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依托教材整合历史课外资源的一些尝试

浅论依托教材整合历史课外资源的一些尝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08

浅论依托教材整合历史课外资源的一些尝试

"

论文摘要:历史课程教学中可发掘利用的课外资源是非常多的。在历史教学中,要合理地整合、运用这些资源,为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服务。

论文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程;课程教材;课外资源;整合尝试

教材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教师执教的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当前,面对各种庞杂的历史资源,我们要求立足课标,依托教材,对课外资源进行合理整合。

一、抓住史实背景和影响,进行史料性拓展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史学研究、学习的基本原则。对史实的理解内化,要有必要的史料做为依托。近年来中考重视对于史实背景和史实影响的考查,但现行教材对此或者较少谈及,或者只有结论性表述,缺乏必要的史料支撑。这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史料性拓展。

例如,人教版八上《鸦片战争》一课中对“鸦片战争”的爆发背景只表述为一段结论式语句:“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但对于初二的学生而言,在没有学习英国工业革命的情况下,很难理解、内化这些内容。在这里,我添加了工业革命完成后的英国经济急剧增长、急需拓展海外市场的相关史料,从而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再如,人教版八上《血肉筑长城》中,对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没有任何表述。这里,我借助三则材料,引导学生从中国意义、世界意义、民族牺牲三个角度进行了归纳,深化了学生对这一史实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

二、问题立意,随时进行时政热点的拓展

今天的时事,往往折射出昨天历史的影子。适当地引入时事,是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补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几年中考文综试题紧扣时政热点也印证了这一点。这就提示我们,学习教材相关内容时,要有问题意识,巧妙地利用时政热点,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古今呼应的意识。

例如,教学抗日战争的内容,可联系全国人民抗震救灾中体现的“不畏灾难、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讲罗斯福新政内容,可联系奥巴马应对次贷危机制定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讲海峡两岸关系,应联系实现“三通”的艰难历程;认识西藏问题,可联系藏独分子打砸抢的恶行;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史,应联系圆明园文物的海外拍卖……

三、“一标多本”背景下,多种版本教材互为借鉴

历史教材文本是依据历史课标,对史学的一种解读。在当前“一标多本”的教材背景下,不同版本的切入点和视角可能有所不同,这也为我们处理教材提供了另外一种视野——彼此借鉴、适当整合。

例如历史课标对八年级(下)《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的教学要求是:“知道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人教版教材是侧重基本史实的把握,对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后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叙述比较充分;而华东师大版教材则是侧重史学特征的把握,从“从贫困走向小康、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两个版本对该内容各有侧重,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将之互相融合:使用华东师大版的,可以将人教版中有关内容移植过来,弥补教材的不足: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可借鉴华东师大版对这一问题观点,在课后引导学生思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训练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顺应学科融合趋势,对教材进行适度学科迁移

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不是彼此孤立的。叶圣陶曾说:“课程各个分立,这是不得已的办法。”“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各个部分分立的课程能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起,构成了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这就提示我们,处理教材时,应在以历史学科知识为主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去吸收各学科的知识素材和背景,体现教材的整合性。

1 文史拓展。自古文史相通,其关系是内容、形式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大都依靠文字形式(有少量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对历史知识的教学,可适当借鉴语文课程内容。这样,一方面能充实历史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授秦朝灭亡的内容时,可让学生联系贾谊《过秦论》的相关内容;在学习普法战争时,可以联系都德《最后一课》等。这样在锻炼学生历史概括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不同学科知识的迁移能力。

2 史政拓展。政史不分家。很多历史事件的分析,可运用政治课程内容。例如,利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观点来分析历史事件和史学问题,可使两科知识学习相辅相成。这也正符合今天的课改注重综合学习能力培养的方向;近几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试题也正体现这一思路。

3 史地拓展。历史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为历史提供直观的地域空间概念,使史实描述变得更加清晰、具体。在学习历史战争、地名、事件、领土、交通等特点时,运用地图往往能活化教材,使教学变难为易。例如,讲“三国鼎立”时,可借助地图,使学生一目了然;又如,讲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工业基地定在东北的原因时,可联系东北有重工业所需要的煤、铁、石油等资源的地理知识。

4 适度向其它学科拓展。历史的综合性和人文性特征决定了历史课程教学还要合理渗透音乐、美术、物理、化学以及建筑、民俗等知识。

五、多维联系学生生活,建构教材知识的生活化背景

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把知识不断内化的过程。把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链接,往往能拉近学生与教材知识间的联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相联系。在学习《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课时,大小和卓和回部的名词都比较枯燥、难记,而引入《还珠格格》中的香妃故事就可增加趣味;学习《战略大决战》时,可与电影《大决战》相联系;学习《文化大革命》时,可播放相关的文献记录片

2 与学生生活经历相联系。学生对史学分析方法的学习,历来是历史课程学习的难点,不易被学生理解。而我将其与学生生活经历联系,引导学生类比思考,取得了较好效果。

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时,我引导思考:“如果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你认为原因有哪些?”让学生体会从内外因分析事物的方法,意识到根本原因是内因的原理;学习“解放战争的胜利”时,让学生联系“日常同学发生矛盾打架”的案例,使学生找到了分析战争应从“交战双方”入手的思路。

历史教材,作为高度浓缩史实与观点的文字,把几千年的历史只积淀成了几本薄薄的册子。依托教材,对课外资源的有效整合,既是课程资源建设的需要,更是帮助学生内化历史、提升能力的要求。对此每个人会有自己不同的感触,但无论怎样,“用教材教,而非只教教材”却是相通的,而且需要付出努力,探索空间还很广很深。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选美大赛背后的故事
雪化了就是春天
看球赛
瞧!我们班的男生
猫和老鼠
温馨时光,祝福妈妈
市长,我对你说
老师颂
一次社区活动
还有明天
交通调查及感受
一片小树叶
献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首歌
我爱仙人掌
我的小卧室
村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工作总结
2011年大学生村官工作总结
2011年村务公开工作总结
2011年度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村党总支部工作总结
一村一品包扶工作总结
丰台区统计局效能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人民法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市统计局领导班子“三观”教育活动自查报告
乡镇年度农业工作总结
市司法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村委会扶贫工作总结
德育工作自查报告
朝天区统计局关于工业品价格调查统计数据质量的自查报告
汪湖初中实验室工作自查报告
实现审计目标与获取审计证据的联系
论20世纪中国地方国家政权的内卷化(1)-行政管理论文
试论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试论中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
试析中学生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建筑工程施工中预算审计问题探析
外部审计师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机制分析
浅析军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政策框架(1)-行政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基本问题初探(1)-行政管理论文
浅谈建筑工程预算审计工作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探讨(1)-行政管理论文
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政府管理创新(1)-行政管理论文
最大的恐龙
千古之谜──恐龙大绝灭
知识是无价宝
恐龙能跑多快?
田野中的哭声
恐龙家谱
恐龙住哪里?
恐龙的故事
恐龙大绝灭──大气成分变化论
恐龙是什么?
恐龙的起源
“恐龙”之名的由来
奇形怪状的头
恐龙的灭绝与哺乳动物的出现
恐龙大绝灭──小行星撞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