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学习粗心的成因与矫正策略

浅论学习粗心的成因与矫正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9

浅论学习粗心的成因与矫正策略

" 论文关键词:粗心;矫正策略;元认知能力

论文摘要:学生学习中的失误除了常见的知识性、方法性错误外,因粗心而造成的错误也普遍存在。因此,了解学生学习粗心的现状,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粗心的成因,采取有效的矫正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生活中不难听到家长这样抱怨:孩子语文考试时把“今”写成“令”,就因这多一笔,少得2分,进不了前几名;孩子数学能考100分,可非要把最后得数“18”写成“81”,为此扣分多遗憾……其实,这些都是粗心惹的“祸”。那么,什么是粗心?学生在学习中为什么会出现粗心现象?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养成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呢?

一、学习粗心的类型

粗心就是疏忽大意,在一般人看来本不该出错的地方出现错误。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粗心现象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真性粗心,是指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对于其中的某些问题本来完全可以解决,但由于做题时不仔细,粗心大意,从而造成错误;另一类是假性粗心,是指学习上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已经弄清楚,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感到困难,对问题答不完全或说不清楚,总是对一部分错一部分,并给人以为是他粗心的假象。如,求半圆的周长时,一学生只算了圆弧的长度,没有加上弦的长度。其实这不是他一时疏忽,而是他不理解周长的概念,不知道周长应是一条封闭的曲线。这种所谓的粗心,实际上是“不粗心”,是对问题没有真正理解,仅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由于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清楚此问题,就用粗心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避免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指责(因为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家长对“粗心”所造成的错误要比说“不会”更容易给予宽恕)。因此家长和老师对学生所说的粗心要仔细加以辨别,凡是属于假性粗心,要及时帮助学生理解清楚所学的知识,真正做到“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克服其学习知识时不求甚解的毛病。

二、学习粗心的成因分析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造成学生粗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粗心与分心有关

所谓分心就是注意力分散,不集中。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具体学习过程是依靠短时记忆来进行的。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其容量小,保持的时间短。一般来讲,短时记忆的内容若得不到及时强化,只能在大脑中保持30秒左右的时间,当有新的内容进入大脑皮层时,原先的记忆内容便被清除。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完全集中在所思考的题目上,而是想着另外一道题或其他的事情,那么另外考虑的内容就进入了短时记忆,并将原有的记忆内容冲掉。这样便产生了读错词、写错字、算错题等粗心现象。

2. 粗心与求快心理有关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以附属的内驱力为主,为了获得教师、家长等成人的表扬和赞许而努力学习。现实生活中,有的小学生为了在班上争第一,为了引起同学的关注、得到老师的表扬,不由自主加快学习速度。但由于小学阶段刚刚接触文字和数学公式等抽象符号(抽象符号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需要多次重复强化),未经多次强化,头脑中还没有形成清晰准确的记忆痕迹,符号被提取时就容易产生泛化现象。如“已经”还是“己经”,需仔细区分辨认,而求快心理的存在使学生顾不上斟酌分辨,导致忙中出错。

3. 粗心与动机强度和情绪有关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为认知活动提供最佳心理背景,动机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认知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缺乏动机,情绪低落,往往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恍惚。例如,很多小学生在做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时容易出错,把“3”看成“8”,把“+”当成“-”,当你给他指出来时,他会毫不在乎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我本来会做的”。其原因就是题目太简单,无法激发其动机。在这种情况下,成人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都不会很难,你与别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动机过于强烈,情绪过于兴奋,则会导致意识狭窄,思维混乱,甚至头脑一片空白。有些孩子平时谨慎用功,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可一到重大考试就发挥不好,平时会做的简单题目也会出错,甚至漏答整张试卷。原因就是他动机过于强烈,太在乎考试,太想考好了。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不要在考前对孩子耳提面命,也不要表现出过高的期待。应让孩子把考试当成学习的一部分,怎样学就怎样考,轻松上阵。

4. 粗心与缺乏精加工有关

其实,“粗心”的毛病,一般的孩子都有。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不精确,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特点,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学习中的粗心也常常是因为缺乏对认知刺激物的精细加工(精加工往往是通过对比和辨别进行的)。为了防止粗心,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比较和辨别,培养孩子的精细加工能力是很重要的。例如,小学生经常分不清“衰”、“衷”、“哀”三个字。我们不妨教他们“横为衰,竖为衷,中间有口诉悲哀”,找准问题的关键,学生就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了。 "

5. 粗心与思维定势干扰有关

思维定势,又称定势,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决定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定势实质上是已强化的思维类推到其他,表现为以固定的方式、方法去认识或作用于对象,“想当然”的粗心是思维定势的表现。例如,一个孩子的作业本上是这样写的,“0×6=0”,“0÷6=0”,“0+6=0”。当你指出他的错误时,他却振振有词:既然0乘以6等于0,0除以6等于0,那么以此类推,0与任何一个数加减乘除都等于0,难道还有错吗?……。

6. 粗心与不良性格特质有关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总和。粗心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是性格结构中态度特征的直接表现。中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若形成了做事匆忙、不认真、缺乏责任感的态度,其行为方式必然表现为粗心大意,不够细致等不良习惯。小学生由不良性格特征导致的粗心在日常作业的审题、计算及抄写中均有表现。例如审题不清不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没有弄清条件之前就急于解答;由于忽视了课题中某些隐蔽的条件,因而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严重的还会出现考试丢题或多答现象,因此丢分或浪费宝贵的时间。

三、学习粗心的矫正策略

粗心看似小毛病,形成习惯却很难改正,且疏忽大意铸成大错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已屡见不鲜。所以我们应该做好学生粗心的预防和矫正工作。从前馈理论看,教师掌握学生由粗心导致错误的反馈信息,在教学中给予有意控制,是防止错误再次发生的有效措施。具体来说,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 塑造学生优良的性格特征

不良的性格特征是形成粗心的重要原因。要根治粗心,首先要从改造学生的不良性格特征入手。我们认为,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是克服粗心的首要条件。只有认真,学习才能一丝不苟;只有认真,知识大厦的基础才能牢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毛泽东语),面对认真,任何形式的粗心都没有施展伎俩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认真严谨的行为习惯;从日常生活做起,要踏实,忌浮躁。字要一笔一划的写,不厌其烦地练,要求正确工整;作业要有理有据,有因有果,不能敷衍了事。这样持之以恒,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优良的性格特征,去掉粗心的不良习惯。

2. 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

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开端,为认知活动提供清醒的心理背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心理活动的指向经常变化,注意对象就不能得到清晰而完整的反映,因而极易粗心出错。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应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转移注意而少惰性。为此,我们可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解决。任务既可以结合课程,也可以是训练性的,教师可根据要求自行设计问题。如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或组织抢答竞赛,以培养他们高度集中的注意能力;将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问题交叉随机地呈现,以训练学生注意灵活转移的能力等。

3.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所谓元认知能力,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能力,它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能力,是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通过元认知指导调节学生的认知活动,实现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审题、答题、检查、反思等环节下功夫。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审题、怎样解答、如何检查、怎样反思。检查是防止答题遗漏、纠正错误不可缺少的环节。检查一要仔细,二要耐心。要先检查题目要求,对照原题,验证是否抄错了数字、单位、符号,再检查答题过程是否规范,已知、求解、证明是否符合要求,抄写是否错误;最后检查答案是否正确,有无错抄、漏抄的情况,答语是否完整。另外,还要检查题目是否有丢漏。反思是对整个解题过程的审视。反思既要审视解题的知识根据、解题的思维过程,也要反思解题的不同方法、解题的收获启示。检查是作业的最后环节,反思是学习后的总结提高,二者均是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的具体途径,不仅对克服粗心很有必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具有重要作用。

4. 改进学生作业的评阅办法

对粗心学生的学习不仅要加强指导,如怎样审题、怎样选择方法、怎样检查等,有意识控制粗心;还要针对作业中不同的粗心错误信息,运用恰当评阅手段将失误原因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自控方法,这是减少粗心错误的有效捷径。例如,变单一批改符号为多样有针对性的批改形式。如计算性错画“——”,方法性错打“?”,普遍性错误批以简短导语等。此外,评讲形式应多样化,可以采用个别评改、学生互评、讨论等多种形式综合进行,使学生发现自己粗心之处,达到自控,同时对那些克服粗心毛病卓有成效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

总之,只有有效预防和矫正学生学习粗心,才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其学习能力,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 王笃年.关于中学生“粗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3,

(1

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地瓜熟了
最辛苦的人——交警叔叔
菊花
书香伴我行
龟兔赛跑后传
堆雪人
谈手色变
我自己
蛋糕
最辛苦的人——环卫工人
我家门前那条河
美在金秋
停电的夜晚
我喜爱的龙眼
精美棋盘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诚实信用原则在日本的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证明标准及其功能与层次(6)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10)法学理论论文(1)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3)法学理论论文(1)
公序良俗在日本的最新研究动向(5)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网络媒体的自组织架构与法律规制(3)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法律援助史评介法学理论论文(1)
诚实信用原则在日本的研究(4)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证明标准及其功能与层次(5)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她是我的朋友》课例
《普罗米修斯》教学案例(片段)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
《父亲的菜园》教学建议
《全神贯注》教学建议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案例(片段)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掌声》课堂实录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建议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与说明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普罗米修斯》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