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英语课中的文化教学

浅论英语课中的文化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论英语课中的文化教学

论文关键词:跨交际能力 教学 文化意识

论文摘要:随着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者达成共识一一“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还应该包括文化教学”。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着重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过于重视培养其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在教授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拥有这种能力不仅需要有语言知识,还要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高职英语语言教学中体现文化教学,主要方法:加强文化意识;注重英语课堂上的跨文化教学方法;加大英语教学的文化含量,以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随着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者达成共识—“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还应该包括文化教学”。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着重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过于重视培养其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在教授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拥有这种能力不仅需要有语言知识,还要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五个部分构成,分别是态度、知识、分析和联系的能力、发现和交往的能力、文化意识的批评能力。

在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遍布在我们周围的一切领域。今天的英语语言教学的目的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自然显得非常必要。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在提高他们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呢?

一、加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语言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着的。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人情的总和。而教学中,我们常把文化分为两个层面:即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通常交际文化要比知识文化更直接地影响言语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跨文化交际。我们在教学中关注的不仅是语音、语法、词汇、短信等的掌握,还应该关注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例如:如何开始和结束对话,如何称呼对方,如何介绍客人,如何请求,如何应允和拒绝,如何邀请,如何赞扬和回答表扬,电话礼仪等。在社会交往中,语言得体性比语法正确性更加重要。因为语言失误会导致摩擦甚至会令人不高兴。一个说着流利英语的人,往往容易使人误以为他对英语的文化背景和观念有很好的了解,那么他的语用失误或文化失误,会被误认为是有意的言语行为,这一结果会比纯粹的语言交际障碍更严重。比如,对西方人不能随意说,"You are very fat. You must go on a diet.”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也不适宜问别人一些私事,如,"How much money do you earn per month?" , "Whichpolitical party do you vote for?","What's your religion?”等。如此问题都被看作个人隐私,不愿他人知晓,更不容他人干涉。

当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偏重文化或语言技能。我们应该增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观念,将英语语言技能训练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因为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

实际上,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都可以进行的,它存在于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其次是教学模式上的改革。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曾说过外语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对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从这个意义上看,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既是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也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其文化;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教授一门语言同时也应是在传授一种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只有考虑到文化因素,我们才能全面解语言行为,才能更有效地交际。”由此可见,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把教学思想从“语言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立足大纲

教师转变了观念之后,要充分理解大纲。准确施教应该在仔细研究大纲和学习主体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要立足本校实际,加强集体备课,商定每一单元文化导人的内容、要求、重点、难点等。日常教学中适时融人介绍、告别、聚会、访问等文化因素的讲解,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领会“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还要重视语言运用的恰当性”,使其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同步提高取得进步。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对于英语课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运用多种方式增加课堂语言实践活动,如:role-play, group discussion, pair-work,热点话题辩论,实用文等。要利用大学班级规模小的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另外针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比如口语训练中,要让学生学会句式表达的同时,了解该语言适合的语境,包涵的文化因素等,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因为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而导致的语用方面的错误和交流中的造成的误会,听者会认为是说话者有意的行为,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在讲授课时应加强风俗、文化、宗教等的介绍。因为现今教材中的阅读多取自英美国家。只有放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其中的内容,从而增强语言功底。而词汇中同样也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有些词汇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背景、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使其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如John一词,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是人名“约翰”。其实美国人也把它称作是“洗手间”;中国人在称赞人家小孩的时候往往用“胖胖的好可爱哦”,但英美人认为fat是个贬义词,而常用“What a cute kid!"。类似的例子很多,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词汇进行有意识的跨文化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3英语师资培训

高职英语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老师队伍墨守成规和年轻化是两个最大的问题。许多英语教师自身就缺乏相关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所以一方面教师本人应及时地补充新鲜知识,进行专业、学历等方面的进修提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为英语教师创造更多培训机会,让教师走出国门,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及文化环境。有一个实地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比较、输出,才能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时起到指导作用。

4.第二课堂

课堂上的语言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唯一方法,而且还可以利用其他方法进行。例如,利用课余时间播放英语歌曲或影碟,既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又可对异国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有直观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请一些外籍人士与学生定期开展直接交流或以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国外的社会生活风貌等。通过这些方法获得的文化背景知识更生动有趣和直观,更容易让学生们领会、掌握,从而促进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

总之,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通过各种考试,而是为了学习如何用另一种语言来做事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21世纪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发展必将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人类交流更加频繁。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的涉外交际能力是最终目的。我们应该打稳、夯实语言基础的同时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问题奶粉
郭晶晶
国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
王楠的梦想
神舟7号
我最喜欢的篮球运动员
神舟七号
我的朋友
期待田径队的表现
男子100米飞人大战
中国乒乓球队
问题奶粉
王浩
残奥会英语作文
小学学校校风建设实施措施
开发区安全生产百日治理专项行动方案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意见
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开展环境创优年活动政府环境创优方案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区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实施意见
县档案局环境创优年实施意见
宾馆部门工作管制
民政局创业服务工作指导方案
村级工作目标考核实施意见
2011年文明素质教育实践方针
县健康会所中心机构建立方案
乡政府党建工作要点
赏诗会活动课方案
论电视纪录片
现在进行时纪录片有预期“等拍”探论
浅谈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立法与完善(1)论文
浅论侵权法中的防御请求权(1)论文
浅论环境污染责任的适用范围(1)论文
分析纪录片中音响的功能
分析地方电视台节目的平民化
谈影片《让子弹飞》中的启蒙话语
论《非缘勿扰》将生活剧换上偶像剧马甲
探讨环境权的社会定位问题(1)论文
浅谈权利视角下的民事执行权改革(1)论文
陈乔恩偶像剧女王的不败神功
有关事实劳动关系的思考(1)论文
论网络电视与传统电视的关系
论商标侵权中的“反向假冒”及其法律规制(1)论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二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 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与点评
《活化石》 教学设计一
《蓝色的树叶》 教学设计一
《称赞》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活化石》 教学设计二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6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学设计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酸的和甜的》一课词语教学片断及赏析
《我们成功了》教学片断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