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更有效地训练学生读

更有效地训练学生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更有效地训练学生读

更有效地训练学生读

晓沃中心小学 邱和坚

多读,是一条极为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途径,自古以来就为智者所肯定。我们从“读书百遥,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语中便可略窥一斑。那么,如何搞好“读”的教学?怎样让读的训练收效更大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

一、读之以法,让学生会读。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学生才会读,才有兴趣读。

1、初读,正确地读。

在预习时,教给学生读书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如“一读文章写什么,二读画出生字词,三想四查通词意,不懂之处加标记。”这是初步要求。课堂上让他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或者要求轻声、默读。通过初读,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读课文。所谓“正确地读”,包括字音正确、断词正确,句尾句间停顿正确等基本要求。做到没有破词破句、添字丢字、重复、唱读或怪腔怪调的“两字一顿”,“三字一顿”和所谓的朗读腔等毛病即为目标。正确地读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在正确读的基础上语感的大厦才可耸立起来,通过初读,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轮廓,理清课文层次。

2、细读,读出意思。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主要方式,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而非讲懂,要把朗读课文和理解紧密地结合起来,抓住关键词、句、段反复朗读,边读边议,边读边思,达到口诵心随之的境界。朗读是指导的关键不是进行重读、轻读、快读、慢读、停顿读的技术指导,而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句意,而后在读中努力把意思表达出来。这表达出来就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当由学生自己选择和使用。如在《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苏教版第十一册〉一文后一小结的朗读指导中,有位老师提出了如下几种方法:①重读“跟读、只有、铲除、惟

一、用、占据”等词;②轻读前一句“要想跟除旷野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③前一句读得轻、缓一点,后一句读得重、快一点。教育者肯定了学生的思考并组织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了练习。以“读出意思”为目的进行指导就能有效避免落入机械、呆板训练的窠臼,将朗读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教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指导朗读,做到了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提高了朗读的质量,以通过朗读加深了对语文文字的理解,达到理解的双向优化。

3、精读,读出味道。 即评品语感,欣赏语言精华,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的特点,以及文章内在感情线索的前提下,通过有感情地读,读出课文内在的感情,读出味道来,以此泛起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如《颐和园》文中有这么一句:“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不留一点儿痕迹”,初看较为平常,但联系上文“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去反复诵读、推敲,便可发现“滑”字用得巧妙:“滑”过湖面的游船轻巧幽稚,不但不会使昆明湖增加人为的喧嚣,反而为湖面增添动之情趣,从侧面衬托了昆明湖静谧幽绿的意境美,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读懂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读之以趣,让学生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有了欲望才能愿意去读,有了兴趣才能乐意去读,就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从而做到事半功倍。

1、情景读

就是创设情景,让生仿佛身临其境,以读设境,以读入境,以读悟境,激发学生或惊喜,或悲痛,或眷恋等情绪,披情读文。真可谓是未成风调先有情,得意恰在入境时。

借助电教手段将录音、录像、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引进课堂,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吸引学生快速入境,让学生从中领悟课文的内容、情感。如:教学《小小的船》,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晴朗而美丽的夜空,有星星一闪一闪的,有弯弯月儿高挂,一个小女孩坐在月亮上,望着美丽的星空,这多美啊!学生们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此时教师引导,如果是你,你这时看到了什么?最想做什么??(此时学生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丽的星空)体会到文中的美景,再读课文时,学生就能读出情感了。再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西沙群岛美丽的图片,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成群结队的鱼,有趣的海龟,栖息在茂密的树林中的各式各样的鸟,配以悠扬的古铮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美的感受。把学生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境地。此时再引导学生读,学生就自然读出情感了。

2、换位读 即变换学生的角色,以不同的身份来朗读课文,学生便兴趣盎然,积极性高。

如:在教学第二册《语文园地一》中安排了《花园果园》一文,要求学生熟记背诵。在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时,可创设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的眼前就是那山脚下美丽的小乡村,是否去游览呢?要看导游的本领了。我们要请导游来为我们做介绍,介绍词就是“花园果园”中的内容。接下来是争当最佳导游员活动,看谁争取到的游客多,谁就获得了“最佳导游员”的荣誉称号。学生的兴奋点被激活,他们喜读、乐读,争先恐后地读,朗读的质量自然在老师的点拨下不断地提高。 类似这样的换位形式有许多,如:“我是小小解说员”、“我是小记者”、“我是播音员”、“我是主持人”、“我是故事大王”、“我是小诗人”……总之,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可设计出不同的换位朗读方式。

3、表演读 孩子是天生的表演家,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对表演情有独钟。教师可充分挖掘学生的表演天赋,边表演边朗读。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低年级的课文童话故事较多,这一类的课文可采用此种方式来达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悟。

如在教学《小动物过冬》(苏教版第三册)这一课时,在课末“同学们,在这三种小动物中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啊?为什么?”学生回答很积极,每一种动物都有小朋友喜欢,有的学生甚至喜欢二种或都喜欢,老师也给予了肯定。然后给他们三分钟时间把最喜欢的那种小动物说的话好好的读一读,读出他们谈话是的语调,感情。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在指名学生上前表演,学生不仅能绘声绘色的读好每句话,而且形体的表演也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在表演中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自己体会感悟课本中小动物情感,更激起了对文章的三种小动物的喜爱,同时学会了在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尊重,更好的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可以看出“表演读”是对话文本、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一种交流的好方法;同时表演读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内化范文语言、自主创新的过程。

4、评比读 儿童是最富挑战的、最不肯服输的,对比赛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如有位老师在执教《胖乎乎的小手》一课,朗读时把赛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在朗读方式不仅定在了换位上,而且运用评比最佳兰兰、最佳爸爸、妈妈、奶奶的方法使学生兴趣倍增,课堂表现得非常活跃,收到了良好效果。 除上述讲到的方法外,关于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还有许多。在教学中,教师只要不断的更换调味品,使学生不断的有摘新果子的感觉,这样就能做到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不强加给学生任何情感,而是真正做到自读自悟,入情入境,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三、读之以勤,让学生多读。

语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长期的语言感知与实践沉淀而来的。叶圣陶先生说“多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对语言都很重要。”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的创设时机让学生有机会多读,教师在每节课要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云读和思,进行圈画勾点,理解体会。利用早读等时间,加强训练。课后可适当布置一些阅读训练篇目,课后巩固读,通过语文课堂中去反复诵读文中佳作外,还应让学生多接触课外名文,如可利用读书角引导学生赏析佳作;利用活动课定期开展朗诵比赛等,让学生通过多读,去体验文章语言的节奏内在韵律和情味气势,与作者同悲共喜,皆爱齐恨,从而在不自觉中训练了语感,语文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

四、读之以用,让学生体验成功。

曾有一节古诗《古风》的公开课教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教者并没有按部就班的逐字逐句的讲之喋喋不休,而是另僻蹊径,与学生共同回忆背诵和本诗内容紧密联系的诗句。如:因为农夫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因此他们能“春种一粒粱,秋收万颗子”,丰收的年景其实也隐喻着农民无限辛劳;因为“苛捐杂税猛于虎”,官吏们“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因此“四海无闲田,农夫犹俄死”,从而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不平等。教者以诗读诗,以诗解诗,教法新颖令人为之赞叹。同时也向人们展示分经过长期的读的训练,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储备,优秀的语文素质。

再有,我们可在班级不定期举行一些朗诵比赛或讲故事比赛等,为学生展示朗读这方面才能的创造机会和条件。读以用之,让学生真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以此为动力,孜孜不倦的继续“读书破万卷”……

最后,我想说,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认真读书的时间和兴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终生受益。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国金融危机
男子100米飞人大战
残奥会英语作文
问题奶粉
王浩
神舟七号
我的朋友
郭晶晶
神舟7号
王楠的梦想
期待田径队的表现
问题奶粉
我最喜欢的篮球运动员
中国乒乓球队
金融危机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开发区安全生产百日治理专项行动方案
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乡政府党建工作要点
民政局创业服务工作指导方案
县档案局环境创优年实施意见
县健康会所中心机构建立方案
宾馆部门工作管制
2011年文明素质教育实践方针
小学学校校风建设实施措施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意见
区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实施意见
村级工作目标考核实施意见
开展环境创优年活动政府环境创优方案
赏诗会活动课方案
论《非缘勿扰》将生活剧换上偶像剧马甲
论商标侵权中的“反向假冒”及其法律规制(1)论文
探讨环境权的社会定位问题(1)论文
谈影片《让子弹飞》中的启蒙话语
论电视纪录片
陈乔恩偶像剧女王的不败神功
现在进行时纪录片有预期“等拍”探论
有关事实劳动关系的思考(1)论文
浅论侵权法中的防御请求权(1)论文
浅论环境污染责任的适用范围(1)论文
浅谈权利视角下的民事执行权改革(1)论文
论网络电视与传统电视的关系
分析纪录片中音响的功能
浅谈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立法与完善(1)论文
分析地方电视台节目的平民化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与点评
《蓝色的树叶》 教学设计一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6
《称赞》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我们成功了》教学片断及点评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二
《活化石》 教学设计一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酸的和甜的》一课词语教学片断及赏析
《活化石》 教学设计二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学设计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