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0
浅谈教育技术的系统观
" [摘 要] 复杂性理论展示了新世纪科学研究的广阔前景,并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突破理论自身局限的可能性。教育技术具有系统科学方法的重要特征最优化,即教育技术所追求的目标。同时,教育技术具有系统科学理论中耗散结构理论的重要特征开放,使得教育系统处于从无序向有序的动态平衡运动状态。
[关键词]复杂科学 系统科学方法 教育技术 开放
被称为“制高点”、“突破口”的教育技术涵盖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心理等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科学理论和各种技术,把教育和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但只从应用层面和技术层面发展教育技术是不够的,必须从系统方法的角度来认识教育技术。这样我们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才具有高度和深度,才能实实在在地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进行指导。
一、复杂科学的提出
教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教育的主体复杂多样,系统内部纷繁变化,还体现在与教育系统息息相关的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上。因此,研究教育有必要从复杂性的视角来审视。复杂科学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研究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科学。复杂科学包括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简称“老三论”)和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简称“新三论”),以及相变论、混沌论等其它新的科学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是研究和揭示复杂系统的有关特性,如非线性、混沌、突现、自组织、非还原性等。正是基于对教育系统复杂性的认识,人们提出将复杂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教育系统的研究中,从复杂性角度来理解教育系统,转变学习观念,为学生提供从复杂系统中涌现出的新的思维方法,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最终达到增强教育系统效能的目的。
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教授在80年代提出了系统科学体系的框架,分析了在不同层次上的学科内容,提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使系统科学走上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我们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讨论问题,这就可以站得更高,对问题分析得更深入。对这些复杂系统的分析不仅是对系统理论的应用,同时在研究中所采用的新的方法,所得到的新的结论也会丰富系统理论本身的内容,使系统理论真正成为解决复杂系统演化的理论。
二、系统科学方法指导教育技术实现最优化
系统科学理论为许多学科包括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系统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成为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系统科学方法具有以下特征:整体性、综合性、有效性、定量化和最优化。其中最优化体现了系统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时所要达到的目标,它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为系统确定出优化目标,运用新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把整个系统逐级分成不同等级和层次,在动态中协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和目标服从系统总体的最佳目标,以达到总体最优。
教育技术(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系统方法为核心展开全部教育实践的,即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教育最优化是指一定的条件下,在同样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得多些快些好些。最优化标准有两个:一是最大效果;二是最少时间。用最少时间得到最大效果是教育技术所追求的目标。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任何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都能通过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时系统可从原有的熵增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空和功能方面的远离平衡的有序状态,即形成一种组织化和有序化的耗散结构。孤立的系统只能出现负熵,最终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
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还根深蒂固,必须以和谐的方式从教育系统的外部引入负熵,营造开放的教育环境,促进系统内部长期积累的熵增的逐渐减少,通过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教育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进行。教育技术可以实现以上转变。教育技术具有开放性和旺盛的科学活力,它与全新的认知理念同步发展,并及时把相关科学和高新技术引入到教育系统中,促进人们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使教育领域成为培养适应社会的创新人才的基地。
开放是系统减少熵增和内耗的调节剂,开放使系统不断更新,也使系统获得良性循环的保证。系统要达到开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开放和交流,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相互开放和互动。开放的本质是系统吐故纳新,教育技术的灵魂是整合,它意味着教育对各个学科的开放,接纳和综合。
教育技术具有开放的显著特征:
1.开放的教育观念 学会学习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培养每个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了教育技术的开放性,教育技术实现了教育理念的全面开放。
2.开放的教育对象 从教育走出校园,面对社会每个公民,面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可以按学习者的需求,构建教育环境。
3.开放的学习 重视学习的过程,从学习方式的单一化向多样化开放,如集体学习,个别学习,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传统的认知方式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而电子学习创造了全新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模式,激发了认知潜能。
4.开放的学习能力 从重知识的获取能力到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人的信息素养是学习的主要目的,强调个人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的能力。
5.开放的信息资源 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视频会议系统和信息高速公路把全世界的信息资源通过文本、视频、音频、动画、数据等传播形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让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三、结束语
就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情形来看,以上这些研究还未完全体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但是,积极地吸纳各种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适应时代发展和健全自身发展,却是新时期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DB/OL].http:// [2]姜璐,系统科学之窗[DB/OL].http://www.system science.org/chistory/xtno3.htm.
[3][4]朱式庆,以耗散结构理论分析教育技术学的开放性[J],电化教育研究,2004,
(3)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的礼物
- 夜行黄沙道中——改写《西江月》
- 桃源洞的一线天
- 我们班上的“知名人士”
- 秋爷爷的杰作
- 今天我当家
- 冬
- 种绿豆
- 月光下的乡村——改写《西江月》
- 我的成长故事
- 小豆芽儿
- 种绿豆
- 角落里的花
- 100年后
- 美丽的校园
- 关于农村教育经费的思考
- 试 论 道 德 农 业
- 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初探
- 乡村的目光——农村学生城市认知的经验研究
- 农村青年:一个边缘化的弱势群体
- 当前农村金融的现状及政策分析
- 非正式制度与社会冲突
- 试论农村土地家庭永包制——土地承包权长期化的一种模式
- 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 论村民自治组织运作中的权力冲突与对策
-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政府组织与社会协作
- 中国农村的小城镇建设
- 湖北省品牌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 山西村政建设中的“制度设计”
- 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透视
- 《猫》教案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案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 《巨人的花园》教案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 《万年牢》教案
-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
- 《中彩那天》教案
- 《爬山虎的脚》教案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 《卡罗纳》教案
- 《电脑住宅》教案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 《白鹅》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