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文化教学

试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文化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文化教学

[论文关键词]跨交际 文化教学

[论文摘 要]在第二的习得过程中,文化背景的差异将会导致交际困难以及交际信息的流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必然要占一席之地。本文从理论角度阐述了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目的,并提出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此外,作者探讨了文化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提出将文化教学贯穿于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既受文化影响,又反作用于文化。在交际过程中,语言不仅受到语音、语法等规则的限制,还受到使用规则的制约,这里的使用规则即指语言所属的文化,社会文化决定语言使用是否得体。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外语学习者往往会将自己本国固有的文化模式嵌套入新的中,造成沟通的障碍,这便要求教师将文化引入到外语教学中,培养外语习得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及运用

2.1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目的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不同 ,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的不同,进而造成沟通的障碍。由此,这便要求我们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般来说,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以下三点:①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宗教信仰、背景的不同造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要对不同文化持理解支持的态度,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也就是说在发现差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视大量的共同之处。②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③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 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

2.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以上七个方面完整的阐述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外语习得者所应具备的能力,也正是高校外语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向。为使学生具有以上七种能力,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教学中应将词与词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在传统的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向学生教授词汇的表层意义,对于词汇的文化意义并没有加以深入的解释说明。如dragon一词,在中国中,龙是吉祥、高贵的象征,而在西方社会则是邪恶的化身,因此,在词汇的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传授词的文化内涵以免造成沟通的障碍。

②教学中应注意不同文化下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于隐藏在文化深层里的世界观、价值观是回避不了的,人们恰恰是通过了解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 ,来加深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其他文化的世界观、价值观有意识的传达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③教学中介绍英语的交际习惯和行为方式。文化制约着人们的语言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介绍目的语国家的交际习惯和行为方式,让学生了解差异并以本族人的观点去理解目的语文化,使他们具备进行得体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④教学中注重非言语交际的运用。Samovar(2000)等人将非言语交际定义为“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 因此它包括了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为的或由环境所产生的刺激,如:表情、手势、身势、触摸、界域、服饰、副语言、时间、场景等,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往往也决定着交际的成败。

2.3跨文化交际的运用

语言最根本的作用即为交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到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英国人见面喜欢以天气、环境、爱好等为话题,而将年龄、婚姻、收入作为禁忌话题,这都是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当注意的。此外,对于俚语、成语的学习也不可小视,在交际过程中 ,对于俚语的误解往往会造成交际的失败,因此,有效而得体的运用适当的才能达到不同间沟通与交流的目的。

3文化教学的目的、意义

3.1文化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中,文化教学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备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将文化教学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使语言学习者能够将目的语文化与本族文化进行融会贯通,从而实现有效地跨文化交际。然而文化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单纯片面的传授文化知识,应该设立模拟场景,让学生真正的身临其境,感受目的语文化,从而迅速提高跨文化交际交际能力。

此外,高等的文化教学往往只传授于外语专业的学生,且外教也只教授外语专业学生,对于公外的学生来讲,英美与文化的选修课资源不足,与外教交流机会少,这都造成文化教学难以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得到普及。

对于外语专业学生,从其课程体系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方面课程所占比例要远远大于,并且,社会文化教学也只是注重、、国家机构、文学以及影响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大学外语专业教学的文化教学是为文学服务,而不是让学生具备应用的能力。外语专业教师对于文化的理解往往也停留在初级层面,实践与应用机会少,致使学生在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学习到了语言的基本技能,缺乏实际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外籍教师的配置数量过少,达不到让每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既定教学目标,并且,外教的授课内容通常也只注重于口语的锻炼,俚语的传授,文化教学少之又少,只在沟通出现问题时才进行讲解,不能够尽早预见问题,迅速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将文化教学融入到语言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目的语文化与本族文化,从而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文化教学的目的所在。

3.2文化教学的意义

文化教学应该贯穿于语言教学的每个阶段,既然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语用的能力,那么就必定要涉及文化教学。从学生学习的历程中,我们不难以看出,在外语学习的初级乃至高级阶段,教师都没有将文化教学完整的纳入到课程体系之内,在进行跨文化沟通过程中,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差,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滥用禁忌语,大谈特谈目的语国家的敏感话题,这都造成了对方的误解,因此,从学生学习外语的初级阶段,教学就应广泛涉及文化教学,使学生从最开始就兼备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

然而,文化教学不能只是表面功夫,如果只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文化事实,就会造成学生不知变通,因循守旧的后果。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造一些目的语国家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模拟进行跨文化交际行为,以不变应万变,从而提高其实际应用的能力。

归根结底,文化教学的正真内涵是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原理和技巧,并将其正确的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达到得心应手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结论:本文从理论角度介绍了跨文化交际的定义、目的,并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外语授课过程中往往只重用语言技能而忽视了语用与文化教学,因此,作者认为,文化教学应贯穿于整个外国语言教学的体系之内,以达到培养学生交际与应用的能力的目的,而如何有效并迅速的将文化与语言教学完美融合并得以普及是目前中外语教学需要长期探索的一个主要方面。

参考文献:

[1]严明 .大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 究——黑龙江大学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探索.

[2]魏泓.跨文化交际与多样性的关系探析.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3]Birdwhistell,Ray.Kinesics and Context.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0. [4]陈祖福.迎接时代的挑战,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

(3).

[5]彭丹逵 .试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 电大英语快讯,2006,

(1).

[6]陈昕 . 论英语专业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J] .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

(6).

[7]陈俊森 ,樊葳葳.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8]孙艳玲,陈倩.非言语交际在中的应用.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最喜欢的一个卡通人物
上学迟到了
我最爱画画
暑假中的一件事
下雪了
捏彩泥
我的理想
感恩我的妈妈
真不该可怜它!!!
我爱吃水果
小猪存钱罐
帮妈妈玩QQ农场
我家的小狗
星期天游东湖山公园
老虎肚子饿
关于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功能初探
高职院校课程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关于就业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体系的思考
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浅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高职教育新发展
浅谈高职院校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基于就业导向的我国高职高专课程改革
浅论高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办好高职教育的几点讨论
浅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等院校在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关于就业导向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对WTO的主要对策问题研究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同步练习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杂谈
《我用残损的手掌》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同步练习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 同步练习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同步练习
《我用残损的手掌》同步练习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导入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