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福建少数民族女生教育发展问题探微

关于福建少数民族女生教育发展问题探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24

关于福建少数民族女生教育发展问题探微

"

〔论文关键词〕少数民族 女生教育 性别教育

〔论文摘要〕福建少数民族女生教育普遍存在低升学率、高辍学率和低学业成就等问题,应加强对它的扶持。

福建是我国华东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份,有53个少数民族,占全省人口的1.45%。由于畲族占福建少数民族比例最高,本文主要以畲族女子教育为例来分析福建少数民族女生教育发展问题。

一、福建省少数民族女子教育现状分析

(一)少数民族女子的义务教育水平有显著提高,但巩固率和升学率仍相对较低

福建省的少数民族女性人口约20多万人,她们大多数生活在偏远山区。解放前,她们完全没有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解放以后,虽然人民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扶持少数民族教育,但由于多种原因畲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在教育投资方面性别歧视严重,每个家庭必须保证的是男孩的受教育权,而忽视女孩的受教育权,女童失学率长期居高不下。

20世纪80年代以后,福建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予以了极大的关注,先后采取立法和多种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进程。1986年,福建少数民族儿童和女学龄儿童入学率首次突破长期徘徊于70-80%的局面,均达到97%以上。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资助下,福建少数民族女生教育水平有显著提高。

然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福建少数民族女生教育依然存在辍学率高、升学率低的问题。城镇女孩小学毕业升初中是顺理成章的事,对于多数农村少数民族女生来说这却是一种奢望。

(二)少数民族女子中等教育不断进步,但缺乏切合实际的职业教育

随着普及9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深入,以及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实施,近20年来,福建少数民族女童的初中升学率有较大提高,也有相当部分农村少数民族女孩得到了高中(包括职高和中专)教育的机会。但与福建汉族女童相比,这种进步仍是缓慢的。同时,虽然福建农村少数民族女生的生存环境与城镇学生的环境有鲜明的区别,但无论是在普通中小学还是少数民族学校,无论在教育形式还是教学内容上,福建少数民族女生接受的是与少数民族男生、与汉族学生都完全相同的教育,即以升学教育为主。忽视教育的经济功能的教学内容导致女生在初中毕业后,如果考不上高中,因缺少职业上的一技之长,而没有谋生的手段。这种脱离实际需要的教育导致少数民族女生及其家长产生低学业成就感,远离了她们的教育期望,成为少数民族女生及其家长对学校教育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三)少数民族女生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福建少数民族大部分都有能歌善舞的民族传统,历史上,他们习惯用唱山歌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愿望。但在福建许多学校,少数民族女生却表现得十分保守和内向,失去了传统的开朗、活泼、爱唱爱跳的特点。许多少数民族学校的教师早就认识到少数民族女生与男生、与汉族女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她们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在学习中的表现就是比别的学生更害羞拘谨,不懂的问题不敢开口问,因而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她们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较差,学习上多表现为“死读书”;她们既合群又不合群——只有本民族的伙伴和群体,极少和城镇女生来往;她们自卑心理严重,心理承受力差,一旦受挫折就容易想不开;自信心不足,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期望值较低,对未来没有信心。同时,她们非常勤奋,在福安市民族中学,春蕾班的女生每天要比别的学生早起迟睡,她们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把在校的每一分钟能利用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她们十分听从老师的教导,不和别人攀比吃穿,不看老师没有指定的课外书,埋首于课内的学习,等等。

二、福建少数民族女子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生活环境的影响

福建少数民族呈“大分散小聚居”" 的特点,回族和满族的生活地主要在泉州、长乐等沿海地区,而占福建少数民族人口大部分的畲族和高山族主要生活在偏远山区。少数民族群众的生存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改造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许多地方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恶劣而较为封闭的生活环境,加上历史上统治阶级实施的民族歧视政策,他们不主动与外界交往,视野十分狭窄,存在严重的小农经济思想。较低的经济水平制约了当地的教育发展,也限制了少数民族女童走出山村,她们很难得到中高等教育的机会。改革开放以后,部分少数民族群众走出山区,但仍有“等靠要”的思想,仍然不愿意让家中的女性抛头露面。即使在政府和民间资助下,有部分女童走出了山村,得到了接受中等教育的机会,但生活习惯、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仍然导致了她们学校生活的诸多困难。

(二)部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遗失

古代畲族女性在家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畲民家庭习俗中处处体现了母性的尊严。在畲民家族的民间故事中,智慧人物往往是女性,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民间文学也尽情讴歌了女性。但是,明清以来,福建畲族由于多散居于汉族聚居地,畲汉之间有通婚的传统,汉人家族伦理思想对畲民家族文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到了近现代,畲民家族中的汉族女性更多成为汉族封建伦理道德的传播者,她们带头接受了封建的清规戒律的枷锁,使畲族传统文化中尊崇女性的习俗逐渐遗失。到了现当代,由于少数民族家庭一般是多子女家庭,家庭生存的艰难越加强化了“女不如男”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造成畲民教育投资的天平明显偏向男性,女孩子即使上了小学,仍需负担一部分家务如带弟妹等,一旦家庭出现变故如父母生病、收入减少、劳动力不够等等,女孩就得辍学回家。而离家到较远的城镇上中学,女孩不仅不能承担一定的家庭劳动,还需要花费相当一笔生活费,这对仍存有“女孩迟早是别人家的人,她们念再多书也不能改变我家的生活”等旧观念的少数民族多子女家庭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相当数量的福建农村少数民族女生难以享有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

福建畲民有自己传统的手工技艺,畲族的编织工艺最受赞誉的是彩带和竹编。过去,畲族姑娘从五六岁起,就跟着母亲学习编织彩带,彩带精致的程度,是衡量姑娘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准。姑娘定婚时,在送给男方的回礼中,必须得有亲手织的彩带。彩带既是装饰品,又是擦汗掸尘的生活用品。畲族还是个爱唱歌的民族,歌教原是畲民家庭的传统教育手段。现在,畲族编织彩带、歌教等传统却渐渐消失,“花季少女不再以盘歌赛言作为自己的本领,庄严华丽的象征凤凰的女性盛装‘山哈娜装’已缩小了使用范围,取而代之的是与社区之外相同的流行歌曲和价廉物美的实用性衣服。“许多畲族姑娘不会编织,畲族青少年不会盘歌,不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代代相传的歌谣。逐渐淡化的民族性,以及未能与汉族女生完全一致的生活习俗特点等等,使福建少数民族女生在树立生活价值观等方面处于尴尬境地,既不能在学校展示本民族的传统优势,无法树立民族自豪感,又无法完全融入汉族女生群体,常常陷入自卑孤独的情境而不能自拔。

(三)长期以来较低的教育水平以及科学的性别教育的缺失

长期以来,福建山区少数民族学校无论在学校设施,还是师资水平上都十分落后,单人校多、民办教师多、教学质量差。虽然现在福建大部分少数民族女童都能够在本乡村接受到小学教育,但这种教育的质量远不如城镇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不仅脱离她们的生活实际,而且课程设置不全面,教学内容单调,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好不容易得到乡镇上中学的机会,她们面临的又是深奥的、与小学教育内容不完全连接的学习内容,周围都是见识丰富的城镇学生,她们尽管很努力,大部分却总难以与其它学生站在一条线上——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习惯;经济的压力使她们随时可能失学,这又给她们的精神增加了压力,她们常常生活在惶恐不安中。由于我们一贯的无差别的教育思想指导着我们的学校教育,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对少数民族女生不敢也不能实施有差别的教育;同时,不可避免地,还有个别老师和学生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歧视——这些,加剧了少数民族女生的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于是,选择逃避学校教育成为一些女生辍学的原因之一,即使坚持留在学校的女生,她们的心理也十分脆弱而敏感,性格偏向内向,与汉族女生的开朗活泼成为鲜明对比。

三、促进福建少数民族女子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我国学者研究证明:在我国妇女中普及小学教育,就可以使我国在未来15年内少生1800万人,仅此一项每年节省下的生活资料价值就达数百亿元。而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中等教育对于女性获得有偿工作和社会保障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因而,针对福建少数民族女生的低升学率高辍学率和低学业成就等问题,地方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政策措施。

(一)制定具体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少数民族女子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的权利

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定了《中国妇女发展" 纲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女童教育的十条意见》等法规、条例,福建省也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出台了许多帮扶措施。但我以为,福建省委、省政府,以及各民族地区有必要根据具体条件,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将少数民族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促使各部门协调配合,以保障少数民族女童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以保障少数民族女生的义务教育机会

2003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制定《关于拓宽山海协作通道,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针对教育的措施是:2003-2005年,省级以上教育专项经费每年投入欠发达地区不少于4500万元。我们可以借此契机,增加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并对少数民族女生的教育经费给予必要的性别倾斜,而不能单靠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某些单位和个人的捐款。如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少数民族女生学费、书本簿籍费全免;设立农村少数民族女生义务教育专项基金,资助少数民族女生上中学;在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的地区多开设少数民族春蕾班,等等。

(三)实施较为灵活的办学形式,改革少数民族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对少数民族女生的职业教育

虽然地处经济较发达省份,但在福建大部分少数民族农村,农业生产力水平仍较低、基本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同时男劳力多出外打工,农业劳动力女多男少,少数民族农村妇女有联合起来互助互利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面对近在咫尺的日新月异的世界,福建少数民族农村妇女群体有改变自身形象、提高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的需求。我们认为提高少数民族女生的学业成就感和就业能力是促进更多少数民族女生升学并有效改善其不利环境的重要措施。而任何意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使学生做好就业意识、技能和心理方面的充分准备,增强学生离校后的社会适应性,必须及早对学生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女生。对少数民族女生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基础教育应当关注的重大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少数民族女生实施一定的职业教育以提高她们的经济能力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措施。这既是我们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更是现在大部分少数民族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需要。

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最为关注的焦点,时代要求课程社会化和生活化。在少数民族地区,课程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显得更为迫切。我们有必要对福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课程进行改革,有针对性地减少部分深奥的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开发畲族传统歌谣等多元化教材,将一些教学内容与其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等,努力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对乡土的认知和热爱,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改变她们在文化水平、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上落后于男性和其它女性的现状,培养养鸡能手、养鱼能手、西瓜大王、裁缝能手等经济专业户,等等。

少数民族地区还可以根据各民族的文化和地方经济特点开设职业学校或职业班,定向招收和培养少数民族女生。如畲族地区盛产石竹、斑竹、金竹、雷公竹等竹子,为竹编工艺品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精巧的竹编工艺品从选材破竹到染色喷漆需几十道工序。除日常生活用的屏风、挂联、枕头、席子、椅子等外,还有许多造型生动,美观精巧,色彩鲜艳的筐、篮等。许多竹编工艺品已远销海外,深受人们的青睐。因此,在畲族职业教育中开设一些传统的编织工艺专业,开发畲族传统手工艺品,使之成为福建旅游纪念品市场的主打产品,这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畲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同三高速公路福宁段的开通,以及京福高速路的即将开通,作为畲族主要聚居地的福建宁德、南平两市的旅游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地教育部门可以利用这一机遇,与旅游部门合作,在少数民族中学、职业学校设置旅游专业,定向招收少数民族女生,培养能歌善舞的畲族导游,毕业后到旅游部门就业,或回到家乡开发旅游产业,等等。这样,既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拓宽就业门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又使少数民族女生学有所用,增强少数民族家庭投资女生教育的信心。只有经济地位提高了,才能改变她们在社会观念上被歧视的现状,从而有效改善其不利环境,并促进更多少数民族女生升学。

(四)对少数民族女生实施科学的性别教育,以促进少数民族女子教育的良性发展

针对少数民族女生存在基础薄弱、心理素质不高等问题,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认为少数民族中小学校应针对女生开设一些性别教育课程,为少数民族女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以帮助少数民族女生“进得来、留得住”,从而出色地完成学业。

可以通过开设学习方法讲座,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树立创新意识。少数民族女生入学的第一课应是学习方法教育,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转变呆板的学习" 方式,引导她们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培养她们独立、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指导她们多接触健康课外读物以拓宽视野、培养她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应该在少数民族学校设立女性生理和心理课程,开设成才女性讲座,加强少数民族女生自信心的培养。我们要使少数民族女生认识到男女生理结构不同并不能决定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了解自己作为女性的优势,从而走出心理困境,提高对自己的价值评价、增强学习自信心。通过开展成才女性讲座,邀请当地较成功女性现身说法,挖掘古今中外少数民族女性英豪的事迹以教育和鼓励女生,使之成为她们的楷模,从而改变她们对自己单调的角色期待,树立成功意识。

还可以在思想政治等课程中增加一些社交能力教育和抗挫折教育,并开设一些演讲与口才教育课,提高少数民族女生的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教师要认真地给学生上好社交能力教育和“挫折教育”课程,多组织一些演讲活动,鼓励少数民族女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为她们创造多向的人际交往机会,鼓励少数民族女生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发挥本民族能歌善舞的特长,与其它学生多交流,这可以使各民族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优势互补,使少数民族学生的性格变得豁达开朗,意志也更为坚强。

同时,我们还需对少数民族女生进行适当的人口教育、卫生保健教育、科学的子女养育教育、生育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使少数民族女生成为家庭和当地社区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的中坚力量,进而促使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优化。

少数民族妇女文化水平、经济能力的提高和心理素质、公民素质的优化,是全面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我们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所在。福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促进全省教育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了解和承认农村少数民族女生与城镇女生之间的差别,加强少数民族性别教育与女性课程的建设,发展适应少数民族女性个性特长的特色专业,培养少数民族女性的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2〕肖扬.论妇女人力资本积累与可持续发展〔J〕妇女研究论丛,2003(4)

〔3〕篮炯熙.畲民家族文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选班委干部
雷阵雨
我的暑假生活
表哥家的小狗
神奇的日全食
我的烦恼
未来的房屋
看日食
小乌龟
妈妈我爱您
小猴的生日礼物
新教室新环境
我心爱的小白兔
新学期的打算
游郑州记
2021初一学生军训心得感悟
助理自我总结
分管局后勤工作领导自我总结
公务员自我总结范文
家教工作自我总结
文员自我总结
先进性教育自我总结
公务员年中自我总结范文
领导干部自我总结
优秀团员自我总结
银行工作自我总结范文
认识部门工作自我总结
美术老师自我总结
局长先进性教育自我总结
办公室主任工作自我总结
“第三条道路”,还是共同的底线?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衔接的研究
地铁车辆联轴节及齿轮箱技术研究
我国城市空间发展前景分析与展望
上海市轨道交通车辆选择及列车编组若干问题的探讨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关于“社会政治”的一般理论
创建良好的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
交流传动车辆电气制动综述
盾构隧道基础上修建三连拱地铁车站结构参数研究
政治文明的理论思考
ATC 系统中采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研究
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新思路
地铁联络通道冻结监测分析
砂性地层地铁盾构隧道荷载与结构行为现场试验研究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
《荷花》教学设计四
《荷花》教学设计三
《荷花》教学设计一
《荷花》解读
《荷花》教学设计八
《荷花》教学设计九
《荷花》教材理解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荷花》教学设计六
《荷花》教学设计二
《荷花》教学设计七
《荷花》教学建议
《荷花》教学谈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