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建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建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建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 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的主渠道应是课堂教学。小学语数学科课堂教学实际所用的课时量至少占小学周课时总数的57%。在语数学科中,学生的心理负担要比其他任何一门课程都重,而且教师的影响力强度大、持续时间久。因此,在语数学科教学中,建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具有典型性,而且具有普遍性。

二、课堂良好心理氛围形成的标志

考察课堂中有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我们可以从外部表现和内心体验去分析。

良好心理氛围形成的外部表现是——

1.发言积极 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距离或思维空间,但学生的发言依然很积极。从面上看,发言的学生多,除了少数的尖子生常举手外,广大的中等生也争相发言,甚至部分差生也三番五次地发言或要求发言。从质量上看,不仅有循规蹈矩的泛泛之谈,更有奇思妙想的连珠妙语。从形式看,没有举手就脱口而出的回答较多,而且语速偏快,以至于课堂上有点儿“乱”的感觉。但这种“乱”是可以随时调整的。

2.静态同学少 课堂活动,除了发言外,还要动笔、动手、阅读、观看、聆听等。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如果已经形成,就很少有离群索居的学生。该动笔时在写写划划,该动手时也会指指点点,或者认真阅读,或者用心观看,或者凝神聆听,等等。不会有大多数学生不知所措、无所事事的现象。虽然,课堂里安静得波澜不惊,但每个人的心里却是汹涌彭湃。

3.注意力集中快、转移也快 听讲时,多数同学注视着教师的眼、脸、嘴或手,表明正被教师所牢牢吸引。一旦教师发出指令,要求指向另一项活动时,他们也会以较快的速度完成注意力的转移。

4.合作性强 从独立学习改变为小组协作等共同学习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一般在半分钟之内)找到伙伴,并且一次性分配好合作任务。平时不合群的同学也不会被忽视,有的也会主动寻找。合作学习时,并不以尖子生为中心,而往往有秩序地各抒己见。

5.成会喜,败不馁 当解决了一道难题时,不仅仅是某一个同学感到激动,相关同学也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有的羞涩地微笑,有的情不自禁的呼喊,有的不约而同地鼓掌。即使回答错了,甚至引起大家的一片哄笑,也会继续思考,继续举手,屡败屡战,坚强不屈。

良好的心理氛围形成的内心体验为——

1.安全感 不担心坐姿不正会受到批评,不担心回答错误会受到指责,甚至不担心会有学习困难。只要注意力集中,我就不会受到呵斥、嘲笑,更不会被体罚或者被赶出教室。

2.自信心 我相信只要认真,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我觉得自己的答案可能是对的,甚至是好的。我不比别人差,我能够想到与别人一样的内容。我相信,自己的困难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一定能够解决。并且我能够学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

3.主动性 我应该主动去钻研,不能等同学提醒、老师催我。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我应该争取机会,表现自己,发展自己。

4.乐观 我喜欢这堂课,它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兴趣。我也喜欢上这堂课的老师,他幽默的话语总让我们忍俊不禁。我相信跟着他学习,我的困难会被克服。虽然我成绩不大好,他也会赏识我某一点的表现,给我表扬,给我肯定、鼓励。即使出现小小的差错,我也不会悲观失望,反而因此激起我更大的努力。

5.自由 我可以选择我喜欢的方式学习,我可以选择我喜欢的内容学习。当然,我会遵守课堂纪律。跟在老师后面亦步亦趋是一件别扭的事。老师会征求我们的意见,会宽容我们轻微的犯规。

总之,课堂中良好的心理氛围的形成,应是活跃而有效,紧张而不过度焦虑,宽松而不放任自流;一张一弛,相得益彰,轻松活泼,愉悦和谐。

三、课堂良好心理氛围建设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除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1.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 从课桌的组合看,变化原有的方式,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鲜咸感,激发兴趣。学生面对面而坐,会增强主体意识,彼此眼中不大容易看到教师的存在,无形中获得某种安全感受,从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看,开放性的学习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如果这种开放性建立在学生相互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基础上,就很容易形成课堂的高潮。

2.挖掘教材因素 语文教材中的情意因素较多。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绘声绘色的讲解、惟妙惟肖的表演,或者配合教材而设置的音乐情意、图像情境、活动情景等,都会消减学生压力,激发主动性,产生愉悦的感觉。

3.言语诱导 教师通过激励的言语,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安慰学生的失败。如点名时用“请、有请”,鼓励冒险时用“谁愿做不怕失败的英雄”,希望再接再厉时说“说愿意超过他”等等。个别诱导时也可用“挑拨离间”和“激将"”的方法:“××说这一次一定要比你好”、“××说这一次你一定×××,你可要争争气”等。这些说法,如果配合教学情境灵活应变,则效果更好。如一个学生举手回答美丽和漂亮的区别时,却说不下去了。老师说:“你的意思很明白:美丽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你现在的表现就很美丽么。”这是一个刚刚进步的同学,全班同学报以善意的微笑.

4.行为放松 教师除了用言语去诱导外,还可以通过特定的行为,消除紧张的气氛。常用的是抚摸学生的头部、背部。特别是学生准备挨批评时,这些动作的效果是较好的。既能教育个别学生,又不会制造火药味。

5.容忍错误 学生最怕的是在课堂上当众出错,除了本身的羞耻心外,还怕同学的嘲笑、教师的指责。教师要认识到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错的过程。没有错误,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因此,在学生出现探索性的错误时,不要指责,要艺术性地引导。同时,引导全班学生都树立这样的观念:第一次出错的人是勇敢的。

四、几点启发

(一)氛围建设的主要矛盾是师生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

学科良好氛围建设的因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这四者当中,教材是基本稳定的,或者说是没有主动权的。学生装固然是氛围建设的主体,但是也往往被闲置在客体的地位。教学方法是联结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的纽带。从理论上说,教学方法应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来决定。但是,谁根据?谁选择?还不是教师?所以,氛围建设的主要矛盾是师生关系,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教师。

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真诚相待,表里如一。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尊重他的个性特点,重视他的情感和意见。教师必须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身心发展规律,并顺应这一规律。一句话,教师必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才能免除学生心理上的威胁和挫折,建设一个积极、和谐、自由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得以自然地表现。

(二)氛围建设的基本保证是考虑并尽量满足学生的正当需要。

心理氛围是一种情感体验。情感总是和需要联系在一起。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学生的这些需要都有实现时,他们当然都愉悦的情感。但是实际当中,我们常常忽视或者漠视甚到剥夺了这种需要:

1、拖堂:不说拖堂剥夺学生休息的权利。因为拖堂,学生上厕所的时间就被挤占,甚至没有时间上厕所就又已经上课。或者要喝点水也已没有时间。常听到因为拖堂而便在教室里,常看到一下课大伙儿一窝蜂往厕所里冲。这个生理需要是不是受到了漠视?时间一长,这样的老师上课,学生哪有不紧张的?

2、体罚:一个问题答错了,要罚抄几十几百遍。一个小动作、人未坐端正就被打一棒,或者被罚站,或者被赶出教室。试问,哪一个学生不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安全感受在哪儿?

3、心罚:以讽刺、挖苦、揭露隐私、侮辱人格甚至侮辱其亲人的人格,攻击学生的心灵。当辛勤的园丁变成可怕的敌人时,还能有纯洁无私的师爱吗?

4、偏颇:只注意优等生、只给优等生机会;只注意优差生、只给优差生机会,忽视大多数中间学生,造成有的中间学生希望老师哪怕批评他一次也好。

以上种种,都是教师忽视正当的需要表现。教师要想构建良好的心理氛围,就应尊重学生的主动发展。

(三)氛围建设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教学的目的和教师的功能。

教师的功能,传统上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学的目的在传统上还是偏重于"智"的因素。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和以上两点并不冲突。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两点上,就不能建设良好的心理氛围,甚至走向反面。我们认为,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发展的后劲。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很多内容是非智力因素,与心理氛围的建设有密切关系。如主动、乐观、坚强等。良好心理氛围的形成,是保证个体自身的巨大资源的开发的一个必要条件。教师的作用,也不能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上,应该是促进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换句话说,教师不能做蜡烛,只去照亮别人。应该做一只打火机,去点燃学生的内燃机。不满足于学生一时的亮,要高瞻远瞩,这就需要教师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

(四)氛围建设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要求不高,但意识要强。

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没有一个是受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教育。但课题依然搞起来了,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也建设起来了。靠的是自觉的意识。没有强烈意识,是无法完成的。不是理论没有用,而是因为良好心理氛围的建设不是一个全新的内容,许多老师都在不自觉地追求过,都有过经验。这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理论性也不是很强,因此适合大多数教师实施。有了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更有效。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没有放松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培训。

五、结论:

课堂教学中建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也是符合课堂教学原则,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这一思想的成功实践。在课堂教学建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利于缓解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紧缺的矛盾,有利于大面积推广。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粗心的小花猫
人类的未来
老鹰捉小鸡
钓鱼对抗赛
美丽的玉鼎广场
我家的植物
检查作业
猫师傅和老虎徒弟
捉知了
我的奶奶
我的课余爱好
我终于“投降”了
我和妈妈谈奥运
我发明的机器人
小乌龟
关于学数学课堂中的“双管齐下”
财税司法权
中外票据保证制度比较研究(1)论文
浅谈对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基础性地位的思考
关于伦理学视阈下的网络教育与教育公平
搭售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分析(1)论文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奥尔夫教学法
我国证券发行的审核制度(1)论文
浅析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1)论文
浅析电子商务对增值税税收法律制度的影响(1)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
走向“被看”的美学(1)
什么是美学(1)
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详细内容(1)
《酸的和甜的》教材简说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2
《酸的和甜的》教学建议
《风娃娃》教材简说
《风娃娃》教学实录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材简说
《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1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片断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4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片断
《风娃娃》教学建议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