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任务导向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任务导向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任务导向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

[内容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说明,任务导向法一种比较适合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法。并且从原理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任务导向法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法任务

20世纪70年代微机进入教育领域,80年代普及到90年代网络的出现乃至现在互联网开始在教育系统大面积广泛得到应用,从单机到网络,教育技术从视听技术迅速发展到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领域不断带来新鲜空气。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任务导向法"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任务导向法"源即"任务驱动法"教学法,但是更加强调任务的导向和调控作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目标教学,强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而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创设学习情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下面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过程为例谈谈"任务导向法"的一些作业过程以资抛砖引玉之效。

一、任务切分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知识内容以几何级数地丰富,这对于刚刚入门的学生来说,面对着众多的新名词新术语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虽然适用于学生的计算机教材已经做了大量的简化,但是,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一不小心又牵扯出一个新内容使学生找不着北。对于学生来说,在入门阶段,如果感到陌生的名词多、难点集中、头绪繁杂,就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电脑的信心。鉴于此,我们可以采?quot;黑箱原理",将计算机知识由表及里分成若干个层次,把深层次的系统视为"黑箱",先知其然,而不必究其所以然。随着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后再回过头来探究其所以然。正如拾级登高,回望众山小,以前的问题,很可能已经不再是什么问题了。

以我校采用的省颁计算机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Windows版为例,我们可以将学会整本书看成本学年要完成的一个大任务,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讲述过程,很容易地把它再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子任务:基础知识、WINDOWS95的使用、WPS2000字处理、网络知识。而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每节课都是一个任务,而每一节课要教会的内容,还可以再细分。这就好象每一个生命一样,都有细胞,细胞又由更小的部分如线粒体、蛋白质等组成,乃至原子、电子……,是一个有机的整合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任务的切分可以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按层次关系切分的子任务,一种是平行关系切分的子任务。而一个大任务如何切分到最终如何再指导学生融合,是任务导向法的中心任务,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每一节课该如何切分。对于学生来说,他只要接受教师在课堂中给予的一个个小任务,研究它、解决它、体会它、总结它,最终升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例如,有一名学生曾经问我,看同学用家里的电脑可以一下子把一段文字用鼠标这里点一下那里拉一下,就变成一篇好漂亮的文字,打印在卡片上真是棒极了,那个同学还会什么什么的……,一脸崇拜的表情。我说,再伟大的建筑也不过是由一个个砖头砌起来的,你想做得和他一样酷?跟我来。首先第一个任务: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一段中文,你就按照我讲的

一、

二、

三、

四、五去做,不必管这是为什么,因为现在不必知道为什么,你会用就行!会用拼音吗?好!可以用计算机输入汉字了吧。当然,这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就达到了,想再会一点?新的任务、新的目标来了: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输出?怎样插表格或图形?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后,回过头来看,你是不是也可以在别人面前偶尔露一小手了呢?要学会使用电脑其实也不过就是如此简单。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任务导向法优点在于通过一个个经过教师认真划分的小任务为导向,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以一种轻松兴趣的心态完成一个大的任务,大的教学目标。任务导向法十分符合素质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同时也符合教育理论"乐学教育"、"愉快情感"教育的思想理念。

二、任务的完成

一旦给学生下达了本节课应当完成的任务后,如何顺利、正确地完成就成了关键的问题,这也是任务导向法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作为教师在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指导学生自已完成每个小任务?作为一个学生群体而言,其中的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了完成同样一个简单的任务也会有不同的结果。比如有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而有的学生可能在学本学科之前从来就没有机会与电脑打交道。即便是同一个起点的学生,也有的同学接受能力强有的学得慢一点,也可能产生一种不平衡的现象。这些并不奇怪,如何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合作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个体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动态的个体独立探索的范围,而是要拓展到动态的个体探索与主体间交往相结合的范围。只有在主体交往中,个体之间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结构向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转化,同时使学生在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的过程中,提高创造性品质"。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金字塔传递法"来实现合作学习的效果。在一个任务中,有能力最先完成的同学居于学习"金字塔"的顶端,此时,他将有一个任务就是负责作"先生"教会一个到两个的"弟子",指导会了以后他的任务就完成了,可以再教师的许可下去自由发挥。实践证明,这样的作法优势在于首先"先生"与"弟子"都是同代人,认识、理解问题的角度相近,所以同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教师口里说出来,可能还不如会的学生用他们自己的理解角度自已的语言说出来,更容易被接受。作为教师,还可以从听他们之间交流的语言中,获得一种信息,就是作为学生,他们是怎么来理解这个问题的,这对教师提高自已的教学水平也很有帮助,因为,教师的目标,就是让自已传播的知识尽可能多的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当然,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帮助别人的付出,以免学生觉得我帮不帮别人、帮得好不好,老师也看不见,那么就不必太认真,随便应付了事。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帮助成绩条,学生每帮助了一个同学,就登记在一个表格上。对于帮助条上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体现在成绩上,他的分数评价就高。

三、任务的归结与升华

一般说来,使用任务导向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给出了一条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精益求精的学习途径,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来说,通过伴随着学生的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将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无论从教师还是从学生的角度,其减负增效的巨大效能,都使它不断焕发出无尽的异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中基网

http://www.cbe21.com/cai/zuixindt/0001.htm)

2、《当代国外教育思想研究》毕淑芝王义高主编

3、《学习策略论》熊川武

4、《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沈德立主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打雪仗
小猴失败日
秋天的礼物
拼积木蜜蜂让我想到了
我的弟弟
沾不湿的纸
保护母亲河——温瑞塘河
有意义的演讲赛
幻想中的花园
参与就是快乐
美丽的春天
秋景
接力比赛
论中职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谈非情节化叙事策略在贾樟柯电影中的应用
论敦煌纹饰的数字化表现与传承保护
论基本权利谱系中的公民养老权(1)论文
关于学龄期自闭症儿童注意力选择性特质与适应策略研究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构建(1)论文
期货结算法律关系探讨(1)论文
国外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1)论文
浅析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步骤及实践反思
贫困农户信贷权及其实现的经济法分析(1)论文
浅析空间的营造与视觉的色彩
探析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电视传播策略
绿色产业的发展与环境法修改(1)论文
为繁荣新世纪舞蹈事业而奋斗
论浮雕艺术
《看雪》教学实录3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三
《一分钟》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三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分课时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1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二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二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二
《看雪》教学实录1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称赞》 说课设计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分课时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2
《看雪》教学实录4
《称赞》教学实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