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新时期中国三大旅游市场政策取向

新时期中国三大旅游市场政策取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新时期中国三大旅游市场政策取向

新时期中国三大旅游市场政策取向 新时期中国三大旅游市场政策取向 新时期中国三大旅游市场政策取向

[摘要]本文首先对国际金融危机、旅游业创汇减弱等目前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国家发展三大旅游市场的现行政策“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民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调整为“优先发展国内旅游,大力提升入境旅游”这一新的政策主张。新形势下。该政策新取向的讨论将对科学判断国家发展旅游业宏观形势、研制相应国家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三大旅游市场;政策取向

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是我国发展三大旅游市场的现行国家政策。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重,入境旅游创汇战略地位下降,扩大内需上升为长期国家战略,调整现行政策已是市场所逼、大势所趋。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环境

(一)国际性金融危机构成巨大冲击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全球旅游增长率将低于3%;全球旅游收入低于上年的6050亿欧元和5.6%的增长率。其影响特征有:其一,影响程度深。世界经济形势空前严峻,有可能继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8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后,成为全球旅游市场的第三轮强力经济冲击波。其二,冲击机理特殊。各类危机中,“非典”、“地震”、“9·11”等天灾人祸属外因。影响范围窄、程度浅,冲击来得急、去得快,呈V型轨迹衰退。本次危机波及供需,属内因,起质变作用,导致需求萎缩、经济引擎熄火,衰退轨迹呈“缓降慢升、低谷徘徊”的变体U型。其三,全球化使危机雪上加霜。作为双刃剑的全球化日益加深,既加强了各国旅游业的联系,又加重了世界旅游的脆弱性,加剧了市场动荡,加大了应对难度。这场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对居民旅游需求的影响

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虽然有限,但风险本身的不确定、不稳定,将压抑居民释放旅游需求。外资撤离、出口减少、中小企业倒闭、失业增多、资金短缺、股市震荡、房价高企等,致使经济预期看低,出游信心下降。从国内旅游需求看,长线游、高端游可能最先遭殃,公务差旅、奖励旅游、高尔夫、会议活动等面临需求下滑风险。从出境旅游需求看,高端公务类、休闲类产品需求可能下降,远程出游也不排除下降可能;但考虑到出国旅游规模不足1200万,基数小,冲击有限。

2、对外部旅游需求的影响

外部需求减弱,入境旅游需求端失去增长动力。今年前10个月,受多重因素制约,入境旅游表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客源输入进入下行状态,市场行情整体低靡。入境旅游者、入境过夜者、外汇收入全面下降,显示入境旅游面临严峻考验。二是主客源国下滑面扩大,韩日领头市场降幅达两位数。共有13个主要客源国不同程度下滑,下滑面逐月扩大、程度加深,部分沦为“重灾区”。三是远程客源全线大幅跌落,持续多年高速运转的远程“发动机”熄火。远程市场一路狂跌,触底反弹信号微弱,外国人市场新兴动力源被切断。四是中国香港、俄罗斯分别成为平抑入境旅游和外国人市场的两大“稳定器”。中国香港逆势微幅增长,俄罗斯强劲增长10%,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3、对市场供给及企业经营的影响

全球范围内财富缩水、资金趋紧、经济衰退,我国旅游业引进外资的外部环境有恶化倾向。外部需求减少,旅游企业经营国际业务困难加大。资料显示,各旅行社入境业务不振,市场预期悲观,被迫转向本国居民需求,经营薄利多销的国内游和有较大利润空间的出境游。

透过危机,可得出以下启示:第一,市场政策宜与时俱进、应势而变。产业环境因时而变、因势而异,宏观政策调整时机已熟,势在必行,特别要赋予国内旅游更加突出的战略定位。第二,旅游业将进入下行周期。危机加速蔓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步入下行通道,出游信心低迷,市场减速甚至低迷几成定局,宜密切跟踪,研究对策,长期备战。第三,危机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市场影响不同。资料显示,上海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国际依赖性和敏感性强,外界危机传导快,通道多,影响深,业界反映“寒冬已经来临”。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市场有国内客源支撑、国内消费托底,影响相对较小。旅行社、航空业、高星级酒店困难大;入境游、长线游、高端游冲击大。

(二)入境旅游创汇依赖逐步减弱

1、创汇功能大幅弱化

2、在服务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下降

改革开放中期以前,入境旅游始终是保持国际贸易收支平衡的重量级平衡器。随着国际贸易范围扩大、种类增多,其创汇比重已累计下降20个百分点。2002年前,旅游外汇收入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比重始终在50%之上;自2003年起,比重逐年大幅下滑,维持在约35%的水平;2007年,下滑至历史最低的30%。

3、贸易收支平衡并非旅游发达水平的衡量指标

贸易指数正负与否、旅游收支盈与亏,只是衡量该国国际旅游贸易竞争力的一项指标,并不能全面准确反映一国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诸多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贸易指数均为负值,旅游进口大于旅游出口。譬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的旅游贸易指数几乎始终为负值,且仍呈继续降低趋势;巴西、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旅游贸易指数也在-0.1以下。可以初步判断,国际旅游仅是旅游业组成部分之一,局部难以左右整体;保持总体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追求的宏观目标,个别部门或行业收不抵支是可以接受的。在外汇储备高企不下、旅游创汇比重微不足道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宜过分追求贸易顺差、强调贸易平衡,不宜将提升贸易指数作为发展旅游业的终极任务和战略目标。

(三)国情、国策凸现国民旅游的重要性

1、我国进入民生时代,旅游业应成为民生产业

民生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是执政理念的根基。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旅游意愿,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旅游权益,是立业之本、发展之基。应更加重视在旅游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民声、民需、民愿,应游客之需,解游客之急,排游客之难,切实满足和保障国民的旅游需求。首先,优先发展国内旅游,把国内旅游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别要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利好,挖掘国家民生保障体系改善蕴含的商机。其次,提升出境旅游品质,质量优先。 兼顾规模。

2、我国进入内需时代,旅游业应成为动力产业

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扩内需”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为此,要在确保入境旅游外部需求不出现大滑坡的同时,更加关注国民旅游这一内部需求,识别、满足、提升、扩大内部需求。优先发展国内旅游,扩规模,提速度,上档次,调结构,促效益;提升国民出境旅游品质,保障权益,扩大其国内消费部分。

二、适时而变,应势而为,调整三大市场宏观政策,形成更宏观、更清晰、更有效的政策引导

(一)关于三大市场的两个基础观点

观点一:三大市场是国家层面拉动旅游业的三驾马车,肩负不同使命,具备不同功能,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其一。“三”是保平稳、促均衡的底线数字。三大市场中,可因一时一地一事倚重其一,但站在战略高度、长远角度,三者宜和谐发展,彼此促进。只有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开足马力,旅游业才能在国家乃至国际上赢取应有地位。这一点,既为旅游发达国家所印证,也是我国旅游业的取胜之道。

观点二:三大市场分类是国家行为,体现了国家意志,地方层面则更为关注到访市场和本地市场。从国家层面看,市场分入境旅游、国民旅游(即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可宣传国家形象,展示国家实力,国民旅游旨在满足本国国民旅游需求,保障其权益,两者显然都应成为国家行为,反映国家意志。从地方来看,则更偏重到访市场(即入境游客和非本地居民游客)、本地市场(即当地游客),而淡化对本地居民外出旅游(即赴外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利益关切。

(二)关于三大市场的重新定位

规律表明,国内旅游应回归其优先地位。先国内旅游、后入境旅游、再出境旅游,既是各国通行路径,也符合旅游全球化的基本规律。各国旅游业普遍“先国内、后国际”,遵循“先行发展国内旅游、再依次发展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发展路径,有着脉络清晰的逻辑轨迹。率先发展国内旅游,优先满足国民需求,体现“国民优先”的产业关切和“民族利益优先”的最初动机;提升旅游发展水平,培育全民旅游意识。借助既有旅游设施和环境,入境旅游步其后尘,进入发展轨道。随着全民旅游风尚提高和经济水平改善,出境旅游需求逐步释放出来。

根据客观规律和形势发展的双重要求,我国发展三大旅游市场的政策立场、政策主张、政策内涵、政策目标都应与时俱进,做出相应调整。建议将现有政策表述为“优先发展国民旅游,大力提升入境旅游”。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旅游业是民生产业,“生”指广大人民。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是发展旅游业的根本目的和立足点。发展旅游业,国民旅游是目的,入境旅游是手段;国民旅游居优先地位,入境旅游服务和服从于国民旅游。

新政思路的特点有:一是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产业导向;二是更加突出“品质优先,量质并重”的目标取向;三是更加突出“国民旅游是目的,入境旅游是手段”的市场定位;四是更加突出“满足内部外部两种需求,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战略统筹。

1、优先发展国民旅游

国民旅游由国内旅游、出境旅游构成,出游主体均为本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学自行车了
中秋节雨夜赏月
国家孝德教育观后感
秋天到了
争上游
神奇的放大镜
献给我亲爱的老师
跳舞伴我同成长
要是我有了翅膀
教师节献花
我的爸爸
第一次乘大轮船
丁丁是傻瓜
读《吹牛大王历险记》有感
三个小雷锋
浅析美国司法审查制度(1)论文
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探讨
传统艺术在现代戏中的体现
有关情感与声乐演唱的心理探讨
浅论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全面和谐发展的理性诉求
浅谈我国强制措施适用中司法审查制度的构建(1)论文
从传统婚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树立和谐执法理念 推进依法行政进程
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型治理模式
论党内民主和集中的辩证法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浅析小案例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述网络营销理论在个人知名度推广中的应用
书籍装帧设计中传统艺术的运用
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及语言研究
《和田的维吾尔》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灯光》 训练素材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灯光》 考点练兵阅读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后习题答案
《和田的维吾尔》 重点字词梳理
《灯光》 写作指导
《和田的维吾尔》 重点字词意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和田的维吾尔》 重难点分析
《灯光》 范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训练素材
《十六年前的回忆》 考点练兵
《和田的维吾尔》 老师语录
《灯光》 考点练兵积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