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教育学与美学对话的可能与意义

关于教育学与美学对话的可能与意义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教育学与美学对话的可能与意义

" 论文关键词:美学 教育学 对话

论文摘要: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关于美的对话来探讨美学与教育学的结合,实际上就是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探讨美,在探讨美的过程中显示出教育的魅力,对话的形式可以表现出美,在对美的理解逐步深入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对话的深入,对话可以包容:思想的不同,共同的话题体现出现念的不同,不同的观念反映对美的共同追求,用美学与教育学的结合推进对于美的探索,这既是美学与教育学结合的意义也是二者共同的理想。

美,无处不在;教育也无处不在。在某种意义上说一部美学史也就是一部教育史,反之亦然。同样的道理。同样的意义,美学便与教育学在本源之处就开始了最原始的接触。然而,一切结合首先都源于联系,而联系则来自二者的相遇后的对话。“对话”是人类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方式,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追溯“对话”的源头,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古希腊还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对话既是当时学者的一种思维方法,也是学者之间进行学术研讨、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主要方式。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与诡辩学者希庇阿斯在一次关于“何谓美”的对话中开启了美学与教育学的相遇历程。这次对话为美学和教育学赋予了深刻的涵义。

一、美学与教育学形式的结合

1、对话的形式蕴含着美

首先来看对话的形式。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在“何谓美”的对话中,在逐一确立了美的定义后又一一地否定了自己先前的观点。从具体的实物,如:“小姐就是美”、“母马就是美”、“陶罐就是美”,逐步抽象到“黄金的装饰就是美”,一直到“美就是有用的”、“美就是恰当的”、“美就是视觉和听觉所产生的快感”、“美就是有意义的快感”等等。他们发现每一个定义在逻辑上都存在不完满,直到对话结束也没有得到一个十分完满的结论,只得承认“美是难的”。

表面上看,上述的对话只是一种正确无用的论断而已。其实不然。我们知道,对任何知识和道理的理解和获得并不单靠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中所运用的传输和灌输,还高度地依靠于信息的交换和交流,即对话。对话就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媒介进行的一种谈话方式,是一种面对面的交谈。在教育过程中,对话形式的交谈其教育效果最为明显。哲学大师苏格拉底所推崇的“产婆术”就是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中引导对方得出自己的观点,在交谈的过程中悟解知识和道理。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为“何谓美”这个问题所进行的谈话并未得到自己预想的结果,但是这种对话形式多少还是有些交流沟通的艺术效果。因为这种“交谈是一种高级的、带有审美色彩的说话形式,是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协调,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出新意和遐想的交谈。在教育实施的过程当中,对话是一种主要的沟通方式,也是最佳的方式。”

2、对话的开展推进了信息的增值

对话从本质上就是为了发挥双方的创造性以寻求真理。对话便是真理敞亮和思想本身。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同时对话展示了双方的思想,因为“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如果存在的交往成为现实的话,人就能通过教育既理解他人和历史,也理解自己和现实,就不会成为别人意志的工具。也这里的教育是指对话式的教育。

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在对话中逐一确立了美的定义,从具体到抽象。二者对美的感受从最原始的感官舒适一步一步深入到内心心理的描述,这种质变不是预先制定好的结果,更不是一泻千里般地肯定结论,只是在一问一答中得出比前一阶段虽稍胜一筹的结论,当对话者最后回过头来可以发现:最初的感受与最后的结论有着实质的差距。对美的探询也逐渐走出了单纯的感官体验,最后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二者所秉承的信念和信息也在这场看似平静实际冲突的对话中完成交流与沟通,从一方走向另一方。同样,在对话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新观点、新思想是对话双方努力下所创造的共同思维成果,因此参与对话的人会自然而然地分享所产生的新思维、新观点,传递、分享彼此之间所创造的意义。同时还能实现自身的信息增值。正如戴维·伯姆所认为的那样:“如果你理解了他人的思想,它就变成了你的思想,你就会把它也当做是你的思想。当人们因这一思想而产生情绪反应时,你也会受到影响,并产生同样的反应。你会把它与你的思想拴在一起。”

3、对话包容着思想的差异

如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观念。个体以载体为媒介展现自身,此时载体就是个体本身的代言人,它以言语、行为、表情、或所掌握的信息等方式来展现个体。对美的理解也依据这些不同的载体而各显不同。另外,参与对话的人也会由于各自的不同背景知识,在对话的过程中自然也会带着各自不同的视野、立场来看待所要谈论的话题或问题。对话并不是要追求双方的意见一致,消除不同的见解,相反正是由于观点的不同才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观点、思想、见解会很自然地在对话的过程中相互碰撞,摩擦出智慧的火花,新的观点、新的思想从而有可能在其中得以衍生出来。主体彼此都实现提升,这就是对话的精髓所在。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以上的对话中各自都坚定着自己的理解与观念。有小姐就是美的少女之美,有母马就是美的母性之美,有陶罐就是美的劳动之美,还有其他的实用之美、恰当之美、感观舒适之美。美到底为何物?究竟该如何定义?不同的观点都有其合理所在。究竟何物为美?美该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或该用何种言语或方式来表达美?对话以相同的话题将二者相互各异的观念一并包容进来,对美的探讨构成了他们的共同追求。

4、开放的对话显现出广阔的教育空间

首先对话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平等的言语空间。对话追求的也是对话主体之间的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这种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教育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对话无法进行,教育也无法进行。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在地位上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的主体关系。二者之间除思想观念的相异之外,在关系上没有任何隔阂。一方的心灵世界、精神花园对于另一方来说是一个神秘、未知、充满好奇的世界。二者对话打破独自式演说中的那种不平等的权威关系,提升和确立二者在对话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构建起一种民主、平等的主体间关系。二者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毫无强弱之分,也无任何权威和威严来阻隔,对话在两个平等的个体间流畅地进行,整个空间只弥漫着轻松的空气。对话双方各自敞开自己的心扉,打破隔阂,抛弃误解,陈述自己的感悟,畅意表达:美就是感观之美,就是实用之美。尽管双方秉承各自的立场而决不屈服于对方。

同时,对话自身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教育方法。对话将言语 的单向传送扩大延伸为双向甚至反复地传递交流的过程,使得整个交流空间显现出极大的开放性,体现着巨大的包容性:一切与美有关的事物、描述都可以在这次对话中以言语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对方所感知、吸收、理解、加工,然后转化为自己所认可的知识,使得自己在信息交换过程中既充实了自己也充实了对方,并达到教育和受教育的目的。克林伯格也曾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在他看来,形形色色的对话活动就是教育活动,具有教育的性质。对话强调的是对话主体间的平等交流与知识共建。它挑战我们关于对话主体间的关系、知识本质,以及学习本质等方面的思维成见、定见与主观认定。对话是没有功利目的的,每个人都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每个人也都要充分地表达出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和看法,然后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之间彼此碰撞、激荡、交融,从而让真理脱颖而出。

对话也是一种教育关系。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而且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对话还是一种教育态度和意识。对话不单是二者认识世界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单是二者特殊关系的表征,它就是教育存在本身,是一种教育态度和意识,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所在。对话使教育从传授知识走向构建知识,使对方从被动地接受走向主动地交流。二者在不断行进的对话中,不断地走出自己原有的狭隘的视界,获得对知识世界、生活意义、人生情感等多方面、多层次和创造性的理解,从而使双方都作为完整的人不断获得发展和解放,人的解放和生命的提升jE是教育活动的根本旨趣和终极目的。教育就是一个不断进行对话的过程。 "

二、美学与教育学内容的结合

1、教育过程中蕴含着美

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总是被脱离现实的意象所充斥,学习者头脑被公式、概念、条文所充塞,失去了原来那种有机统一的世界,由一种内部互不相干甚至互相抵触的世界所代替。课堂上所呈现出来的与所接触到的都是与感觉相分离的概念,而学习者自身感受美、探寻美、发现美的本性和本能正在被悄然剥离。事实上,真实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育过程是运用“美”的一个过程;运用美,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手段;“美”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探讨“美”,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感受美的本性,帮助他们打开一双双发现周围事物美、人物美、心灵美的眼睛;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美,感受到美的不同表现。无论是最原始的女性之美、劳动之美还是装饰之美,无论是抽象美还是具体美,都是美的不同表现形式。在教育过程中,用教育,用交流,运用美,深化美的感受力,并创造美。

2、探究“美”的过程显现教育的意蕴

看起来好像很可惜,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的整个谈话过程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或许这种谈论的意义本就不在于真正地去解决什么或是去确定什么。关键是在整个过程中,问者与答者的积极主动参与和没有任何尊卑、差距所带来的压力。为了同一个问题,二者在这场平静而冲突的对话中相遇,各自遇见了与己不同的精神显现。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彼此投入身心,一方面陈述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暴露出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另一方面,通过交谈、协商、争执来交流。矛盾便在这种解疑过程中消遁。新的见解被“产出”,新的矛盾也产生,新的探询也随即开始。这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进过程。这与教育过程当中所运用的启发诱导如出一辙,不约而同,同样也显示出了教育的魅力。

三、美学与教育学内容和形式的结合

1、内容的展现

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对美的探讨与追问在对话中一步一步深入,美的形象便开始逐步浮现,各自对美的理解与感悟以言语的方式在过程中得以交换,内心的感受诉诸于言语,交谈的结果就是二者心灵交换过程的完成。

2、内容的拓展

对话方式为谈话双方创造了轻松愉悦的空间。二者对美的感悟也借助于对话的形式在过程中遇见,并在过程中得心应手,如鱼得水般地倾诉出来,自然流露,自由拓展。观念的相遇使得二者俨然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在这种关系氛围中,由感性知觉不知不觉地过渡到理性认识。不敢想象,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还能以其他什么方式达到这种完美的相遇。

四、美学与教育学结合的意义

事实上,在教育的全过程中,从学校布局到教育环境布置,从学术到课堂,从课堂的教育活动到师生关系的一举一动,无不存在大量有关美的问题。教育过程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实施美、运用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就现代来看,运用“美”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同时“美”也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在感受美的同时既发现美,创造美,也陶冶人,成就人,成就完满的人。

当然,美学与教育学结合的可能可以从许多方面和角度来阐释,但笔者此次行文仅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二者的一次有关美的谈话当中撷取一点点小小的思想之花,不算领悟。只谈感受。

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谈话当中或许笔者还只是看到了谈话的魅力在教育过程中的部分意义——美学与教育学的结合是一次或无数次的美丽相遇。但是,有心之人还会发现更多的涵义。

美学与教育学这两个互促互补、相辅相成的学科应该且正在结合,以形成新的有效整合。美学与教育学本身也开始敞开各自的大门迎接对方的渗入,把发现美的过程理解为教育过程,把教育过程看成为一个实施美、运用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把教育过程艺术化为一门蕴涵美的艺术。把“美”运用到教育中,把美育原则贯彻到智育和德育中,使科学教育中枯燥的公式和定律化为生动美好的形象,把死板的记忆化为主动的想象,把师生关系单向的灌输关系变为平等的互相交流的关系,把频繁的道德说教变成吸引人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去推进美的探索过程,去艺术化教育的行进过程。这既是美学与教育学结合的意义也是其理想。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未来滑板
我的宠物金鱼
弥猴桃
第一场春雨
小河的故事
最难忘的一节课
春雨
秋天的田野
吃“佳佳基”
我喜欢的声音
丹霞山
可爱的小白兔
妈妈给我的爱
雨中景
优秀领导班子申报材料
军训徒步拉练心得体会
装饰公司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物业公司年度工作总结
申报高级职称述职报告
市级文明村申报材料
首届诚信示范企业的申请报告
雷锋式班申报集体材料
路政节能减排工作总结
投资担保公司工作总结
守合同重信用工作总结
电影城年度工作总结
2021大学生军训心得体会总结3篇
创建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半年工作总结
风机噪声处理技术
超大型固废筒仓结构设计探讨
酸雨和酸沉降的研究进展
农业废弃物转化畜禽饲料生产技术
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
陈海滨:垃圾费随水费征收切实可行
北京城市铁路振动与噪声控制对策
污泥最终处置的主要方式
垃圾焚烧必须坚持的四条基本原则
装修中的隔音、防噪设计
浅谈公路交通噪声的防治
实验室废物处理必须建立有效机制
三聚氰胺泡沫塑料应用前景看好
将有机垃圾废料转变成高效有机肥的先进技术及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称赞》教学设计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风娃娃》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
《称赞》
《找春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