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强调写生重视生活

浅谈强调写生重视生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9

浅谈强调写生重视生活

【摘要】强调写生,重视生活,是中国画的生命所在。所谓画坛上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它不生动,不会长久。而只有那些从写生、生活中来的充满新的生活情趣和崭新的时代气息的作品,才会受到群众的欢迎,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关键词】写生生活趋势

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中国画这门艺术也不例外。因此,深入生活不断写生,收集素材进行创作,才能使中国画艺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然而当今画坛,中国画仍充斥了一批从笔墨到形式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比如,画山水只有笼而统之的“大好河山”等等。所作的画缺乏生活,也没有喷薄欲出的创作激情,感动不了自己,就更不可能去感动别人,很难在群众中留下长久而深刻的印象,更不可能在画坛上留下优秀的传世之作。再观中国历代有成就的画家,无不都是师造化的写生高手,十分重视并大力提倡观察生活、强调写生的。

据记载,顾恺之“画人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中。”顾恺之认识到人物面部的传神最关键也是最难处是眼睛的刻画,所以他在画眼睛时非常的慎重。可见,早在东晋顾恺之时就十分注意写生的重要性了。如韩干画马不拘与成法,注重观察事物和写生,他画的马,体态彪悍肥壮,精神饱满,成为一代画马明家。

“胸有成竹”的提出者文同,画墨竹尤为突出,被称为“湖州竹派”。为了求得生动自如的表现,它对于月光下的竹影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竹长期相处,并用熟练的行草书法的笔势尽情挥洒而出。

“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句话对于山水画家而言并不陌生,石涛很注意师造化,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在写生实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前人的种种规范,创作出了大量新颖独特的优秀作品,为山川造像传神,成为中国画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齐白石先生,具有世界公认的艺术成就。

他画的内容,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画幅中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和对生活的强烈渴望。他以画虾驰名,他画案的水盂中经常养着虾,以供观察,年复一年,通过他早年的工细的昆虫动物画,可以看出他精妙的写生功底。就是后期他的大笔写意,也无不是从生活中极其严肃的提炼出来的。

着名人物画家蒋兆和先生所绘的《流民图》,生动的再现了日寇占领下的中国人民流离失所、灾难深重的历史场景,画上那栩栩如生的众多人物是蒋先生冒着敌机的轰炸,用生命危险来换来的写生。

由于写生,而使作品充满新的生活情趣和崭新的时代气息,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受到历代人们的欢迎。重视生活,注重写生,既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也成为当今时代的特点之一,有着越来越被重视的趋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物质生活太相似了,人们珍视独特的精神享受,追求奇花异草,猎奇亦是新鲜”。这便是人们更愿意看到具有当代人有情感的艺术作品。这就需要艺术家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用新思想、新观念去分析,研究和发现自然界中的生活情趣,并手写心记,以创造性地发展中国画艺术。

所谓写生和体验生活,应该包括丰富的内容,既有自然生活,也有社会生活。历代画家要使自己的作品跟上时代,除了深入自然生活,还需深入社会生活,努力从思想、感情上把握社会生活的本质。所谓写生,决不是见什么就画什么,因为现实毕竟不是艺术,艺术也绝不是表面的反映现实。画家对生活必须作艺术的升华,要反映生活的本质,但现实生活中现象是比较杂乱的,画家要通过自己的头脑,对客观现实作选择、裁减、概括,进行艺术的加工。因此,仅仅单纯的描画客观物象的轮廓是远远不够的。一幅好的作品,画面中要有浓郁的社会情调的反映、以及时代审美情趣的反映。

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应该是深刻的。没有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就不可能表达生活的内在精神。艺术家在体验生活的时候应当与一般人不同,常人所不留意处却是画家应该高度重视的。如一般人在看花的时候,只看花的美丽。而画家看花则要看他有几个花瓣、花蕊如何生长;花萼几片,属于什么花絮;叶子是轮生还是互生、对生,有什么象征意义,与人的关系如何等等。就是说你对它了解认识的越深刻,你画的就越生动传神。画家不论画什么亦是如此。

强调写生,注重生活,已成趋势。中国画艺术要向前发展,永不停步,就要求艺术家要有创新精神,而要想达到艺术上的新,不追摹古人,也不息与时尚,就须深入生活,收集创作素材,用自己崭新的笔墨语言,独特的绘画形式,去创作新的历史画卷。届时,中国画艺术将会展现无限生机,开出蓬勃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 历代名画记·顾恺之传

2 黄宗贤编着.中国美术史纲要

3 吴冠中.永远新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又能喷火又能喷水的龙
大胡子爸爸
夏天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回忆童年
我的小书包
《第三个小板凳》读后感
庆祝六一
生日快乐
助人为乐
微笑的价值
金秋赏菊
自我介绍
选班长
未来的我
数字环境下著作权授权方式新探索(1)论文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1)论文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1)论文
网络环境中的版权保护(1)论文
科学消费的法治环境(1)论文
中日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之比较分析(1)论文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1)论文
环境观念的变迁和物权制度的重构(1)论文
占有制度与中国民法(1)论文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上)(1)论文
担保的法律环境解读(1)论文
中国统一企业所得税法与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1)论文
“悼念权”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1)论文
论环境民事责任体制(中)(1)论文
浅谈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1)论文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一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一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十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六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要下雨了》朗读指导及练习设计
《要下雨了》识字教学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八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小壁虎借尾巴》教材理解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三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