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论以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实践景观设计
浅论以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实践景观设计 浅论以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实践景观设计 浅论以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实践景观设计 文章来自教育网
研究当今各种城市环境景观形态设计失败的原因,多为设计脱离了人类作为环境的主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或为忽略了当地环境的生态规律。21世纪的社会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但又不能一味的满足“人”的欲求,而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创造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生活方式。而“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正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这为景观设计带来了指导方法,使得对环境的理解更为人性化和合理化。
一、人居环境学发展原则
依据吴良镛院士所着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我们可以得知人居环境的概念及其构成。引用其书中观点,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而人居环境科学就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联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即是人居环境。
1、人居环境的框架及原则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的需要为目的。就内容而言,人居环境包括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其中,“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居住系统”与“支撑系统”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与矛盾共生,人类必须面对现实,与自然和平共处,保护和利用自然,妥善的解决矛盾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对于人居环境的建设大概有几个方面的要求:提高生态的意识;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科技;重视发展整体利益;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等。
2、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性
人居环境学是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科学。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的来说,它们都以环境为研究对象,但各自的研究范围、内容、与侧重点及所采取的手段并不一致。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涉及的是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的产生等,而人居环境科学关心的则不仅是如何把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人类聚居形态,对五大系统的各个层次的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均应引入到规划中去,用以提高环境质量、形成宜人的居住氛围。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学科群,人居环境科学是发展的,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其融合与发展离不开运用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特别要借各自相邻学科的渗透和展扩,来创造性的解决繁杂的实践中的问题
二、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虽然是建立在环境艺术设计概念之上的设计门类,但它所蕴涵的内容却涉及到美、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四个方面。景观设计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美化环境景色,可以说是以塑造建筑的外部空间的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环境系统设计,它的环境系统是以园林设计所涵盖的内容为基础,设计概念是以城市规划设计总揽全局的思维方法为主导,其设计系统是以美术与建筑专业的构成要素为主体。
1、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景观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区内园林绿化在很多方面忽略了这一点。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导致许多人直接从绿化带穿过,破坏了绿化;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有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粗糙,没能真正、准确地创造人们所需环境。
根据奥斯卡?纽曼所作的人们行为活动与城市形体环境关系的研究,认为人的各种行为活动要有相应的领域,他提出了由私密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半公共空间及公共空间构成的空间体系设想。运用在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中,就是要按照人们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的活动内容,适当地进行区域的划分,以适应不同年龄层、不同兴趣群和不同文化层的人们开展社交和活动的需要,既要有综合的集中空间,又要有适合集体和个人的分散性活动空间,空间类型尽可能丰富,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2、景观设计的生态持续性原则
人居环境学是以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构成,它是尺度不
一、形式不一的综合构成。人们的生活与人工环境之密切不难理解,但与自然环境的密切性却往往受到忽视。上个世纪最后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者——芒福德,指出:如果环境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我们的审美观念就不会只停留在一些风景名胜震撼人心的地貌上,而应该同等对待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还必须强调绿色空间不仅是为了游憩和观赏,更重要的是为了人作为自然的一贯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三、结语
21世纪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意识觉醒,并开始进入积极行动的时代。在发挥景观环境、景观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居民进行社会性活动的需要,保持和发展其地域文化传统,共同营造人居环境的和谐美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小制作
- 秋天美景
- 我的好朋友
- 小摄影师后续
- 我喜爱的书包
- 我爱百日红
- 观察蜗牛
- 蟑螂舰队
- 严格的妈妈
- 美丽的秋天
- 童心看中国改革三十年
- 森林的音乐会
- 中秋之夜
- 我的新校服
- 下大雨
- 试论普通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教育
- 关于双语教学中母语与英语平行发展探讨
- 关于护生职业成熟度测量维度的构建
- 聆听生活的质感——谈经济节目中音响的运用(1)
- “载体”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改革与创新
- 从中国电视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看频道传播策略(1)
- 晨读也快乐
-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 加强干部素质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 香港电影产业:亟待拯救(1)
-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初中语文课程
-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轨迹与前瞻(1)
- 高师院校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 关于教育凭证制度与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 浅谈出版社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之二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之一
-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翠鸟》教学设计之一
- 《翠鸟》教学设计之七
-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翠鸟》教学设计之三
- 《翠鸟》教学设计之二
-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翠鸟》教学设计之五
- 《翠鸟》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