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教育的本体功能

浅论教育的本体功能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论教育的本体功能

" 【论文关键词】教育;教育功能;本体功能

【论文摘要】教育是一种传递经验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对个人的作用,即教育的本体功能;一是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即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本质的根本体现,是其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中介。

杨贤江在他的《新教育大纲》中说“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可见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人类自身身心发展需要和参与社会活动需要的必然产物。因此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成长的两种功能,是个人成长发展和社会延续进步的必要手段。

一、教育功能的内涵

在分析教育功能之前,首先得弄清楚功能是什么。功能是一个在多个学科中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在哲学上,功能是指事物的结构所决定的该事物的特性和能力;在社会学上,功能是指某一活动或社会系统所发挥的作用,是一种客观结果。基于这两种观点,我们可以把功能定义为“构成某一事物或系统的因素对事物或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一切作用或影响”。有了对功能的认识后,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对人以及由人所构成的社会所产生的一切作用或影响。这种作用或影响是一种能实实在在观察到的客观结果,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也就是说,教育功能是教育这一客观存在的社会意义。

既然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对人以及由人所构成的社会所产生的一切作用和影响,因此从它所指向的对象,即人与由人所构成的社会,就可以看出教育功能包括两大块:一是教育对个人的作用,即教育的本体功能;一是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即教育的社会功能。把教育对个人的功能作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是因为教育是一种传递经验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直接对象是人,教育的功能就首先体现在教育对个人的作用上,而教育社会功能的形成与发挥必须以它为基础、为中介,即通过育人来实现。因此在谈教育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涉及到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这两个问题,其核心就是教育功能问题。

二、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对个人的作用,是教育本质的体现,在教育功能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教育应该具有怎样的本体功能决定于对人有影响的后天要素,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因此有哪些要素对人产生影响,教育就必须去培养这些要素。作为生命个体的人,首先得生存,其次是发展,最后才是享用,因此教育必须使个体获得生存素养、发展素养和享用素养。由此可知,教育的本体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三个方面。

(一)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人作为生命体必须得生存,因而获得生存技能是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的必要条件。" 怎样才能获得生存技能呢?我们知道,对生存的需要就直接诱发了教育的产生,也就是说教育起源于满足个体和社会生存的需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个体的要求越来越高,要获得社会相应的技能,谋求某种社会职业,就必须要接受相关的教育或训练,因此教育成为了个体获取谋生本领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和方式。在此意义上,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很现实、很直接的,它在教育的本体功能中处于基础地位,其他功能的形成和发挥得以它为基础。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的实现,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将社会的规范要求内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使之在社会实践中能迅速地适应环境;一是教育必须对个体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教人“学会生存”,这是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和职责。

(二)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是人具有社会性,因此除了生存之外,人还必须要发展自己,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具有两重身份,即他既是社会的人又是个体的人。前者表现为人具有社会性,追求其共性;后者表现为人具有个性,追求其独特性,因此个体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既社会化又个性化的过程。可见,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一是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个体的社会化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孤立存在于社会之中,因此社会化是个体生存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必要途径,“狼孩”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点。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个体的思想意识是社会规范和价值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而代表社会要求的教育,通过传播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念来对个体施加影响,进而形成与社会相一致的思想意识。第二,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通过社会规范的传递,使个体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规范,为社会所承认和接受。第三,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意识。社会中的人往往要从事一定的职业,要扮演多种角色,而职业意识和角色意识的形成有赖于教育。

个体的个性化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而独特性的形成是教育的个体个性化的结果。个性化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反映的不是对现有社会的适应,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变革和创新,因而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促进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培养个体的主体性。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前者是主体性的观念表现,后者则是主体性的外在表征。无论是主体意识的形成还是主体能力的发展,都要依赖于教育。只有通过教育,个体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才能进行社会实践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个体因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的环境不同而具有差异性,教育能在了解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设计和选择适合不同个体的教育,以便充分地挖掘个体的潜能,形成自己的特长。第三,培养个体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创造性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品质,是个性的自主性和独特性的综合体现。只有通过教育,个体才能拥有进行创造活动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在创造活动中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指教育不是单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受教育,而是教育成为了个体生活的必需,受教育的过程是需要得以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人因其本能的不完备性,具有未完成性和巨大的潜能,正是因为这种潜能的存在,所以对个体而言,接受教育和训练是十分必要和可能的。个体必须在社会中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应有的素养,因此个体的存在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过程和完善过程。众所周知,人既有物质需要又有精神需要,教育既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又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是教育的外在价值,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是教育的内在价值。教育的个体享受功能就是要满足个体的精神需要,是建立在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的基础上的,是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的延伸和发展。人的精神追求有三大方面,即求真、求善、求美,具体来说,对“真”的探索以拥有智慧,对“善”的追求以获取幸福,对“美”的向往以赢得自由。因此,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通过经验的传递和知识的传授,教人怎样求真、求善、求美,满足个体的精神需要,使个体成为自由之人,幸福之人。

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本身对培养人的作用和价值,是根本上决定教育之为教育,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教育既要传授知识技能,满足个体的生存之需,又要发展个体的智能,满足个体的发展之需,更要健全个体的心灵,满足个体的享用之需。因此,教育的基础功能是满足个体的生存之需,核心功能是满足个体的发展之需,终极功能是满足个体的享用之需。

【参考文献】 [2]龙玲玲编著.现代教育概览[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3]夏晋祥,冯硕万.论教育本体功能的嬗变——从注重知识到尊重生命[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

(3).

[4]彭文晓.论教育的个体享用性[J].襄樊学院学报,2006,

(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中国加油!
负责
20年后的学校
妈妈的双手
奇怪的短信
养金鱼的科学
人,狗,哇哈哈
保护环境征文
两个小村庄的故事
花生的自述
小学生早恋问题
电脑的自述
妈妈的双手
家乡的茶叶
我的小衣柜
法治与执政党的政治权威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价值考察与开发策略
奥斯卡传记片审美探寻的特点
中国戏曲晚熟的原因新探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消融力
职务犯罪情报网络建设问题研究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科学视角中的寺院管理制度——禅宗清规
试论俞樾学术思想的几点局限
格式合同价值之研究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信用证理论探讨及案例分析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要加强对政党制度的宪法学研究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孟宪忠等人走私伪造的货币案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封建礼教压制之下的人性之美
宪政的新范式(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归正人员的人权保障问题/王亚西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穷人》教学设计3
《一面》教案1
《詹天佑》教案2
《凡卡》教案1
《穷人》教学设计之2
《詹天佑》教案1
《凡卡》教案2
《小英雄雨来》教案2
《穷人》教学设计4
《穷人》教学设计之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2
《詹天佑》教案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3
《景阳冈》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