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时间——叙事的生命存在

时间——叙事的生命存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时间——叙事的生命存在

时间——叙事的生命存在

第一节 神秘的时间

“有位年轻的小姐名叫怀特,

她能行走得比光还快。

她以相对性的方式,

在当天刚刚出发,

却已在前晚达到。”[14](P1

4

5)

这是时间向过去驶去。

第二节、故 事 时 间 与 叙 事 时 间

很明显,这两种时间是异质的。从本质上讲,故事时间是共性的时间,它是立体发生的、多维度的;而叙事时间是线性时间,是单向发生的、一维度;从特征上看,故事时间具有自然态性和客体性,而叙事时间则具有虚构性和主体性。而这种主体性集中表现在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的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征。”[22](P30-

3

1) 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所以对叙事时间的度量比故事时间复杂得多。如果去假定一种平均或匀速的叙事时间是毫无现实意义的。即使是同一个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只花了较短的时间就完成了,而《浮士德》却前后达六十年之久,更不用说不同的创作主体去完成不同的叙事行为。然而办法终究是有的。“实际上我们总是通过位移去体会时间。”[23](P30

5) 法国科学院院士柏格森教授认为时间“从其为一种纯一的媒介而言,从其不是具体的绵延而言,时间可还元为空间。”[24](P

6

5) 被尊崇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认为:“时间不能完全脱离和独立于空间,而必须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时空的客体。”[25](P

2

1) 故此对时间的参照和度量只能依靠空间,就叙事时间而言,因为叙事是一字一句往下排列的,因此我们可以有理由根据“文字长短对时间有相对的参照意义,”以“篇幅衡量” [26](P

90)去量化叙事时间。至此我们可以归结: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是不同本质、不同特征以及不同存在方式的两种时间。

从两者的联系来看:首先叙事时间是对故事时间的表达和构建。法国电影符号学家麦兹(C.Metz)说过:“叙事是一个双重的时间序列……:被讲述的时间以及叙事的时间(所指的时间与能指的时间)。这种双重性不仅使在叙事文中极为平常的所有的时间崎变成为可能,更为根本的是,它使我们将叙事的功能之一视为将一种时间构建为另一种时间。”[27](P

1

8) 可以说我们是以叙事时间去表达我们对故事时间的体验,叙事时间的性状本身就表明一种对生命的态度、体验、领会等。如一句话“十年过去了” ,或用几百页的篇幅写十年过去了,这本身就包含着我们对十年人生的不同程度的体验与评价。

另一方面,故事时间是叙事时间的源头和基础,它构成一个背景或框架,使叙事时间在它上面显出活力与生气,这也类似于中国美学中的实与虚的关系。故事时间这个所指时间,它总是客观实在地发生过,然在文学作品中,其一,人类不能纯客观地记录时间;其二,即便能纯客观地记录,成为流水帐,便是毫无意义。唯生于“实”上之“虚”才能显示精神的生命。这种精神的生命必须依赖于实境,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红楼梦》开篇云:“当此日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纨之时,甘饫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罪固不免……[28](P

2) 此处可知,故事时间为半生,那么叙事时间便圈定在此范围内,叙事时间即便有所游离,但叙事的重点决不会在前生或后半生。在以上条件下,这两者又是如何衔接沟通呢?“时间变形是叙述文本得以形成的必然条件。”[29](P

8

9)也就是说叙事时间是对故事时间的变形。如果以噪音和音乐的情况来类比,故事时间是散漫而零乱的,而叙事时间却是秩序而逻辑的。托多洛夫说作者是“用歪曲时间来达到某些美学的目的。”[30](P50

6) 可见这种美化的效果得益于时间的变形,主要体现在时序、时长和时频(频率)三个方面。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