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7-26
新中国会计准则建设的新课题(1)论文
新中国会计准则建设从1988年起步,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具体准则实施到现在也已经4年。当前,会计准则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事业提供了许多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全面、及时。
正确地认识这些机遇和挑战,对于我们把握会计准则建设的形势和任务,不失时机地推进会计准则事业新中国会计准则建设从1988年起步,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具体准则实施到现在也已经4年。当前,会计准则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事业提供了许多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全面、及时。
正确地认识这些机遇和挑战,对于我们把握会计准则建设的形势和任务,不失时机地推进会计准则事业,十分必要。
一、会计准则建设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从国内环境来说,有这样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在研究会计准则时认真考虑。 第一,《会计法》的修订和实施,对为会计核算的真实、完整性提供重要保障的会计准则提出了迫切需求,为更好地贯彻实施会计准则起到了重要的法律支持作用。
第二,经济形势在经过几年徘徊之后,从今年开始出现了回升的势头,今年上半年GDP增长了8.5%。有国际机构预测,我国今年的GDP增长率将达到了7.5%。
国有企业脱贫解困取得初步进展,进出口转旺。这一切为我们进一步实现国民经济改组和创新创造了条件,也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提供了宽松的经济环境。
第三,无论是从国际经验着眼,还是观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实践,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将整体上改变包括会计准则在内的会计工作全貌。随着二权市场的创立,会计信息披露成为这一市场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从而也对会计准则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第四,经过几年实践,会计准则对规范证券市场、保护投资者、引导资源流动所起的作用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识,同时也为我们深入认识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制定好会计准则提供了有益的材料。 从国际环境来说,也出现了对会计准则建设和实施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情况。
第一,金融市场监管和透明度仍然是国际社会的重大关注点。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几次重大的金融失败事件以后,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交通工具的改进和更新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交通管制的相应改进和更新,那是比没有交通工具更加危险的事情。
没有透明度的市场,没有充分的会计信息披露,对金融市场来说,就像汽车上了高速公路而没有交通信号。所以各国政治家、金融家都一再呼吁,加快国际会计协调和国际会计准则建设的步伐,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第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实现重大改组,因际会计准则形成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由各个国家和地区会计职业组织组成的一个国际组织。
随着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及来自于证券监管机构国际组织的压力,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过去的两年中,一直酝酿着重大改组。到今年5月,改组方案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会员大会通过。
按照通过的改组方案,新的国际准则委员会将改变原来以会计职业机构为主导的性质,变成一个相对而言由会计专家组成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一是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由原来的按地域产生理事,改为不分地域由专家组成,同时保留常设解释委员会;二是成立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的咨询机构;三是成立管理委员会,负责理事、解释委员会委员以及咨询委员会委员的任命,监督理事会的工作,筹措资金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管理委员会的原文是Trustees,含义是“被委托的人”,或“受托人”,意为受国际社会各个方面委托来管理国际会计准则的人,为符合中文习惯,我们建议将其意译为“管理委员会”,类似于企业的董事会。)新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预期将于2001年正式运转。
第三,证券监管机构国际组织通过对核心准则的评估,国际会计准则生存空间扩大。到1999年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历时4年的核心国际会计准则初步完成,除金融工具项目取得中期成果外,列入核心国际会计准则计划的会计准则项目都按计划完成、同时,证券监管机构国际组织开始了对核心准则的评估。
不久前,证券监管机构国际组织宣布,评估工作完成,同时声明,公司跨国上市时,在辅之以必要的说明、解释和调整的前提下,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国际组织各成员国家的证券交易所应当接受。这预示着国际会计准则向着真正“国际的”会计准则迈出重要一步。
第四,公允价值计量成为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选择。会计信息之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第一次学游泳
- 早晨
- 一次家庭游戏
- 钓鱼
- 一节有趣的公开课
- 一张难忘的照片
- 我学会了收拾房间
- 幸运与我们家擦肩而过
- 早晨的雾
- 第一次学炒菜
- 我爱“语文月”
- 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 聪明的主意
- 快乐的“五.一”
- 快乐的感觉
- 谈构筑防堵网络谣言的有效机制
- 浅谈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科研
- 试论以德治校
- 简述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课中的运用
- 浅谈和谐社会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创新
- 简述社会转型视域下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
- 浅谈以德治校的基本内涵及其效能期望
- 谈教师专业化应呼唤教师主体精神的归位
- 学会倾听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 爱心由什么来衡量?
- 关于以德治校及其对策研究
- 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创新教育探究
- 让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零距离”接触
- 浅谈教师的主体性发展
- 浅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工作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
- 我教“雪中送炭”──《再见了,亲人》教后反思
- 《再见了,亲人》教后反思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再见了,亲人》教学谈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以读激情,以情悟文──《再见了,亲人》教学析议
- 做了一回“东施”──《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例谈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
-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 《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及评析
-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