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显成效

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显成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显成效

"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实施,给教育工作者带来许多思索,面对的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是因循守旧,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还是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学有所成呢?就此谈谈个人的教学经验。

主题词:因材施教 创新教育 课程改革 主体教育 合作学习 愉快学习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也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面对学生,特别是面对所谓的“双差生”的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是因循守旧,仍然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任其成为所谓的“双差生”;还是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学有所成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浅陋的看法。

1. 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分析个性特征,重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和提高他们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学生作为个体行为的主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的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就要求我们实实在在地开展主体教育。所谓主体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简言之,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

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而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在现代教育中,这就是量力性原则,这也是成功教育的多规格人才培养观。孔子因材施教的第一步是了解学生。他对学生的才能了如指掌,能够用精炼的语言相当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如,“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果,殇也达,求也艺”。正因为如此,他的教育和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孔子因材施教的第二步是分别激励。他要求学生在正视自己的缺点后一心向学成功离不开激励,成功教育的手段之一便是适时、有效的激励。激励是促使学生尝试成功的源泉,激励充满着争取成功的力量。孔子因材施教的第三步是补偏救弊。即针对同样的问题,对待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讲解和回答,也即是教学中针对个体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学习与革命》中有一句名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无论什么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尊重、理解。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针对性很强的鼓励性评价,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产生成功欲望,进而人人争取成功。

基于此,我首先对所任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观察并总结每个人的心理以及个性特征,真正做到把好每一个人的“脉搏”。众所周知,春季班的学生的基础薄弱,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可说是“深恶痛绝之”,也就更谈不上认真学习了。经过了解,所幸的是,他们有着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渴求与喜爱。然而,他们又缺乏持久的毅力与恒心,缺少对自己是否能学好专业技能的信心,需要的是得到别人的尊重、肯定和理解。对此我曾对这些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不放弃自己,我决不放弃你们。”通过认真的分析之后,在教学上我采取了以实作技能训练为主,兼顾理论学习的策略。尽量营造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做到每次课有任务,每次课有总结,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每一个点滴进步与提高。渐渐的在一次次技能训练当中,在每完成一件“作品”或一项任务时,都能从他们脸上看到自信的微笑和成功的喜悦。

2. 创设民主、探究、奋进的教学环境,提高参与意识,团结协作,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以主动的态度接受各种刺激,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可以达到加速学习的目的。要真正体现学生主体,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潜能,均有被开发的可能性,相信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将它与要求学生相结合。只有确立了良好的师生及生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充满民主教学空气,学生才会敢于并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其次,要利用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产生问题,提出问题;或教师设立一定的问题,学生通过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人们思想的产物,也是思想的源动力,在问题面前能够孜孜以求是形成积极学习态度的前提。实践证明,通过教师的提问,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以及由学生讲解问题,让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讨论、解答问题,能收到异常的效果,带来意外的惊喜。再次,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公平竞争,真诚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践中,我常不失时机地采取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走上讲台的做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比如,我在讲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这一节内容时,采用了分组—实际操作—讨论—讲述(学生主讲)—总结的方式。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分组,提出了学习的任务,将每项任务落实到每个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实际操作并讨论、探究学习内容,同时在这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再由每组的学生派出代表走上讲台讲述本组学习的结果,其他组员随时准备进行补充说明,最后我在根据学生的具体讲解情况进行总结。再如,我在进行技能训练的时候,对分组学生中提倡比、学、赶、帮、超,同时强调同组之间、组组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这过程中,我本以为春季班的学生不会积极的合作或乘机干其他的事情,然而事实说明: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恰当的、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 体验成功,愉快学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递进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作为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促使人潜能得以实现的趋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对于春季班的所谓的“差生”同样也不例外,他们也同样渴求取得成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也更加强烈地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来自别人倾慕的目光。但是,他们又缺乏吃苦的精神,将学习当做一份苦差使。为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我时常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在每完成一项工作时充分地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我结合技能竞赛的机会,带领学生取得了成绩之后的几个星期里。学生在充分体验到从所未有的成功之后,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积极性更高了,完全投入到了愉快的学习当中,以前那种把学习当作苦差使的现象有所削弱。由此可以看到:体验成功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只有在不断体验成功的基础上,才能更加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展现一种愉快学习的精神面貌,才能达到和谐健康发展的要求。

由此,要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的给学生尊重和理解,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和谐、健康的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粗心的小花猫
钓鱼对抗赛
我发明的机器人
我的课余爱好
我终于“投降”了
人类的未来
我和妈妈谈奥运
我的奶奶
小乌龟
老鹰捉小鸡
美丽的玉鼎广场
我家的植物
检查作业
猫师傅和老虎徒弟
捉知了
中外票据保证制度比较研究(1)论文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奥尔夫教学法
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1)论文
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详细内容(1)
浅析电子商务对增值税税收法律制度的影响(1)论文
关于伦理学视阈下的网络教育与教育公平
我国证券发行的审核制度(1)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
走向“被看”的美学(1)
搭售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分析(1)论文
浅析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什么是美学(1)
财税司法权
浅谈对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基础性地位的思考
关于学数学课堂中的“双管齐下”
《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酸的和甜的》教材简说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1
《风娃娃》教学建议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片断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建议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4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材简说
《风娃娃》教材简说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片断
《风娃娃》教学实录
《酸的和甜的》教学建议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