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9
中国当代建筑艺术的民族化趋向探讨
内容摘要:当代中国由于受到全球化、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影响,大多数城市建筑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我们的建筑逐渐失去了民族特性,失去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精神依据。建筑民族化,是维持、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我国的建筑界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但并不成熟。以日本为主导的东方现代主义建筑理念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但不能照搬。
关键词:中国当代 建筑 民族化
我国从近代开始到当代,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本国独特的地域文化有被湮没的趋势,尤其在建筑方面受到的冲击更大,大量的重要建筑由外籍设计师完成,这严重削弱了国民对本土建筑文化的信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建筑设计也从满足实用需求过渡到对文化审美的追求,这种发展的过程体现了当代中国建筑艺术的走向。21世纪初,中国建筑艺术明显呈现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开始关注建筑与历史、文化、地域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民族风格进行设计的创作思维也引起了现代建筑创作民族化的广泛讨论。
对当代各国建筑学科而言,“民族化”研究具有某种“内核研究”的意义。“民族化”是基于文化上的民族化,即所谓的传统性,以维持、发展本民族文化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通过有目的地选择、最大限度地消融外来文化,从而在民族文化内核上赋予新的形式,实现民族文化的重生。2010年,我国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落成,使建筑界看到了中国建筑师表达东方建筑文化的意愿。(图1)无论它是否成功,目标却是明确的,即建筑艺术的民族化必然是我国建筑未来发展的趋势。当代中国建筑如何实现民族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符号嫁接
将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中的局部符号嫁接在当代建筑中,这在我国接触西方建筑的初期就已经开始,如南京中山陵建筑、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等。这类建筑需要表现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自信心的社会需求,它们基本上并没有脱离传统建筑造型。到了当代,我国的新建筑利用传统符号嫁接表现建筑民族性的日益丰富,它们大多具有删繁就简、注重文脉的特点,如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图2),把中国传统园林与江浙传统民居符号运用其中,甚至将一些传统建筑符号进行变形或抽象化处理,创造出现代建筑的新形式,在传统意象思维包裹下的现代建筑,表达着地域与建筑的关系。在当代我国建筑领域,此类作品成为建筑走向民族化的大多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除夕之夜
- 今天,我当姐姐
- 复习的快乐
- 路边的野花不要摘
- 新年联欢会
- 都是心胸狭窄惹的祸
- 我为环保做什么
- 包子里的爱
- 放烟花
- 煎鸡蛋
- 一节与众不同的语文课
- 想退休的小老人
- 成长的烦恼
- 想退休的小老人
- 我学会了洗碗
- 试论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与学术规范问题 (1)
- 复杂视阈下的中小学德育管理低效化浅析
- 论环境侵权赔偿原则与价值衡平(1)论文
-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1)
- 样板戏的艺术缺失 (1)
- 禅宗的美学智慧——中国美学传统与西方现象学美学 (1)
- 试论如何预防当前中小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问题探讨
- 探析反垄断法中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界定(1)论文
- 浅谈《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 浅析转变观念,让科学课绽放生命活力
- 探析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经济法(1)论文
- 试论环境权的本质属性(1)论文
-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一) (1)
- 论电子商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学分析(1)论文
- 浅析“十五”以来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述评
- 《比尾巴》教学反思
- 《比尾巴》教学后记
- 《比尾巴》教学反思
- 《比尾巴》教学反思
- 《比尾巴》教学反思
- 《比尾巴》教学案例
- 《比尾巴》教学案例
- 活用教材──《比尾巴》教学后记
- 利用情境,构建开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比尾巴》教学后记
- 《比尾巴》教学随笔
- 《比尾巴》教学后记
- 《比尾巴》课后反思
- 《比尾巴》教学反思
- 《比尾巴》教学反思
- 《比尾巴》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