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教师教育惩戒权合法性、必要性

浅论教师教育惩戒权合法性、必要性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0

浅论教师教育惩戒权合法性、必要性

"

论文关键词:教育惩戒;合法性;必要性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合法性,凸显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必要性,使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教育惩戒权,才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伴随素质教育的推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以学生为中心”新型教育模式逐渐形成,教师是否拥有教育惩戒权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近期,沈阳165中学女教师与学生冲突事件引起的轩然大波,凸显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错位,再次将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推上争议中心,引人深思。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教育惩戒权是良性教育体制的必要组成部分。只有明确教育惩戒权的合法性,正确合理地使用教育惩戒权,才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合法性

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受法律保障。惩戒是指法律主体基于特别身份关系,为维持纪律与秩序,对于违反一定义务者所进行的管教措施。这种特别身份关系主要发生在国家机关与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与员工、学校与学生以及家长与子女之间,基于这种特别关系,法律赋予一方有权单方决定对另一方实施惩罚。我国现行《教育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运动”、“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等权利,这一法律规定界定了学校与学生的特别身份关系,赋予学校依法惩戒学生的权力。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职能的执行主体,我国现行《教师法》第三条明确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赋予了教师履行依法惩戒学生的权力,为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提供法律保障。

因此,教育惩戒权是教师拥有的一种合法权力,教育学专家谭晓玉教授将教师教育惩戒权概括如下:“惩戒权是一种权力,它是针对学生违反规范的行为,基于教师职业地位而拥有的一种强制性权力,它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权力,是维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权力,也是教师职业权利之一”。

二、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必要性

针对教育惩戒的必要性,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强调:“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才,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正如马卡连科所说,教育惩戒是良性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教育惩戒权的必要性可概括如下: "

1、促进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遵纪守法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只有先学会遵守各种校纪校规,走上社会之后,才能遵守各种法律规范,适应各种工作制度。现阶段,我们强调素质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决不意味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的迁就忍让。对此,教育学家涂尔干有深刻的认识:“纪律经常被人们当成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侵害,因为它阻碍着人们不受限制的发展。这样的看法有道理吗?恰恰相反,倘若一个人没有能力将自身限制在明确的限度内,那么这就是一种疾病的征兆。”因此,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惩罚,是促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良好习惯的客观要求。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一般而言,“责任”包涵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指做好分内的事情,如履行职责、完成岗位责任等;二是指如果没有做好分内的事,应承担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可见,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必须学会承担没有做好分内之事的不利后果,接受惩罚。今天,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家人的百般宠爱,剥夺了他们承担责任的机会,使这些“小皇帝”们往往十分自私,普遍缺乏责任心。此时,学校的教育惩戒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合理的惩罚比一味地赞赏更能使学生学会负责,惩罚的体验是深刻的,甚至刻骨铭心,从而使孩子们吸取教训,踏实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简单而言,人格是指一个人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区别于他人的、一贯的行为倾向和反应模式,即一个人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所谓“人格不同,犹如其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点。但健全人格拥有一些共性,拥有健全人格的个体都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具备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惩戒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学生因违反纪律接受惩罚,接受惩戒的经历让他们有机会正视自我、改进自我,惩罚的痛苦感受也考验了他们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让他们真实地了解生活中既有鲜花、掌声,也有痛苦、失败,有利于他们超越自我,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2、檀传宝:《论惩罚的教育意义及其实现》,《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2期。

3、刘德林:《教育惩罚的本质与运用》,《中小学管理》,2004年第2期。

4、王文生:《关于教育惩罚的思考》,《教育探索》,2005年第11期。

5、《中国教育报》,《教育惩戒,在雷池边缘行走》,2002年12月30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兴趣
奇异的梦
记一场斗鸡比赛
小狗“四眼”
我们心中的昆明精神
劳动万岁
假如我是设计师
两分之差
我家的星期天
登山
摘桑葚
常回家看看
我的梦想
温馨,和谐的家
浅议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浅析小城镇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其对策思索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研究
浅析高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改革与实践
浅析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研究述评
浅谈中职生道德教育的心理探索
浅析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下拓展训练的教育价值
浅析高职AutoCAD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浅析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浅析基于职业发展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探索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职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浅析对高职教育中采用过程考核的思考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探析
浅析从历史角度浅析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浅析中部省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赤壁赋》课堂实录
《赤壁赋》课文导入
《赤壁赋》课堂实录及反思
《赤壁赋》课堂实录
《游褒禅山记》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赤壁赋》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有关资料
《赤壁赋》教学反思
自然关照下的苏轼情怀──《赤壁赋》教学反思
改革的宣言 理解的呼唤──《游褒禅山记》主题探幽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赤壁赋》教学设计和简要实录
《赤壁赋》课堂实录
《赤壁赋》教学杂谈
30岁有关教学的反思──我的一堂“研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