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安徽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

试析安徽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安徽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

"

论文摘要:本文对安徽地区民俗体育进行调查,重点以池州傩舞为例、揭示安徽民俗体育的形成、形式、发展的过程和未来的开发利用的价值;同时对安徽民俗体育的社会及文化价值和功能进行分析,力求从中觅出能够使安徽民俗体育走出困境的“药方”。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力求从表演形式、价值和功能等方面探究安徽民俗体育。

论文关键词:民俗体育;傩;池州

中图分类号:G89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安徽省地域广阔,历史久长,各地的民俗体育文化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厚重古朴的徽州文化、灵活精巧的江淮文化、刚劲淳朴的皖北文化等不同风格和不同韵味的文化复合形成了安徽各地丰富的民俗体育活动。

对安徽民俗体育进行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从民俗体育的特性看,有利于安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所以,对安徽民俗体育现状的研究,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对于整理、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安徽的民俗体育,发挥其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推动安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都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池州傩

几乎清代以前居住于此的家族都有傩事活动,池州傩舞是自古以来安徽地区就流传下来的特色的表演艺术,它是在数千年的祭祀传承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舞蹈表演,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是一种古文化的记录和演绎。池州民间素有“无傩不成村”的谚语,安徽大部分民俗体育项目都是从傩舞发展而成。池州傩舞目前主要流行在贵池东、南部。

(一)傩及傩文化

傩(nuó),基本字义有二,一是指“行走姿态柔美”,二是指“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在古代,傩文化是一种祭祀神灵,以巫术活动来引导当时的人民对自然形成一种尊崇的态度。它以祭祀祖先、祈求平安、驱除灾祸为主要目的,也是最早人类一种慰藉心灵的方式。

在生产水平不发达时期,人们产生了神鬼思想,为了驱赶鬼敬重神,久而久之产生出专门的神鬼职业者——安徽地区称之为大仙。大仙所进行的赶鬼的仪式就是傩,也称为傩仪、傩祭。在进行傩仪、傩祭时,往往要有说辞和肢体动作,这样,大仙唱的歌称为傩歌,大仙跳的舞称为傩舞。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傩戏,它是“鬼神与艺术相结合,娱人与娱神相结合的原始、古朴、独特的戏曲样式,一直在民间传承,成为我国摊文化的‘活化石’”。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傩舞如火如荼的研究,逐步出现了一种新的学科——傩学。傩的传播范围主要是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南地区。“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和皖南山区。种类繁多,各有特点。分为民间傩、宫廷傩、军傩和寺院傩四种。”池州傩舞是一种宗教活动和舞蹈的结合体。

(二)安徽地区傩舞的表演风格

安徽地区傩舞的表演依然保留着其传承的原始古朴风格,表演者边走边跳,它演绎了一种体育与民俗艺术的完美结合。最典型的就是石台县七井乡陇上村傩舞的活动。陇上村位于县城西侧,距县城路径42公里。与黄山的祁门县交界,素有“大仙村”之称,既是皖南革命老区、又是边远山区,是石台县人口最少的村。村民专业收入来源是靠种茶,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现有166户,人口859人;劳动力63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达500多人。

陇上村每年从正月初二起就开始举行请神的仪式,然后表演傩舞,娱乐大家。主要的节目有“先锋开路”、“刘海戏金蟾”等等。在初三到初六的时候,表演者就逐家去跳傩舞以祈求健康平安、吉祥幸福,各家用木盆装着米给舞者,以酬谢神灵。表演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对白仅有锣鼓声。安徽地区的傩舞表演活动,既有驱鬼求福的,也有艺术戏曲表演方面的,但都保持着古老傩舞的风格。

(三)傩舞的演变进程与改变

在傩舞的发展过程中,最明显变化莫过于其功能的改变,即从“娱神”转向“娱已”和“娱人”。在古老的傩舞中,傩仪是祭祀活动的一部分,有着请神、迎神、谢神、送神等环节,它的主要目的是谢神,是为了谢神仙才跳的。要求傩舞的表演者不仅要掌握“驱鬼酬神”的神通,而且还需要有会唱歌、舞蹈的表演天赋。如今,傩舞表演者的作用也发生了很重要的改变,其改变的原因也是人们对傩文化的理解,虽然“傩”活动对精神生活占的比重依旧很重,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只是希望心里上能得到安慰,获得表演所带来的快乐,而不是带来的祈福、驱除鬼怪迎接神明的活动。这实现了由古代傩祭的“祭祀神明”到“娱乐大众”的改变。

正规的傩仪较为古板、严肃,不是很注重娱乐性,而傩舞则是丰富多彩。傩舞取自神话中的故事,生动形象,人物角色诙谐幽默,也有以现代生活为版本,极大地愉悦了百姓,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在安徽地区的农村,傩舞的举办总能引来许多看戏的人,祭祀祈福的傩舞表演也逐步为人们带来了欢乐。

随着市场经济对于村落文化的冲击,傩舞表演的传承和发展如今正面临困境,据我们在池州走访傩老人郑永生:“解放前池州几乎每个村都有傩的表演队伍,而现在一个乡都难找到一个会跳傩的年轻人。”可见,现代年轻人对傩的兴趣是不及现代时尚的体育运动。 "

(四)傩舞的体育作用

在傩舞的表演中,体育性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是在进行傩舞的过程中,要进行跳、走、跑、旋转、敲、打、轮唱、舞(肢体摆出各种动作),在做这些动作时,进行的各种舒展动作,使身体各个关节、部位得到有效的锻炼,一场傩舞下来,也能大汗淋漓,使人们在这种热烈而神圣的氛围活动中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二是傩舞本身就是驱邪纳福,在表演过程中,人们用各种动作表演出对“邪”的驱逐和对“福”的纳迎,在古时也能够驱除人们内心对不能解释的事物和现象的恐惧和担忧,通过祈求神灵,使自己得到保佑和照顾,从而达到舒展内心的作用,也表现出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向往。由此可见,傩舞具有明显的体育特征,表现出体育应有的功能。

三、安徽民俗体育的价值和功能分析

(一)宗教祭祀价值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对宗教的本质作了高度的概括,他指出:“宗教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由于受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和人们知识水平的制约,人们对不可理解的自然现象产生畏惧感和崇敬感,形成“幻想的反映”,也逐渐形成关于超自然力量存在的“神”的自我意识。为了表达人们的崇拜和敬畏,就需要依托相关的载体进行,安徽民俗体育的产生很大部分即源于此。

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就是傩舞。人们把自己打扮成比鬼怪更加可怕的傩神,跳着激烈的、凶悍的舞蹈来驱除鬼怪以求的生活平安幸福,身体健康。“据传,汉代每年除夕,皇宫都要举行一场奇幻恢弘的戏剧性仪式“大傩”,号称方相氏的神人头戴黄金四溢的面具,手执长矛与盾牌,率领120位男童,高举火把在宫廷各处奔走呼号,将阴气恶鬼驱出宫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尔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宗教祭祀仪式,在民间流传,皖南地区盛行的跳钟馗也属于这种活动范畴,融武功与杂技为一体,用肢体语言表达了体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因此,安徽民俗体育的第一个原始的功能即是要进行宗教祭祀,借以表达人们对神灵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这部分功能使得民众对安徽的民俗体育更好实现价值认同和心理认同,更有利于其时间上的传承性和空间上的传播性。

(二)强身健体价值

体育最初创建之目的就在强身健体,而民俗体育作为民间的体育形式,也是为锻炼民众身体的。例如舞龙中需要进行跳、腾、转、挪、伸、拉等动作,有利于身体的全方位运动。在傩舞中,需要进行大幅度的跳、转,还要带上沉重的面具,本身就一项体力运动。像舞麒麟,舞者需要不停的进行跳跃、挪移等动作,而且还要和“引导者”进行动作的切磋,斗智斗勇,都是需要进行全身心的运动。

(三)嬉戏娱乐价值

追求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人类固有的天性,特别是在节庆日,老百姓都希望有祥和、快乐、热闹的气氛。而在当时情况下,各方面条件有限,没有今天的流行歌曲、影视大片、各种游戏、休闲旅游等等,可供人们闲适取乐的载体和方式并不多。这时,“土生土长”的民俗体育能够切合不同地区民众生产生活实际,在时代的传承和发展中彰显其娱乐民众的功能和价值,因此,一些民俗体育也就成为节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四)艺术欣赏价值

安徽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傩舞中,宗教意味强烈的面具造型,给人以视觉感受冲击的同时,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启迪。傩舞表演中,动作到位,形象逼真,有好的观赏价值。

(五)修身养性价值

修身养性是中国儒家学说的根本思想。大部分民俗体育项目的表演都会令身心畅通、身心得到锻炼,达到头脑冷静、情绪稳定的作用。当人变得健康,心灵变得更豁达、更坚强了,自然更能面对生活上种种无形的压力和挫折。当这份感觉延伸到日常生活里,人际关系便会变得和谐,我们也能对周围的一切更宽容、更自在。

(六)服务经济功能

像傩舞、凤阳花鼓、舞麒麟等,很多民俗体育产生于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是中国封建制度和封建小农经济的历史产物,正是因为它们在封建的体制和秩序内服务封建小农经济,并进行一定程度的社会整合和社会秩序调节,才能在历代的变迁中彰显活力。现如今池州傩每年在招商引资、旅游推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池州旅游业一枝独具魅力的“主打品牌”。

四、安徽民俗体育面临的困境

(一)安徽部分民俗体育项目后继无人。一方面,由于物质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人们或迫于生计不得远走他乡谋生计无法“子承父业”,使一些优秀的民俗体育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另一方面,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使得青少年尤其对流行文化趋之若鹜,而对变化相对缓慢的传统民俗文化兴趣不高不浓,甚至出现排斥心理,也使得部分体育民俗体育后继乏人。

作者在合肥报业网看到一篇文章,能够从一个方面说明现在部分民俗体育面临的尴尬境遇。这是一篇关于池州傩的采访报道,标题就为“千年傩戏渐成绝唱”。

记者采访到一位当时已经73岁的刘臣余老人,他从十几岁开始学习傩舞表演,现在老人不无叹息地说:首先是缺乏人手,一个戏班子要20多人组成,其中能唱的需要十几个人,但每到演出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已经外出打工,很难凑齐那么多演出人员,每年挑大梁的都是几位老人。再就是演唱水平下降。该村能够完整演唱《孟姜女》的只有一人,而且年岁较大,能上台表演的人当中,大部分人只能唱出一些片段。演唱过程中,真正投入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是勉强应付,演唱水平逐年下降。

从中,我们不难窥见民俗体育面临的尴尬。民俗体育的产生、发展、变化是有自身规律的。在封建落后的生产力下,人们认识水平不高,产生鬼神观念,加上生产方式落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社会流动性不高,民众闲暇时间也多,利于民俗体育产生、发展。

(二)安徽民俗体育本身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一些民俗体育本身的内容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电脑画画真好玩儿
夸夸我的老师
学练跆拳道
心情日记
日记
春天
春天
弯道超越
神鸟保护大森林
鸵鸟园
小猴子下山记(续)
我的愿望
学游泳
春天来了
小金鱼
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国际法分析
试析从经济法视角看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
试析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
试析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阐释我国第三产业的价值创造
论我国民事证人制度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从国际法国内法角度谈WTO协定在中国的适用
浅谈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影响极其对策
试论嵌套式架构下的商标权归属
浅析独立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策略研究
浅析意思表示错误研究
关于英国民商事管辖权制度的主要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试析《鹿特丹规则》下适航义务的变化
试析澳门保安处分制度及内地比较研究
论有关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策略分析
浅谈收养关系成立的条件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七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九
《雪地里的小画家》片断赏析之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八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四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二
《司马光》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三
《春雨的色彩》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之三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六
《柳树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