的优选次序。

⑤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求教师不断完善白身,还要允许教师身上存在一些个性特征,以 “普通人”的限光看待教师,不任意夸大和随便指责。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妈妈的笑
蜘蛛
我爱集邮
三兄弟闯关
剁好了的甘蔗
打雪仗
阳江游
晚霞
简单快乐
远古时期——恐龙世界大历险
特别的洗澡间
亲爱的老师
令我敬佩的妈妈
一切不能只追求外表
飘摇的梦
论药对的组配方式和祛痰法中药对的临床研究
试析人文视野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试析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浅析
成人麻疹的辨证施护研究
试析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血府逐瘀汤治疗眩晕症验案探析
试析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培训研究
试析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简论手机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高校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现状及教学策略
试析诊所法律教育模式在民法教学中的应用
浅探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增殖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针灸疗法治疗小儿疾病医案举例
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及培养机制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
在歌声的海洋里徜徉──《云南的歌会》说课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
《云南的歌会》教学杂谈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
云南歌会,二十年的约定──《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