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文学引路”高级英语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高级 语法法 语篇分析法 文体分析 引路
[论文摘要]高级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语法翻译法和语篇分析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对比发现两者均有优势和局限性。在文体学理论下,笔者结合新型理念尝试应用“文学引路”高级英语教学模式,以期能够弥补以上两种教学方法的不足。该教学模式分三个教学时段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内合作学习,课后延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尤其是语篇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1.前言
2.当前两种主要教学法概述
语法翻译法悠久、教法简便,以重复操练语法规则和目标语与母语进行对译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目的。语法翻译法利于学习者解析复杂的句子结构,培养翻译能力。但是语法翻译法使学习者对外语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层结构和字面意义上,缺乏深层结构与涵义的挖掘,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语篇分析法,也称话语分析法,较语法翻译法的使用后了近200年。受结构主义的影响,语篇分析最初“只拘泥于音系、词法和句法层面的微观结构分析”,随着转换生成语法和解构主义的兴起,语篇分析的研究逐渐“由微观到宏观、语内到语境、形式到功能、结果到过程”(贾正传, 2007: 74-75)。语篇分析被看作是介于作者、读者和语篇三者之间的一种交际互动过程,作者通过衔接、连贯等手段应用语法、词汇构成语篇向读者传达观点、信息和目的,而读者则通过挖掘语篇中的衔接标记与连贯意义,同时借助语境和相关知识来解读作者的“独白”。语篇分析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分析。表层结构分析揭示语篇的句子、短语、单词、词素等层次结构的衔接关系,深层结构分析揭示语篇的语义连贯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功能。语篇分析法有利于学习者快速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全面理解作者的观点,培养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语篇分析法虽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肯定,但缺乏引导学生对语篇进行文体特征分析与欣赏,也未体现培养学生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
3.文体分析理论
国内外对文体的研究都源自于修辞学。现代文体学研究与现代语言学理论相结合,从60年代开始,陆续出现了形式文体学、功能文体学、话语文体学、历史/文体学、文学文体学、语言学文体学等各种文体学派别,它们从不同视角和目的出发,研究文体的本质和特征。CharlesBalley(1909)认为文体是一种张扬个性和投射情感并对语言产生影响的“表达力”;Roman Jakobson(1960)从语言的“诗学功能”出发,把文体看作是一种“外加结构”,是普通语言结构(语法)之外的一种辅助性结构,负责传达情感、态度等可变特征;Halliday(1973)则视文体为一种功能,是语言形式在情景语境中起到的突出作用,是一种“前景化”的语言。无论人们对文体怎样定义,文体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探讨和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显示文体特征、传递意蕴和美感的。
其实,任何文体主要是由基本词汇、基本句式和基本表达方式组成的,这就是语言使用中的“常规”,而不同文体所表现的不同语言特点,则是在常规基础上出现的“变异”。文体分析通常是从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篇的层面找出语言运用中的“常规”和“变异”,进而说明语言手段是如何增强表达效果的,并揭示作品的风格以及形成这种风格的方式和手段(章远荣, 1997: 1)。
文体分析也被看作是一个作者与读者之间经由文本实现的、文体据以产生的互动过程(林文治、刘家荣, 2000: 28-29)。作者和读者对文体的实现过程也就是他们借助语言特征以心理效果为桥梁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产生主题意义或效果等的过程(申丹, 1994)。文体分析的重点是分析具有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语言特征,也就是那些“变异”或“前景化”的语言,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从而达到和鉴赏的目的。通过文体分析,有助于学生辨别语篇的语言特点和各种写作技巧,了解作者的语用意图与内涵,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文体分析与欣赏以及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
4.引路高级教学模式
4. 1教学设计
以上三种教法单独使用都容易产生一定的片面性,只有将它们优化融合起来并与先进的学、学及学理论相结合,才能实现教学的最大效能。在教学实践中,本文作者尝试融合三种教法的优势,从学习主体出发,提出文学引路高级英语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内合作学习,课后延续学习,帮助学生自主构建语言知识体系,全面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语篇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4. 2教学实践环节
4. 2. 1课前自主学习
Little(1991)指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一种心理关系问题,是一种超越、批判性的思考与否定,以及独立行动的能力”。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要有超越自我的独立见解。
我国目前使用的高级英语教材都选自原汁原味的名家名篇,题材广泛,寓意深刻,风格鲜明,而且词汇量大,篇章结构复杂。引导学生确立学习方向,利用丰富的网络和图书资源查阅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作者的风格,促进对课文的思考和理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挖掘了学习潜能、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
4. 2. 2课内合作学习
课内合作学习包括两个部分:师生互动与生生合作、互动。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学习顾问”,做好启发、诱导及策略的工作。生生合作、互动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或全班或分小组利用课前所查背景资料,共同讨论和研究学习内容、辨析疑难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教师可以从下列五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4. 2. 3课后延续学习
学习是内源性的,需要巩固与拓展。在课内,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欣赏课文,但课后可以布置学生课文中的难句和复杂段落,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提高翻译能力。在课外,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作者的名篇佳作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拓宽知识面最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另外,对课堂上有不同见解或有疑问或感兴趣的东西,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
5·结束语
随着英语专业课程的发展,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新的语言学理论越来越多地融入教学当中,使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文学引路高级英语教学模式融合了语法翻译法、语篇分析法及文体分析理论的优点,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以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文学名著,进行文学欣赏为手段。文学引路高级英语教学模式以漳州师范学院外语系两个自然班为实验对象,经过一年的尝试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实验前有了很大提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讨论和思辨的能力越来越强,语言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文学引路高级英语教学模式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求更加科学地服务于教学主体。
[参考文献]
[1]Beaugrande, R. de&W. Dressler. Introduction to TextLinguistics [M].London: Longman, 1981. 1-11.
[2] Halliday,M. A. K.& R.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 Longman, 1976. 4.
[3] 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 Issues andProblems [M].Dubin: Authentik, 1991.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6]贾正传,郭惠燕.话语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3): 74-76.
[7]林文治,刘家荣.试论文体的本质[ J].外语研究,2002(2): 23-29.
[8]申丹.文体学的基本分析模式及其当前所面临的挑战[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3).
[9]徐玉臣,李民权.语篇衔接的语义学阐释[J].外语教学, 2007(1): 33.
[10]章远荣.语篇的文体分析、语域分析和体裁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 1997(3): 1.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珍惜
- 永恒的存在
- 让我牵住你的手
- 青春
- 泪光女孩
- 高二遐想
- 50元买个“贼”
- 我怀念的
- 让心灵去旅行
- 奋斗
- 生日快乐
- 疤痕
- 鸡肉米线和辣子鸡丁拌饭的年代
- 游广州名胜有感
- 恒指录
- 弘光的山水情怀
- 何多苓 没有音乐梦的诗人不是艺术家?
- 钓神的夺冠秘技
- 留一口气,点一盏灯
- 我的姥姥陈麦香
- 献给妈妈的礼物
- 一种语言的情与景
- 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
- 我想当政协委员
- 秋风·红叶·向日葵
- 神秘的政治永远充满阴谋
- 你心中有别人吗?
- 赵州背灯挎鼓
- 也谈屋顶上的山羊
- 爱不是一种牵绊
- 盘古开天地 教案教学设计
- 画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33 活化石 教案教学设计
-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教案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教学设计
- 31 回声 教案教学设计
- 我们的梅林小学 教案教学设计
- 21 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案教学设计
- 入学教育 教案教学设计
- 秋天到---口语交际 教案教学设计
- 三年级《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奇异的琥珀 教案教学设计
- 30 我是什么 教案教学设计
- 32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