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非言语传播中的体态语性别差异文化研究
论文关键词:非言语 体态语 性别差异
论文摘要:体态语在交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存在着性别差异。在体态语交际中,男女两性在目光语、面部表情、姿势、体触、空间语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此次研究试图从性别差异文化视角、通过问卷的形式探讨和分析男女性别之间在体态语行为方面存在的差异,并揭示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以期促进跨性别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人们在交际时,除了运用手段传播信息,还要调动表情、动作、服饰、时间、空间等手段来进行沟通。这些语言之外的交际手段,我们称为非言语沟通手段,其中体态语就是非言语传播研究的主要领域。体态语指“人的身体各部位的行为动作,表现为说话时的身姿、手势、表情等。”性别差异文化指“为不同性别所规定的信仰,价值和行为的体系”。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推进及美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性别语言差异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国内对于体态语的研究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主要集中在对体态语的介绍,中西体态语对比,体态语教学等方面,然而对于体态语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极少涉及,起步比较晚。
本研究试图把体态语研究与性别差异研究结合起来,这对于非言语交际的研究和性别差异文化的研究都是一个新的尝试和突破;同时了解和研究体态语性别差异,可以避免语用失误及跨性别交际冲突,更好地构建和谐的交际。
二、研究问题和方法
1.研究问题
为调查体态语方面的性别差异,本文试图研究以下三个问题:人们是否认识到在体态语交际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在体态语交际方面存在哪些差异?在日常交际中应该如何防止和消除性别差异所引起的误解?针对体态语不同的表现形式:目光、表情、姿势、体触、空间等调查其差异并分析深层原因。
2.研究方法 问卷设计有17题,其中体态语认知2项、目光3项、表情3项、姿势6项、体触2 项、空间1项。每题三个选项A、同意;B、不同意;C、不清楚。
三、调查结果分析
体态语性别差异的认知有两项:在人际交往中,性别不同体态语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体态语性别差异是由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所决定的。 1.目光语性别差异
目光语调查有三项:女性比男性更多地运用眼神交流;男性的目光更有侵犯性,如果两性目光相遇,女性会转移视线;男性比较喜欢盯视别人,相反,大多数女性在交谈时会低下头或避开目光表示顺从。 2.表情语性别差异
表情语有三项: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暴露自己的感情;女性在社交中比男性更爱微笑;女性的微笑有时不一定反映肯定的情感,有时甚至可能和否定情感交织在一起。 3.姿势语
姿势指身体呈现的样子,包括立、坐、卧、蹲、跪、跑、走等。
(1)手势语。手势语调查设计的题项有三项:姿势与性别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姿势上可以明显区分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社交场合握手时,应该女士先主动伸出手后,男士才能伸手相握;女性在交际中喜欢玩弄头发、抠手指、整理衣服等。
(2)首语。首语调查一项:在交谈中,女性点头除了表示同意外,还有可能表示拒绝。调查结果分析:77%的受调者表示同意,还有20%的人不清楚。在交际中,男性点头通常表示同意。然而,女性喜欢用点头来表示拒绝。如果对方远离话题,她频频点头,这是出于礼节性的应和,实际上对你的谈话不感兴趣。如果她对你的谈话感兴趣,往往将头从一侧歪斜到另一侧,表示在认真地倾听。 坐姿和立姿调查分析:有63%的受调者认同坐姿和站姿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中国强调女性“坐有坐相”,就坐时要双腿并拢或交叠,身体稍微前倾不占满整个椅子。然而,男性就坐时如果双腿分开或翘着二郎腿,人们却认为这是男性自信和豁达的表现。男性站立姿势比女性更为放松,双腿分开的距离常常较大,并且经常变动体态。
走姿调查分析:对于男士走路扭腰摆臀,82%的调查者表示无法接受。扭腰摆臀多见于女性,体现出女性的娇柔和妩媚。在50年代美国的界,玛丽莲·梦露被称为“性感尤物”,影迷们对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走路时会大幅度地左右摇摆她的丰臀;而男性走路时常抬头挺胸,上臂摆幅和步伐都较大。日本《男子汉》杂志曾广泛征求姑娘们的意见,列出她们最感讨厌的某些小伙子的习惯性动作,其中被认为是“女人气”的行为中就有“走路时屁股、腰肢扭来扭去”这一项。显而易见,小伙子如果照搬女性体态语,就背离了体语的性差原则,自然就会引起异性的厌恶。
4.体触语 5.空间语
空间语调查一项:在日常交往中,女性间的交际距离比男性间的要近。调查结果分析:有64%的受调者表示认同,11%的人表示不清楚。男性的个人圈较大,常通过他们特有的姿态来占有更多的空间领域;女性占有的空间领域一般比男性小,常把人际空间看作是一种获得他人认可的手段,戒心不强。
四、结语
体态语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在与异性交往时,由于缺少对性别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人们往往会自觉地以自己的性别文化规则解释和评价他人的体态语行为,这样在交际中就容易引起误解。我们只有认识到性别差异客观存在的事实,尊重其各自的行为规律,这样才能克服交际失误,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2]Levine,D.& Adelman,M.Beyond Language[M].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82.
[3]陈原.社会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4]朱利斯·法斯特.体态与交际[M].孟小平,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5]毕继万.跨文化非言语交际[M].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6]刘文荣,今夫.身态语言[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想当个大人
- 从北方干旱所想到的……
- 茶
- 龙——人类的朋友
- 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 春天的气息
- 续写《小珊迪》
- 秋思(改写)
- 扩写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老师的陷阱
- 改写《秋思》
- 祖国,我爱你
- 包中药
- 我们班的“头号新闻”
- 冬雪
- 浅析以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代性
- 浅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
- 发挥课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 浅谈构建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探析
- 浅谈开展全方位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
-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
- 关于加强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 浅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 浅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模式探索
- 关于构建大学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 浅谈入世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思考
- 浅谈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 关于加强师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尝试
- 关于探索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构建
- 《邓小平爷爷植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阅读部分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