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现代性教育资源探析

关于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现代性教育资源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9

关于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现代性教育资源探析

"

[论文关键词]家训 现代价值 分析

[论文摘要]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先辈们数千年的教育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熏渍陶染”、“德教为先”、“情法兼施”等教育方法,对我们当下的教育工作仍然有着很好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家训”,又称庭训、庭诰,家范、家戒等,是用以规范家庭成员行为及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准则。{它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道德文化中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传统与现代之间维系着一条不可害4断的纽带。”121研究这种文化,不仅可以使当代人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且对当今的教育丁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一、“熏渍陶染”——教育应当注重环境的习染

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3l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就包含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关于这一点,中国古人很早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墨子曾经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不变。”[41苟子也有类似的观点:“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惧黑。”呖史上关于这方面的实例也有不少,据司马光《家范》记载,孟子家曾在坟墓附近,孟子常“嬉戏为坟墓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日:‘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旁,其嬉戏为炫卖之事。孟母又日:‘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戏乃设俎豆,辑让进退。孟母日:‘此真可以居子矣!’遂居之。”可见孟母十分重视选择优越的环境来教育儿子。

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对,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是以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f卟体在不同环境影响下,其发展有着不同的可能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创造良好的、健康的环境,发挥其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克服不良环境,限制其消极作用。

二、“德教为先”——教育应当着重思想品德教育

“百行以道德为首”㈣重视思想品德教育,视德为立身之本,这几乎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共同特征。从《论语》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孔子为其弟子开设的“文、行、忠、信”四门课中,有三门都是属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范畴。子目:“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我忧也。”I删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设计的家教程序,也将德育放在了首位,从“始生”始,就对孩子施行不同的道德养成教育,对违背礼教的行为即使再小也“严诃禁之”,以免“惑乱其志”,力求“养正”。

在中国古代家训中,关于“涵养德性”的内容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人如何做人。首先是“修身”。修身是做人的根本,所谓“夫事有本末,知愚贤不肖者本,贫富贵贱者末也。得其本,则末随;趋其末,则本末俱废。”口-l关于修身方面的内容,在古代家训中占有很大比重,清朝曾国藩曾告诫子弟“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明代高攀龙也曾告诫子弟“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真是可哀!吾为子孙发此真切诚恳之语,不可草草看过。”㈣其次是“立志”。胸无大志,必定碌碌无为,“凡人须先立志,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虚浮……”[241,“人无志,非人也。”圈所以做人首先要“志当存高远”再次是“睦亲”。“家和万事兴”。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和谐家庭关系的建设,认为“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虽调在处理家庭关系时要相互理解、相互容忍、相互照顾。二是教人如何做事。首先是“处世”。为了使后代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达到“光耀门庭”的目的,古人常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子孙,教给他们一些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及处理社会事务的具体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有许多是明哲保身的内容,但也有很多内容仍然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明代张履祥教育儿子“凡做人须有宽和之气,处家不论贫富,亦须有宽和之气,此是阳春景象,百物由以生长。”是教导人做人要宽和,且不论贫富。宋代袁采教育儿女时说:“处己接物,而常怀慢心、伪心、妒心、疑心者,皆自取轻辱于人,盛德君子所不为也。”(纠是教导人待人接物不要有轻慢、虚假、妒忌、疑虑之心。其次是“治家”。古人关于治家的论述可谓详细备至,其中“勤劳发家、俭朴持家”的意义对今天影响最大,“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人,不俭则妄费。”“俭则足用,俭则可以立身,俭则可以传子孙。奢则用不给,奢则贪求,奢则掩身,奢则破家,奢则不可以训子孙。”【=;I】对于今天盛行的奢靡之风仍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再次是“敬业”。关于这一点,中国古代家训主要强调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弟子必须有业,因为“人有常业,则富不暇为非,贫不致失节”、“弟子必使之有业,士农工商四者皆可为,若不为此,则闲民矣。闲民而后无所入,无所入则饿,饿则无所不为。四民之中,执其一业,岁必有所入,有所入而量以为出,可不饿矣。”二是择业以耕读为本。其中“会当有业”的家训,在“啃老族”日益增多的今天,其借鉴意义最大。"

中国古代先辈十分关怀子弟的思想道德修养,他们的家训几乎都与这一主题相连,绝大多数都是以培育、养成“完整的人”为中心展开的,无论是明确的,还是隐晦的,都确凿无疑带有“教化”的意味,十分值得今人借鉴。

三、“情法兼施”——教育应当是劝导和约束的统一

在施教的过程中,我们常感叹“教育不是万能的”,其意思是说:仅靠说服教育有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教育必须辅助以一定的制度约束。中国古代家训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其一,有情感性劝导。如汉代丞相王陵的母亲以伏剑而死激励儿子忠心跟随刘邦平定天下;为激励司马迁继承世传家学,司马谈临死时哭着嘱咐儿子要其担当起修史重任,完成自己遗志;昭帝的大臣隽不疑为京兆尹时,常到县里审核囚犯罪状,每次回家,其母都要闻及乎反情况,若说平反较多,她就高兴,杏则就发怒、不吃饭,以情感变化启示儿子断狱要不忘“德”。其二,有规范性约束,如张榜公布其不良行为、宣布为不孝不贞、逐出家门、罚跪、鞭打、禁食、处死。因此,中国古代“家训”在家庭成员中不仅表现为一种道德规范,而且表现为一种法律规范。尽管今天我们不提倡肉体上惩戒被教育者,但是其强制性约束的作用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代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中国家庭教育的百科全书”[351,凝聚着先辈们数千年的教育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复习有方法
谈谈看图的写法
从我身边飞过的六个春夏秋冬
秋天的思念
棋盘山,我可家的家乡
八荣八耻演讲稿
老师颂
吹气球
40分钟写出500字以上的好
谈“采访式”教学训练八法
小学生怎样写读后感
母爱
成长的路上,父亲牵着我的手
2007高考题目点评
观《心跳墨脱》有感
安然事件,引发对表外融资行为的思考
论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投融资机制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民营企业融资策略
论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
TOT模式在高校的应用探讨
试论我国的传统符号与现代标志的完美结合
经济市场化与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选择
试析“港澳词语”以及“澳门特有词语”
浅谈资产证券化融资
浅析弗雷格的涵义
如何制定最佳的融资决策
国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误区
从中小企业财务状况谈融资难
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2
《借生日》教学设计4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
《借生日》教学建议
《借生日》教学设计3
《借生日》教学设计2
《借生日》词语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借生日》课文题解
《借生日》教学设计5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13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1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雪地里的小画家》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