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学习迁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及对策

学习迁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及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学习迁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及对策

学习迁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及对策

词汇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词汇知识和运用词汇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两方面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牢固的词汇——意义网络的扩大。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为迁移而教”的原则。而“为迁移而教”的实质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可以从教材的内容组织和呈现、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以利于迁移。

5.1 教材的内容组织和呈现要有利于学习迁移根据同化理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好的教材结构可以简化知识,产生新知识,并有利于知识的运用。奥苏伯尔认为,“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是人的认知组织的原则……教材的呈现在纵向上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由一般到具体、不断分化的原则,横向上应遵循融会贯通的原则,加强概念、原理和章节间的联系。“不断分化和融会贯通”符合人脑记忆和储存信息的规律。科学实验证明,大脑记忆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分类、选择和建立信息间的联系。储存在大脑里的词汇知识以命题的形式按相近性、对立性和相关性加以排列,在原有词汇基础上同化新信息、重组新旧信息,由此扩大词汇网络。单词所处的网络结构越大,组织关系越紧密,连接点或触发点越多,单词就记忆得越牢固,被回忆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教材在处理词汇特别是常用词汇方面,应贯彻学习迁移理论的原则,按主题组织词汇,围绕主题选择目标词汇,组成以主题为统摄的词汇网络;注意主题之间的联系和适当重叠,使先前学习为后继学习做准备。鉴于词汇和语境不可分割,任何词汇必须处在语境中才有具体意义,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体现的意义可能不同。因此,教材在材料的选择编排方面应做到融多样性、趣味性和地道性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意义的输入材料。

5.2 词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促进学习迁移为目标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各个教学要素都必须通过教师这个中介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但教师的“主导”并不等于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效果如何,最终还得从学生方面来检验,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围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迁移的发生而进行。

综观教学法的发展过程,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如语法翻译法强调语法知识的重要性。教师把大量时间用在词汇、语法的讲解上,学生主要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来掌握一些基本句型和语法结构;所用材料以文学作品为主,和现实生活有差距;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所以普遍缺乏实际生活中所必需的交际能力。但另一方面,它也培养出了大量语法知识扎实、翻译和阅读能力较强的人才。80年代流行的“交际法”,着重于交际能力的发展,使交际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但忽略了词汇、语法和语篇等方面的综合训练。近年来,在外语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所谓任务型教学,即学生通过完成真实“任务”的方式学习和运用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这种教学理念是先进的,但它的应用却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孙旭春,2004),目前很难大规模推广。另外,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元认知水平。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但要注意教法,还要注意学生的学法。

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学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本身。在知识突飞猛进的今天,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获取知识,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渔’”。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猎取知识;才能激发起学习兴趣,并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使自己的认知结构逐渐趋向丰富,促进能力的发展。

5.3 英语词汇教学要“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思想观点,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才能实现,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包办代替的(李秉德等主编,教学论:p.31)。英语词汇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遵循迁移发生的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把学生的“学”放到首要地位。学生良好、合理的认知结构的形成,除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等因素的作用外,学生本身这个因素不容忽视。

首先,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能动体,有自己的思想情感、独立人格和尊严,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能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人类的创造活动。把学生看成独立的个体,教师就会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怀和帮助学生;同时,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身份未受到威胁时,才会产生学习的愿望,才会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价值。

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尽管不直接参与认知活动,但对学习活动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当作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国内外心理学家所做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等于智力因素加非智力因素。即使智力较低的学生也有可能借助良好的非认知因素而获得较好的学业成绩,但智力好的学生如果缺乏强烈的进取心,意志品质薄弱,对所学科目缺乏兴趣,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我们对高中学生所做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个结论。过去,由于受“教师中心”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却从不考虑这些“容器”的大小和性能,把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事。造成学生的学习被动,兴趣索然。我们要重视认知因素的培养,但这不能作为唯一的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意志品质,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理想也是教学的目标之一。

结 语

词汇的性质特征决定了词汇的教和学的重要性。词汇的掌握关系到语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重视英语词汇教学及其研究应该成为英语语言研究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中国学生的词汇学习因为受到环境和母语的制约,加上学习者自身因素如学习策略和兴趣的影响,效果不太理想。词汇发展问题成为制约英语教学的“瓶颈”。要解决这一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也不是完全不能解决。关键是在思想上重视这个问题,才会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根据学习迁移理论的思想,结合二语词汇习得理论和我国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实际,探讨了词汇习得的机制、过程、英语词汇教学的有关策略,实证调查高中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的策略和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得出了在迁移影响下的中国学生词汇习得的发展模式和对外语(包括词汇)教学的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Aitchison. J. 1994. Words in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Second edition). Oxford and Cambridge: Blackwell.

[2] Ahmed, O. 1989.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In P. Meara(Ed.) Beyond words. Papers from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held at the University of Exter September.

[3] Anderson, J.R.1980.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San Francisco: Freeman.[5] Anderson, J.R.1983. 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6] Anderson, J.R.1985.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Second edition). New York: Freeman.

[7] Ausubel, Joseph Novak, and Helen Hanesian. 197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 A Cognitive View.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8] Bigge, Morris. 1976. Learning Theories for Teachers.

[9] Brown, A.L., Bransford, J.D., Ferrara, R.A., and Campione, J.C. 1983. ‘Learning, remembering and understanding’. In J.H. Fravell and M. Markman(Eds.), Carmichael’s manual of child psychology(Vol.

3).

[10] Carter, R. & McCarthy , M. (Eds.).1988. 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11] Carter, R. 1998. Vocabulary: Applied Linguistics Perspectives. London: Routledge.

[12] Cohen, A.D. 1990. Language Learning. 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

[13] Coady, J. & Huckin, T.1997.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4] Cook, V. 1996.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Edward Arnold Limited.[16] Eckman, F.1977. ‘Markedness and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Language Learning 27:315—30.

[17] Ellis, R. 1985.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 Ellis, N.C. 1997. ‘Vocabulary acquisition: Word structure, collocation, word class, and meaning’ in Norbert Schmitt & Michael McCarthy(Eds.)

[19] Faerch, C. and Kasper,G. (Eds.).1983a. 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communication. London: Longman.

[20] Fries, C. 1945.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2] Fuller, Judith and Jeanette Gundel.1987. Topic –Prominence in interlanguage. Language Learning.

[23] Gairns and Redman. 1986. Working with words: A Guide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4] Gagne, E.D. 1985.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Boston, Mass.: Little, Brown.

[25] Gass, S.1980. ‘An investigation of syntactic transfer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in Scarcella and Krashen(Eds.) 1980.

[26] Givon, T.1983. Topic Continuity in Discourse: A quantitative cross—language study.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7] Halliday, M.A.K. 1978.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Edward Arnold Ltd.

[28] Harmer, J. 1998. How to Teach English.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29] James, C.1981. ‘The transfer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Fisiak(Ed.)1981.[31] Krashen, S. 1981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32] Lado, R. 1957.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

[33] Luppescu, S.R. and Day. 1993. ‘Reading ,dictionaries and vocabulary learning’. Language Learning.

[34] McCarthy, M. 1990. Vocabula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5] Nation, I.S.P. 1990.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36] Nisbet, J. and Shucksmith, J. 1986. Learning Strategies. Bost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37] O’Malley, J.M. and Chamot, A.U. 1990.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39] Richards, J. (Ed.). 1978. Understanding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41] Schachter, J. and Rutherford, W. 1979. ‘Discourse function and language transfer.’ Working Papers on Bilingualism 19: 3—12.[43] Skinner, B.1957. Verbal Behavior. New York: Appleton Century Crofts.[45] Weinreich, Uriel. 1953. Language in contact. Publication of the Linguistic Circle of New York, No. 1.

[46] Weinstein, C.E. and Mayer, R.E. 1986. ‘The Teaching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M.C. Wittrock(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pp.310-3

1

9). New York: Macmillan.

[47] Widdowson, H.G. 1975b. ‘The Significance of Simplification.’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48] Widdowson, H.G. 1993.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9] Williams, M.& Burden R.L.1997.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Edward Arnold Limited.[51] Zimmerman, C.B. 1994. ‘Self- selected reading and interactive vocabulary instruction: Knowledge and perceptions of word learning among L2 learners’. Ph, D.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52] Zobel, H.1984. ‘Cross-language generalization and the contrastive dimension of the interlanguage hypothesis’ in Davies and Criper(Eds.)1984.

[53] 陈辉.非英语专业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策略——一份分析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2001,

(6):47-49.[55] 陈新仁.外语词汇习得过程探析[J].外语教学,2002,

(4):27-29.[57] 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3):139-142.[59] 高越.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策略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4,

(3):24-26.

[60] 龚少英.学习迁移研究的历史与发展[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4):47-50.[62] 黄昆海.略论词汇与词汇教学[J].外语界,2002,

(4):57-59.

[63] 李喜芬.学习迁移及其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2):157-160.[65]李维,夏建华.迁移理论,《心理学百科全书》,编委会主任李维.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90.

[66] 李秉德,李定仁主编.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31.

[67] 廉洁.词汇短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J].外语界,2001,

(4):31-33.

[68] 梁晓波.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2):35-37.

[69] 寮菲.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现象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

(7):57-59.

[70] 刘绍龙.论二语词汇的习得与发展——基于实证调查的词汇知识发展差异假说[J].外语教学,2003,

(6):47-49.[72] 刘精忠.怎样扩大英语词汇量?——《畅想英语2000词》前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2):23-25.[74] 马广惠.高分组学生与低分组学生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研究[J].外语界,1997,

(3):21-14.

[75] 彭建武.连通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界,2002,

(4):47-50.

[76] 盛建元.英语强化教学中的词汇教学[J].外语界,1996,

(1):46-47.[78] 孙旭春.论制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因素及对策[J].东北亚论坛,2004,

(7):135-137.

[79] 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57.

[80] 王立非,文秋芳.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3):207-209.

[81] 王蔷,吴霞.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词汇学习策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

(1):55-57.

[82] 王文宇.观念、策略与英语词汇记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

(1):47-49.

[83] 王初明.解释二语习得,连接论优于普遍语法[J].外国语,2001,

(5):30-34.

[84] 王鲜杰.英语词汇与英语学习[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8):36-39.

[85]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2-63.

[86] 吴丽林.英语学习者词汇记忆差异个案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

(3):194-195.[88] 熊沐清.学习迁移与“课文中心”原则在英语精读教学中关系及作用[J].湘潭师范学[89] 张文忠,吴旭东.课堂环境下二语词汇能力发展的认知心理模式[J].现代外语,2003,

(4):377-381.

[90] 周明亚.词语搭配现象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外语界,2003,

(2):73-74.

附 录

英语词汇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

1、了解高中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和采用的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及其他各科学习与英语科学习之间的关系,为词汇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2、了解高中学生的英语(包括词汇)学习的兴趣情况。

说明:本问卷分三部分。请选择和本人实际情况最接近的一项,如你觉得没有答案符合你的情况,请在题后写出。

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调查

学校:

班级:

性别:

1、 你的各科成绩在全班居( )A、上 B、中上 C、中 D、中下 E、下

2、 你的英语成绩在全班居( )A、上 B、中上 C、中 D、中下 E、下

3、 你的英语词汇量在全班居( )A、上 B、中上 C、中 D、中下 E、下

4、 你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是( )A、很喜欢 B、喜欢 C、较喜欢 D、勉强 E、厌恶

5、 你喜欢上英语老师的课吗?( )A、很喜欢 B、喜欢 C、较喜欢 D、勉强 E、厌恶

6、 你觉得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强 B、较强 C、一般 D、差 E、很差

7、 你对英语词汇的学习态度( )A、非常努力B、努力C、较努力D、一般E、不努力

8、 你认为英语词汇的重要性如何?( )A、非常重要B、重要C、较重要D、一般E不重要

9、 你认为单词要死记硬背吗?( )A、要B、不要

10、你记忆单词时通常有意采用一些适合你自己的方法吗?( )A、是 B、不是

1

1、你在学习之前预先制订计划吗?( )A、是 B、不是

1

2、你对所学习的任务( )A、总是有选择的注意某些特殊方面和要点B、不知道要注意那些方面和要点

1

3、你对所学习的内容复习的频率是( )A、经常 B、考试之前才复习 C、不复习

1

4、你是否对所学内容经常自我检查和评价(如调整方法、纠错、总结成绩等)?( ) A、是 B、不是

第二部分

在词汇学习中你对下列方法的使用情况分别是A 代表“总是使用”,B代表“经常使用”,C代表“偶尔使用”,D代表“很少使用”,E代表“从不使用”。根据你的实际在括号里填上对应的字母。

1) 重复/死记 (如边写边念,反复拼读等)( )

2) 查字典(如了解词的发音、词义、词性和用法等)( )

3) 练习(如单词填空、单词与意义的配对等)( )

4) 阅读(如通过阅读英文资料或课文记忆词汇)( )

5) 猜测(如通过上下文推断单词的词义)( )

6) 分类(如把单词按某一规律分组或分类记忆)( )

7) 联想(由某一单词联想到与它相关的单词,如school: building, teacher, student, classroom, lesson, playground, etc.)( )

第三部分 问答

1、你认为其他各科学得好,英语也相应地学得好吗?

2、你认为那些词汇学习方法对你比较有帮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