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9
农民工子女养成教育点滴体会
"论文关键词:农民工子女 养成教育 师爱
论文摘要:教师要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养成教育,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以宽厚的师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自信自强的健康品质,促使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快他们成长的脚步。
人的全面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做人的任务。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主要来自附近农村和外来农民工子女,后者约占三分之一,而且呈逐年增长的态势。面对一群参差不齐、操着各种方言的孩子,尤其是读到他们抒写着迥异生活经历的文字时,我强烈地感受到:农民工的下一代身上,有着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坚韧、自立与自强,也比别的孩子多了几分敏感、孤独和渴望。如果说每一个少年的心灵是一片肥沃的土地,那么这块土地不仅需要知识的种子,更需要精神的阳光雨露。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
由于客观环境和地域教育差异的影响,农民工子女的知识底子普遍偏低,在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上尤其明显,不少孩子甚至到了初中还不能把26个英语字母认全。成绩的差距和生活环境、社会地位造成的心理上的压抑、自卑,让他们比别的孩子更敏感、脆弱。青少年最主要的时光大都是在学习生活中度过的,学习不好,做人做事就可能会缺乏信心。因此,以学习习惯为突破13,从激发思维能力人手,拓展到做事、做人和主动创新等习惯,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为语文老师,我将培养读书和交流习惯作为重点。充分利用图书馆和阅览室资源,在低年级开设了每节课前的“讲一个好故事”,“名言和名人故事”,高年级逐渐变成“佳作赏析”和“社会评论”。每天一人,由学生轮流上台,师生一起做评价。在这个活动中,使大多数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吸引力,渐渐养成主动阅读和思考的好习惯。与此同时,在演讲、评价、交流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克服了胆怯、不善言辞、思维局限等缺点,敢于大胆思考、表述和展示。读书交流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更健全了心灵。.
语言是交流和学习的必要工具,查字典是准确认识和掌握语言的必要手段,其中可以贯穿“认知——辨析——使用——引申扩展”等丰富的语言学习过程。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尤其重要,随时查字典不仅能夯实语言文字基础,还能培养认真严谨的求知态度,让学生受用终生。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举多得的教育途径。教师要把握每一个细节中的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做准备。"
二、激励和赞赏是养成教育的风帆
也许是受“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影响,许多老师习惯于明察秋毫地发现学生的缺点去批评提醒他改正,而把肯定和赞许都默默留在心里不轻易表露。久而久之,孩子因为进步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赞赏,容易产生懈怠和颓丧心理,使之前的许多努力付之东流。
其实,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努力将自己的长处尽情彰显出来,都渴望上进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与鼓励。赞赏对于优秀的学生可能是锦上添花,而对于其他人,尤其是成绩较差或性格孤僻、内向、敏感的孩子,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赞扬,一个真诚的微笑,往往使学生如沐春风,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化之功,甚至能温暖和改变他们的一生。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儿童对于教师给予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会用爱来报答老师的爱。”学生在被关爱的同时,也会爱他们的学校,爱他们的班集体,爱他们身边的人。
孩子的心灵就像一把锁,需要用适合的钥匙去打开。一百次苦口婆心的教训和喋喋不休的讲解,不如一句适时的赞美或巧妙的鼓励、点拨。教师的微笑和赞赏可以变成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洒向学生心田的甘霖。
三、宽厚的师爱是养成教育生根开花的土壤
虽然感情并不能取代教育,可教育的全过程必须充满感情。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背井离乡,或许几经迁移,他们更迫切需要一个被接纳认同的环境,渴望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互助关系,希望在群体中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在这个过程中的经历可能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心理疏导,加之与父母、朋友沟通的缺失,不少孩子的性格可能会变得孤僻,或对事物认识极易产生偏颇,或逃避和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给学校管理、家庭教育乃至社会带来潜在的危机。
谈心是师生交流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式。与学生谈心的过程就是双方感情交流的过程,是两颗心碰撞的过程。学生最爱向知心人说知心话,在倾诉、辩解、发泄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向学生传递解决某些问题的思想、方法,让他体察人生存在的正确方式、生活的目标和追求过程的意义,“润物细无声”地引导他用理性去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因而谈心时教师应注意把自己置于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做倾听者和引导者。用“我觉得……”、“我建议……”、“你认为有道理吗?”等等来启发孩子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做出判断。而讽刺、挖苦则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造成心理“内伤”,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所以应该是教育的大忌。
教师要真诚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帮助自卑和孤僻的孩子摆脱困扰,使他们自信地昂起头来走路,在学生之间形成尊重和帮助他人的良好品格。教师还要重视每一个教育细节,用宽厚的师爱营造一个温暖、友爱、和谐的班集体,让每个孩子都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养成教育的一面旗帜
一件小事令我感触颇深:学校召开家长会,各种校外补习提高班的广告也闻风而至,校园甬路上纸片狼藉。一位老师经过,不断地弯下腰,捡起脚下的杂物。旁边的几个学生看到后,互相对视了片刻,马上就不约而同地也将脚下的纸片捡起来。此刻,相信所有人的内心都对这位弯下腰的老师肃然起敬。她已经在一个很小的行为细节中将美好潜移默化到了学生心中。..
教师的行为习惯就是学生的一本教材,这本教材往往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和长远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很多时候,孩子不仅听老师说什么,而且还看老师做了什么。教师博学多识、通晓古今,就会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望;教师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就能有更多的学生具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明智和坦诚;教师公正、宽厚,就可以向学生心灵注入更多向善的动力。教师行为中传达出来的教育,比有声教育更奏效。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教育者首先要在细节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才会如春风化雨般深入孩子的内心。
教师要关注农民工子女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自信自强的健康品质,还要适当加快他们自我成长的脚步,让所有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庭环保大赛
- 一件我做错了的事
- 打预防针
- 我学会了洗书包
- 考第一名的苦恼
- 妈妈带我参观动物园
- 最难忘的一件事
- 观看文艺晚会
- 甜蜜往事
- 咱们班的活雷锋
- 收获甜蜜
- 难忘的一天
- 冲天气球
- 英语兴趣班里的故事
- 一件让我生气的事
- 试论诚实信用原则
-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
- 对意思主义交错现象之检讨
- 论不动产利用的二元结构
- 刍议收养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
- 物权立法若干问题新思考
- 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否另定举证期限
- 论精神损害的动态赔偿(下)
- 不动产登记簿的作用与类型
- 论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
- 私权公斗--亦评机动车无过错责任
- 不动产附合制度研究
- 浅谈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
- 浅谈法官助理制的设立
- 物权公示的性质再探
- 研讨《长城》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想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乌塔》教学后记
- 谈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的思考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把语文课搬到网络上去──《长城》教学一得
-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人格教育──《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人格教育点滴谈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片段与评点
- 《猫》教学指要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巨人的花园》教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