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言语技能的掌握与外语基本能力的培养

关于言语技能的掌握与外语基本能力的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2

关于言语技能的掌握与外语基本能力的培养

"

[论文关键词]言语技能 掌握 基本能力 培养

[论文摘要]掌握外语不仅要掌握关于外语的知识,重要是熟练运用外语的各种言语技能。外语的各种技能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依存关系,或相互影响,或相互补充,对一种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另一种技能的发展从学习者的心理特点上看,掌握外语言语技能可以分为三个层级。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有效地推动和加速三个掌握层级上的发展和变化,而加速三个掌握层级的发展变化的基本途径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的基本外语能力。

我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要掌握外语,以便将外语作为交际工具使用。由于学习者学习目标和主客观学习条件的差别,掌握外语所要求达到的水平和实际能达到的水平都存在着极大悬殊。近年来,国内外外语教学界普遍地借助各种测试手段,结合所制订的各种标准,对外语学习所达到的水平,划分出一定的等级或层次。从各种划分标准和具体要求可见,掌握外语除了掌握关于外语的知识外,重要是要熟练掌握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各种技能。

一、言语技能与语言知识

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们一致认为,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是交际工具,是社会化的一种规范的信息系统,而言语则是使用语言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个人心理现象。语言和言语之间本质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二者掌握的途径不同。语言可以通过直觉地掌握这种语言的言语来实际掌握,这就像儿童掌握本族语一样,在掌握言语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语言规范。同样的,语言还可以在学校条件下通过理论学习来掌握。一般外语学习都是这样进行的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有关语言体系的知识,但并不能作为交际工具使用。至于言语,则它只能通过相应的实践来逐渐掌握。读、听、说、写等每一种言语技能,都是在大量接触现实的言语的条件下反复实践练习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每种言语技能还包含若干次技能或微技能以及各种熟练。一个人如果对某种语言的发音都不会,是不可能流利地讲这种语言的。对从未听到过的外语,即使熟读其语法,也是全然不可能听懂的。一言以蔽之,掌握语言知识与掌握言语技能是必须加以区别的两回事。

二、各种言语技能之间的关系

主要的言语技能,不外读、听、说、写、译等几种。每种言语技能有着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但各种言语技能之间却存在密切的内部联系。读和听同属于领会理解性言语技能,前者主要借助视觉器官,而后者主要借助听觉器官,经过不同的通道来接受言语信息。说和写则同属于表达运用性言语技能,前者构成口语,而后者构成笔语。在口语中,听和说是相依存的。在笔语中,读和写是相对应的。这两组相互对应依存的技能中,缺少任一方面都不可能实现言语交际功能。从心理学角度上看,在进行每种言语活动时,除直接相关的感官处于最积极状态外,其余器官也都参加工作,从而使各种技能中很自然地会存在着一些共同的东西,包括知识或次技能。每种技能的形成都与其他技能密切联系,彼此相辅相成。由于人们掌握了两种语言,这就给言语活动带来了新的因素——翻译。翻译是嗯想在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是以两种语言体系在脑皮层上建立起来的牢固的动型或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同时又是以两种语言的读、听、说、写为活动形式。应该强调的是,翻译并不是可以不经努力自然完成的。有许多通晓两种语言的人并不能有效地进行翻译。为了培养翻译技能必须进行相应的训练。研究表明,没有一种言语技能是孤立存在的。各种技能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依存关系,或相互影响,或相互补充,对一种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另一种技能的发展。"

三、外语言语技能的掌握

研究表明,学习外语所达到的水平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级通过分析各种言语技能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领会式掌握、复用式掌握和活用式掌握三个阶段,有人也将它们视作掌握外语言语技能的基本形式。

I、领会式掌握阶段。表现在对言语的感知和理解。当人能听懂(听觉领会)或读懂(视觉领会)言浯时.这表明他已达到领会式掌握言语技能的程度。学习者通常并不满足于领会式掌握。但许多学习者在达到领会式掌握的水平后,却长期停留在这个层级。他们只能阅读理解,既不能说,也写不出什么。有些人已能听懂砦外语,但自己还不能讲话。领会式掌握以认知为特征。在这个层级上还不能自如地再现材料,不可能随心所欲地进行以再现材料为特征的表达性言语活动,因为还不具备说、写技能。

2、复用式掌握阶段。复用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在记忆中再现某种材料,也就是在没有言语信息输入的情况下主动地再现材料在生理上,复用要求痕迹和神经联系的活跃,但这种活跃是由于神经兴奋从邻近的皮层区域而不是从感受器传来开始的。因此可以说,领会式认知起源于末梢,复用则起源于中枢。复用的特点就是再现过去感知并掌握过的某些语言材料。由于在复用时也会产生认识感。

因而复用并不排斥领会,实际上是包含领会。在复用的言语中,说话人通常不加入任何自己的创造性的东西,只是像演员一样背诵已准备好的台词。当然,机械背诵是不可取的,一般会注意避免,但依靠背熟的材料讲话却是复用式掌握语言的普遍现象复用式掌握在形式上已经表现为主动地说或写。只是说和写的内容还不能按主观要求自由地表达,停留在使用已熟记的现成材料水平上。我们在口试场上,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能够很流利地讲述故事和其他事件,但却不能回答很简单的即席提问,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讲述是事先背熟的。这种情况的产生,也说明他们还停留在复用式掌握的层级上。

3、活用式掌握阶段。学习外语达到能够不必依靠背熟的语言材料而比较自由地创造性地运用所认知和再现的材料进行说或写时,可以认为已经达到了活用式掌握语言的水平。活用式掌握是以创造性再现所学材料为标志的,要求编造词的表述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因而活用式掌握外语所具有的说和写的技能,已不是背书,而是实际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技能。由于表达性言语技能总是以理解性言语技能为基础,听不懂别人讲话就不可能形成说的技能;能写出言语作品让别人阅读而自己不能阅读,同样不合逻辑。此外,说、写活动总还是要充分运用领会式和复用式掌握所学语言材料因此,活用式掌握,不仅要领会,而且要会用。这就是说,活用式掌握,要求读听说写全面发展,特别应提高表达性言语技能,做到能说、能写。为了把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尤应培养相互作用技能和交际能力。这些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掌握外语应具有的各种知识技能。可以说,活用式掌握外语应是掌握外语的较高层级。

活用式掌握与复用式掌握在形式L似乎颇难分辨。其实二者之间有着重大的区别:复用式掌握主要依靠背熟的材料进行言语活动,因此主要侧重在记忆方面,与思维联系较少,而且一般是用本族语思维。活用式掌握虽然也要选用记忆中保持的语言材料,重要的却在于言语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联系,而这时的思维却是用外语进行的。正因为这样,活用式掌握才表现为创造性地再现语言材料。

的确,在不具备较好的外语环境和学习条件的情况下,要达到活用式掌握外语的境界,的确是不容易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反之,如能创造必要的条件,科学地展开教和学的活动,经过一定时间的磨练,达到活用式掌握外语的水平倒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实践中的确已有不少人通过学习达到了这样的水平。只是由于学习者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全都达到这个层级。学习者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也可以径直以领会式掌握或复用式掌握为目标。"

四、外语基本能力的培养

领会式掌握、复用式掌握和活用式掌握,是从掌握外语言语技能的心理特点划分的三个有区别的层级,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有效地推动和加速三个掌握层级上的发展和变化,而加速三个掌握层级的发展变化的基本途径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的基本外语能力。

I、培养学生掌握一定语言规范的能力每种语言系统中都有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规范,人们在言语实践中使用着这些规范。掌握每一种规范,都应视为一种外语能力。一是外语浯音能力,包括能够区分外语语音(音位)的辨音能力;能准确再现外语语音的发音能力;具备听觉和动觉的控制能力及发音动作的协调能力等;二是顺利掌握外语词汇能力:包括迅速而准确地区别某些近似词的能力;迅速形成新的概念并掌握有关词义区别的能力;迅速理解词的具体(上下文的)意义的能力;识记各种外语词组、短语、成语的能力等;三是外语语法能力,包括分辨各种词类和句子成分的能力;觉察外语词结构及语法特点的能力;根据语法规则变化单词并将词联成句子的能力;正确使用冠词或其它限定词的能力等;四是外语修辞能力,即概括过一种或那一种语体词汇和语法特点的能力以及辨认各种语体并在自己的口笔语中再现这些语体的能力等

2、帮助学生尽早形成外语语感。使用语言决不能没有语感。语感应理解为对语言的感性反映,是语言联系和关系的所有这些感性反映形式构成巨大而复杂的感性复合体。语感使人能够不必意识到语言的这些或那些特点而实际掌握语言。别里亚耶夫曾就掌握外语问题进行过广泛的调查。在询问某些掌握外语的人们时,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通常如何确定用外语表达某种思想的正确或错误?”他们的同答都是:“感觉到是这样,常不能予以证明”;“一下了就感觉到了,找证明很困难”;“常常不过是感受到”等等。对于在运用外语时是否需要记忆各种规则(读裔规则、语法规则等)的问题.所得到的叫答几乎全部是否定的。语感在使丹语言过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帅应尽可能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习者尽早形成外语语感。言语实践是形成语感的决定因素。先天素质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语感的形成,但没有实践就不可能培养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语感。语感无疑应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外语能力。

3、培养良好的外语思维习惯。思维只有在这种或那种语言基础上才能起作用。就思维形式而言,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在操任何语言时都是共同的,没有什么差别。就思维内容而言,却完全是另一回事。人们在翻译外语时总是去寻找词汇和语法七的等价物事实上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不同民族在不同环境小问条件下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可能形成完全相同的概念系统。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把二楼说成一楼;俄国人说的“夜晚两点钟”,法国人会说是“早上两点钟”;西方人对时间、地址等等都是倒过来讲:年月日,他们会列为月日年或日月年;我们说或写地址先写大地名,逐步小到几号几楼几室,他们正好相反,从门牌号码开始,最后才是什么省什么国家。我们说时间,如“8点15分”,英国人说“aquarterpasteight”,我们说“9点55分,英国人则说“fivetOten”,他们总是先说分后说点。不仅女J1此,不同的民族对许多客观现象甚至会:采取相反的态度。中国人看到白色可能联想到丧葬,西方人看到白色却联想到婚礼。所有这些都表明外语思维与本族语思维不可能完全相同,这些差异也常常会使初学外语者感到惊异。实际上这是很自然的事,不足为怪。要学习使用别国的语言,不仅要容忍这些差异,而且要顺应这些差异。换句话说,为了流利地讲外语,应当用外语思维。当然,外语思维的能力并不是轻易得来的,因而不能认为是顺利掌握外语的基础条件,反之,倒是掌握外语才是能够运用外语思维的必要条件。也即是说,外语思维不是掌握外语的条件,而是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果,是掌握外语使外语思维成为可能。未直接掌握语言手段就不可能出现外语思维。因而外语思维和外语语感是外语言语能力的最高表现。

五、结语

外语教师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外语能力,没有这些能力就不可能顺利地掌握所学外语。因为一定的能力是顺利形成技能的前提,是顺利完成学习和其他活动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在掌握相应技能的难易及对技能调节的难易上。另一方面技能又是知识掌握到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中间环节,技能的形成对能力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外语学习过程中只有进行有效的言语实践并注意外语思维的培养才能培养语感、发展外语能力,从而实际掌握外语知识技能,作为交际工具掌握所学外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成长的烦恼
黄河在呻吟
看黄河大桥
黄河魂
奔腾的黄河
成长的烦恼
朋友的烦恼
我心中的黄河(2)
黄河,我爱你
成长的烦恼
我爱黄河石
我也追星(贝多芬)
黄河·警示
我心中的黄河(1)
我心中的黄河
甲方代表的“那些事儿”
高层抗震设计
家具摆放有禁忌
后张预应力砌体柱受压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地下室外墙的设计总结
赖特给从事建筑的青年的14点建议
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地下室基坑围护施工实例
浅谈“工程项目经理”这个角色
浅谈曝气池的设计与设备选择
钢板箍和钢牛腿技术在建筑物增层改造中的应用
甲方、监理、总包——工程中的三国演义
一个老工程技术人员对土木年轻人的忠告
地下室混凝土底板施工裂缝的分析及控制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答辩常问问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讲义1
《路旁的橡树》 教师语录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点问题探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知识点精析
《路旁的橡树》 重难点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考点练兵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趣闻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整体阅读感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师语录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难点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路旁的橡树》 作者及作品简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训练素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讲义2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