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英语语言教学中文化资源的运用

试论英语语言教学中文化资源的运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6

试论英语语言教学中文化资源的运用

"

论文摘要:英语语言的学习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更好地学好英语呢?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

翻开近年英语课本,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大量的情景对话和介绍英美国家的课文取代了往日枯燥的句型和单一的汉字译文,在教师的教参加也越来越多的附有许多文化现象的解释,这无疑在学生和教师共同的教学过程中注入了更多语言之外的文化知识,拓宽了彼此的视野,尤其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两种文化的差异。

文化,从广义上晓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历史财富和精神财富,而狭义上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机构。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语言与文化几乎密不可分:语言在语音的物质外壳下,在词的建筑堆砌中,在语法的结构规律包围的同时更鲜明地反映了该社会的一一切文化现象,它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人们用其表达、传承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因而语言是文化真正的载体和结晶,语言的存在是为文化服务的。“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人进行交流,然而仅仅靠掌握语言的“物质”外壳~—纯正的发音,大量的词汇和准确尢误的语法知识,而不对其文化和习俗做深入的了解就往往会令人啼笑皆非,产生许多误解。因而语言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而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尤其在英语语言的初级阶段,让语言和文化“齐步走,两手抓”,使学生清楚地明白他们即将面对的语言来自哪里,哪些人在使用他们,使用这些语言的人又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到课堂当中去开发、生成、利用教学巾的文化资源,给他们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对文化特有洞察力,做语占真正的主人,做最自信的交流。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英语文化无处不在,教9币应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学生大量地接触英语国家文化,尽管这很不容易,但对于英语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充分开发身边的文化因素,通过多种形式自然生成文化,并巧妙地运用文化资源。

一、以教材为依托,开发多种文化资源

1、“无声”的教材

“无声”却又丰富多彩的教科书是学生接触英语的最基本的“来源”,课本里那些精心设计的系统知识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递着信息,他们从这里迈进了学习英语的第一步,并破教材中的每个部分深深地吸引着去读,去写,去和同学交流。教材的作用就到此为止了吗?不,教材中蕴涵着的大量的背景资料还有待于我们去留意和发现,更多的文化背景需要挖掘,更多的社会价值需要补充:寻找与英语国家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较为清晰的国家概况、地理气候、国家象征、社会概貌等;针对学生从未有过的生活体验,尽可能地提供直观的图片资料,实物样品,用以辅助教学,加深印象;抓住文化的主干资源,如西方人的习惯用语、生活习惯以及风俗节日等。举例来说,在学习不同国家的名称时,学生会仅仅满足于“美国”这个词怎么说吗?在这个日益缩小的地球村里国与国之间早已打破了由于地理位置而产生的距离,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新”认识一下美国:找一下地球仪中美国的位置,画一面美国国旗,勾勒一幅美国国土轮廓,下载一些风景名胜,准备一次国家节日的小讲座,抄写几条简单易懂的成语,一个“鲜活”的美国就在孩子们的心里扎下了根……

语言的社会价值还体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同样一·个表达的语句由于使用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而包含了不同的内涵。

如果学生能及时地从课堂中汲取经验,分析不同的语境将更有助于他们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是当询问他人情况时就不会出现随意问女士的年龄的情况,当他人称赞自己时也会很自然地说“T hank You!”(谢谢你。)而不会回答“Where,where!”(哪里,哪里。)

2、良好的环境

充满英语学习气息的学习氛围将极大地提升英语的使用价值。学生看到的是用英文书写的当日课表,天气预报和小伙伴制作的精美墙报;听到的是英文歌曲,新闻广播及同学间的日常交流;阅读到的是充满童趣的英文刊物。在鲜明的环境烘托下文化得以体现,当我们要求孩子用英语国家人们既定的方式去处理日常事务又何尝不是一种传播文化的体现呢?"

3、学生的求知欲望

不要忽视学生发现文化资源的能力。身为特定社会的一员,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是一笔财富。每当新知识开始灌输时,他们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国家的情况与英语国家做比较,在强烈的学习欲望的驱动下,他们带着自己的不同的需求去搜集资料,并将其归纳分析和整理,最后用自己不同发现的来告诉其他人自己发现的那一段特殊的文化背景,尽管在开发的方式上显得有蝗间接,但同样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以培养对文化的洞察力为目的,生成多元文化

文化生成并逐渐渗透到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异族文化的一种洞察力。但与较高级的英语学习过程相比较,在英语学的初级阶段,这种洞察力又仅仅是一种“感性”的能力,一般表现为二种不同的层次,因而也就有三种不同的生成方式。

l、交际中生成

中专生具备了初步的浯言交流能力。他们从问候、购物、聚会、问路、人物介绍等各方面的表达中熟悉了英语国家的生活常识,这其中不仅仪掌握了语言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巧,更随着语言知识的丰富了解到一些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语言差异,如电话用语等。潜意识里,学生养成了对这些文化现象的正确使用方法。

2、角色转换中生成

汉语里有“身临其境”这样一则成语,是说将自己放置干特定的环境下能感受到特有的气氛,它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培养学生逐渐将自己置身于英语国家人的角色中,用他们看待事物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结合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进而更好地认识这些国家的风俗和习惯。

3、思维转变中生成

形成对文化的洞察力的较高层次表现为结束了“用中文思维”的二度转换,而直接用英语去考虑英语,这需要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有较熟练的把握,同时拥有一些与说本国语言的人的语言交流经验,进而在不断的思维训练中纠正自己对某一文化的理解,使语言的使用直接建立在对文化熟知的基础上。

三、以“三适”为准则,利用文化资源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二者的结合将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掌握。但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文化知识的教学不可喧宾夺主,将文化一味地加入语言教学中,否则会影响语言教学。对文化的教学应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原则,文化教学应始于外语教学的基础阶段,与语言教学同步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有选择地传授或要求学生针对主题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文化资源的利用与语言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未来的小车桥
感恩校园,感恩老师
一张照片
老师,我想对您说
师恩难忘
美丽四季
我的老师
温暖
致老师的一封信
身边的美德故事
我对老师说,教师节快乐
感谢老师
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
我的邻居小胖子
试论全面质量管理的全日制自考助学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试析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试析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之刍议
简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
试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试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探析
浅析地方性高校社会化服务绩效评价内涵研究
试论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中的思考和探索
简论开展理工类大学生研究计划的探索
试论独立学院实现“独立”的战略理论基础
试析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教学与科研融合
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建设与探讨
浅析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探讨
简析民国时期的“大学自治”
试析研究生培养环境的创新研究
曲美文美情更美──浅谈《月光曲》一文中的审美教育
《月光曲》审美教育例谈
《月光曲》朗读指导
聆听春天的声音──《月光曲》听课有感
反刍阅读展开联想──《月光曲》教法新探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谈
抓住情感这一主线教《月光曲》
《蒙娜丽莎之约》相关链接
《月光曲》教学感悟
“月光曲”与“烛光曲”
《月光曲》教学随笔
抓“愤”“悱”,重感悟,强训练──我教《月光曲》
《月光曲》教学扎记
我这样教《月光曲》
播放《月光曲》适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