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9
浅谈强调写生重视生活
【摘要】强调写生,重视生活,是中国画的生命所在。所谓画坛上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它不生动,不会长久。而只有那些从写生、生活中来的充满新的生活情趣和崭新的时代气息的作品,才会受到群众的欢迎,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关键词】写生生活趋势
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中国画这门艺术也不例外。因此,深入生活不断写生,收集素材进行创作,才能使中国画艺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然而当今画坛,中国画仍充斥了一批从笔墨到形式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比如,画山水只有笼而统之的“大好河山”等等。所作的画缺乏生活,也没有喷薄欲出的创作激情,感动不了自己,就更不可能去感动别人,很难在群众中留下长久而深刻的印象,更不可能在画坛上留下优秀的传世之作。再观中国历代有成就的画家,无不都是师造化的写生高手,十分重视并大力提倡观察生活、强调写生的。
据记载,顾恺之“画人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中。”顾恺之认识到人物面部的传神最关键也是最难处是眼睛的刻画,所以他在画眼睛时非常的慎重。可见,早在东晋顾恺之时就十分注意写生的重要性了。如韩干画马不拘与成法,注重观察事物和写生,他画的马,体态彪悍肥壮,精神饱满,成为一代画马明家。
“胸有成竹”的提出者文同,画墨竹尤为突出,被称为“湖州竹派”。为了求得生动自如的表现,它对于月光下的竹影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竹长期相处,并用熟练的行草书法的笔势尽情挥洒而出。
“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句话对于山水画家而言并不陌生,石涛很注意师造化,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在写生实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前人的种种规范,创作出了大量新颖独特的优秀作品,为山川造像传神,成为中国画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齐白石先生,具有世界公认的艺术成就。
他画的内容,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画幅中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和对生活的强烈渴望。他以画虾驰名,他画案的水盂中经常养着虾,以供观察,年复一年,通过他早年的工细的昆虫动物画,可以看出他精妙的写生功底。就是后期他的大笔写意,也无不是从生活中极其严肃的提炼出来的。
着名人物画家蒋兆和先生所绘的《流民图》,生动的再现了日寇占领下的中国人民流离失所、灾难深重的历史场景,画上那栩栩如生的众多人物是蒋先生冒着敌机的轰炸,用生命危险来换来的写生。
由于写生,而使作品充满新的生活情趣和崭新的时代气息,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受到历代人们的欢迎。重视生活,注重写生,既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也成为当今时代的特点之一,有着越来越被重视的趋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物质生活太相似了,人们珍视独特的精神享受,追求奇花异草,猎奇亦是新鲜”。这便是人们更愿意看到具有当代人有情感的艺术作品。这就需要艺术家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用新思想、新观念去分析,研究和发现自然界中的生活情趣,并手写心记,以创造性地发展中国画艺术。
所谓写生和体验生活,应该包括丰富的内容,既有自然生活,也有社会生活。历代画家要使自己的作品跟上时代,除了深入自然生活,还需深入社会生活,努力从思想、感情上把握社会生活的本质。所谓写生,决不是见什么就画什么,因为现实毕竟不是艺术,艺术也绝不是表面的反映现实。画家对生活必须作艺术的升华,要反映生活的本质,但现实生活中现象是比较杂乱的,画家要通过自己的头脑,对客观现实作选择、裁减、概括,进行艺术的加工。因此,仅仅单纯的描画客观物象的轮廓是远远不够的。一幅好的作品,画面中要有浓郁的社会情调的反映、以及时代审美情趣的反映。
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应该是深刻的。没有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就不可能表达生活的内在精神。艺术家在体验生活的时候应当与一般人不同,常人所不留意处却是画家应该高度重视的。如一般人在看花的时候,只看花的美丽。而画家看花则要看他有几个花瓣、花蕊如何生长;花萼几片,属于什么花絮;叶子是轮生还是互生、对生,有什么象征意义,与人的关系如何等等。就是说你对它了解认识的越深刻,你画的就越生动传神。画家不论画什么亦是如此。
强调写生,注重生活,已成趋势。中国画艺术要向前发展,永不停步,就要求艺术家要有创新精神,而要想达到艺术上的新,不追摹古人,也不息与时尚,就须深入生活,收集创作素材,用自己崭新的笔墨语言,独特的绘画形式,去创作新的历史画卷。届时,中国画艺术将会展现无限生机,开出蓬勃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 历代名画记·顾恺之传
2 黄宗贤编着.中国美术史纲要
3 吴冠中.永远新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甜蜜往事
- 收获甜蜜
- 一件我做错了的事
- 难忘的一天
- 英语兴趣班里的故事
- 打预防针
- 观看文艺晚会
- 咱们班的活雷锋
- 最难忘的一件事
- 一件让我生气的事
- 冲天气球
- 妈妈带我参观动物园
- 我学会了洗书包
- 家庭环保大赛
- 考第一名的苦恼
- 物权公示的性质再探
- 浅谈法官助理制的设立
- 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否另定举证期限
- 论不动产利用的二元结构
- 物权立法若干问题新思考
- 试论诚实信用原则
- 论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
- 私权公斗--亦评机动车无过错责任
- 不动产登记簿的作用与类型
- 刍议收养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
- 浅谈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
-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
- 不动产附合制度研究
- 论精神损害的动态赔偿(下)
- 对意思主义交错现象之检讨
- 《乌塔》教学后记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片段与评点
- 《巨人的花园》教学点评
- 《猫》教学指要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人格教育──《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人格教育点滴谈
-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想
- 谈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的思考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 把语文课搬到网络上去──《长城》教学一得
- 研讨《长城》教学中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