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审计目的与组织目标(1)

论审计目的与组织目标(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论审计目的与组织目标(1)

内容摘要:企业组织作为开放性系统,依赖于环境中的其他资源,审计是确保有利益关系的组织在整个环境中能够公正、客观地使利益均衡的手段,审计目的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外在需求。

关键词:审计 组织 目的 目标

人们开展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组织的目标可以从一个侧面做出了回答,我们可以从审计目的与组织目标的之间的关系,去发现审计的重要性,本文对从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

审计及其目的

“审计”一词,原始含义是查帐。在现代对审计的定义也有一定的差异,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1991年提出的审计定义是:审计是指对某一单位的财务报表或有关财务信息的独立的鉴证。不论这一单位是否以盈利为目的,也不论其规模大小和法律形态,凡是以表明审计意见为目的而进行的鉴证就相当于审计。1989年全国审计基本理论讨论会将审计定义为: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1995年全国审计定义研讨会,将审计定义为: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帐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不管是那个定义都是针对一个单位(也就是组织结构)所进行的一种财务定量分析的技术性鉴别,是一种监督财务行为。那么为什么要鉴证?为什么要监督?显然有一定的内在动机和目的,也就说是有特定的主体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行为。

审计目的。所谓目的,根据1989年的《辞海》的解释:人对某种对象的需要在观念上的反映,人在行动之前的观念上为自己设计要达到的目标。那么审计目的就是指按照审计委托方的需要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是审计工作的动机。从审计的对象与范围上划分,可以分为:审计一般目的: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发表审计意见;审计特殊目的: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或其他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审计意见必须遵循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

不管是特殊的还是一般的目的都表明审计所要达到的职能,从这个角度上看,是对组织的运行状态,虽然从财务角度上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依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作用,它从财务的角度对组织的有序性进行鉴定与判断。

我们知道审计所涉及的群体,包括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被审计的对象中的主体(组织中的财务会计和整个组织本身)和审计主体。不管是那一类群体,都有着直接和间接的目的,审计直接反应了人们的动机与目的,审计的目的与人们需要审计的目的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审计目的决定于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而审计主体的目的则可能只是遵循规则完成委托人所交给的任务,而对于被审计的主体的目的就是尽量体现出现状的最优化状态,以获取周边环境的支持。所以问题只要集中与委托人与被审计主体之间的关系,而委托人肯定与被审计组织具有直接的利益关系的组织或个人——资源所有者和债权人,这样就构成了不同的两个方面:

资源所有者的审计目的。当一个企业组织经营权与所有权出现分离时,审计就有了足够的存在理由,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扩大再生产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但是对于一个企业组织而言,所有制一直影响着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对于所有者而言,随着自身拥有资源的扩大,自身的局限性就体现出来,这时就以委托代理的方式将其拥有的资源委托给别人经营,这样就形成了委托受托的代理关系。这种情况使整个组织中的成员产生了个体目的的不同,特别是所有者与经理者之间在一定情况下具有偏向于自身利益的倾向,那么如何使利益均衡并合理化呢?由于会计受聘于经理,经理人对于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优先使用权等因素的制约,造成不公正的后果独立的审计就起着一种判定的手段,它起着维护整个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作用。资源所有者与经理人的利益关系在公正的审计之中得到调节,从而为实现整个组织的目标统一步骤。审计人员接受资源所有者的授权或委托,对经理人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是“为了维护所有者的利益,考核会计核算的所有方面是否遵循所有者与经理人之间既定的会计计量规则契约。所有不符合该契约的行为都属于错误或弊端,是注册会计师应予以揭示的对象”,这样审计的目的一方面在维护资源所有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对经理人的管理评估,也是对整个组织的运行状态的评价。所以它既是利益均衡与合理化的判据,也是对组织运行状况的一种监测,从长远利益来看,有利于整个组织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运行。

债权人的审计需求。我们从权变理论上分析,一个组织要实现其理想的目标,最好的适应于环境,必须是“组织的内在特征与其环境要求达到最佳的配匹”,作为开放的复杂适应性系统组织,其物质、信息、能量的来源都依赖于环境之间的良好的互动关系,特别是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周边组织对企业组织的要求就更高了,在企业的扩大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来源依赖于金融机构,由于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问题一直是金融机构所要遵循的原则,金融机构为了确保贷款决策的准确性,需要通过审计揭露企业会计信息中存在的错误和弊端,以降低或消除信息风险。从资金的效益角度来看,能够持续产生利润的企业是金融机构愿意看到的结果,审计的目的也体现出金融机构与资源所有者共同的动机,正常、良性、富有创新、持续增长是所有审计群体的目标,那就是组织所追寻的目标。

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有不同的审计目的,通过对构成审计信息使用群体的不同利益集团的分析,研究每一利益集团利用审计的动机,我们就可以发现不同的利益集团对组织运行的目标又有不同的追求。

随着组织不断分化和扩大,其所面对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化,不确定性因素也随之增强,新的常规化、标准化、理性行为重新制造了新的确定性因素,如果我们拒绝这些新的确定性因素,那无非是把整个组织推向危险的、不可预测的边缘。所以“应该通过以经验为根据的调查研究而不是依靠假设,来分析和了解组织环境变化的程度和方向”,审计就是组织创造新的确定性的一种手段和制度。

组织目标与审计

什么是组织的含义?我们可以根据现代管理学和现代组织理论规定,一般的组织泛指各种各样的社团、企事业单位,它是人们为了不同利益进行合作活动所形成的系统结构。管理学中的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目的和程序组成的一种权责结构(或角色结构)。一般它包括如下几层意思:组织是寻求共同目标的高度形式化的集合体。组织之所以存在,只能是因为它执行一定的功能,否则就失去其存在的理由。而组织能够存在并发展下去,就是因为它有一定的目标。组织是实现目标的设施和机制。组织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就要看组织内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看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有效。组织是整合不同利益在不同层次开展分工协作的统一体。组织为达到目标和效率,就必须进行分工协作,把组织上下左右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这里所提及的组织实际都是一种开放性系统组织,也可以说是复杂适应性系统。它们本身与环境构成了密切而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组织最终的目标就是适应环境,与环境构成一种连续而有效的互动关系,并促进自身的持续性增长,目标构成了组织的一部分。

而所谓目标,“激发人们行为的、预期要求所达到的目的或结果。通常具有可预测性、可计量性、有形性和激励性等特点”。目标是目的或宗旨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具体的讲,目标是根据企业(组织)宗旨而提出的企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成果。作为开放系统组织其构成的各要素(或子系统),都具有一定目的性,它们的存在不但体现在能够满足整体目标而且能够实现整体组织的目标,审计作为组织系统中的一个职能要素(或子系统),其运行、功能的发挥,应该服从于组织系统的目标。既然组织与组织目标具有一致性,那么审计如何为实现目标服务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从目标统一原理来看。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组织结构的目的在于把人们承担的所有任务组成一个体系,以便有利于他们共同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那么作为审计所涉及的所有成员实际上就是为了这个统一的目标而开展工作的,以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尽管各方的职责不同,但是维系整个组织的良好适应性、创新和持续性增长就是各方统一的目标,也是审计最理想的目的。

从组织目标的时间性上看。组织目标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基础,为了使短期目标有助于长期目标的实现,必须拟定实现每个目标的计划,这个计划也是把短期目标融入长期目标的整体性之中。在实现长期目标中,各个阶段的短期目标需要一定的定量分析,财务分析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资源所有者和债权人对组织长期目标的信任只能依赖于审计。资源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目标也是建立在审计的基础上,所以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一种检验经理人的经营状况,也是资源所有者与债权人制定目标的需要。

从组织目标的可考核性上看。目标具有可预测、可计量的特征,也就是可考核的属性,而使目标具有可考核性的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使之定量化。目标的评定对于成员而言只是领导、同事或自己对成绩的评价,而对于整个组织而言,必须从整个财务上反映出来,这种财务必须是总体合理性、金融真实性、计量正确性、内部控制有效性,决不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账来表示组织运行的有效性。审计的目的保证了组织目标实现的有效量化,也为下一步整个组织的努力与改进提供了有效的数据。

从组织目标建立上看。建立企业目标首先要明确企业的使命宗旨,并结合企业内外环境决定一定期限内的工作具体目标。在组织目标建立的时候,对于未来经济的展望是受制于自己组织的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的,盲目的预测只能建立起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在修正计划书和纠正目标当中,直接都与财务的正确、公正、客观相关,从这个角度来看,审计对组织的目标建立的有效性、正确性起着指导的作用。

从组织目标控制上看。为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者必须进行目标控制,随时了解目标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助解决。必要时,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对目标进行一定的修正。作为企业组织所涉及的其他组织比一般组织要特殊,审计的内涵也就规定了审计本身是一个多主体多组织的互动行为,目标控制对于企业组织而言是通过财务情况来实现,而对于债权人、资源所有者只能通过审计来实现,加大投资与否?终止合同与否?是根据经营数据来判断的。

审计使整个组织置于客观、公正的环境之中,使组织在平等的前提下,实现外在组织(如债权人组织、资源所有者组织等)与自身组织的整合,使所有有利益关系的组织目标统一,审计目的就是为了整个组织的目标的实现。

参考资料:

1.李凤鸣,基础审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张继勋,关于审计目的和审计目标的探讨,审计研究[J],2000

3.(美)W·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M],第四版,华夏出版社,200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好朋友——刘彦鹏
刺激的游戏——击鼓传花
学画画
心中乐园
春天的美景
记一次跳绳比赛
太阳系行星会——神州杯
壁虎日记
小明智斗三神
神秘的画
路灯下的故事
难忘的植树节
第一次炒菜
修路
老顽童爸爸
浅谈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
职院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浅谈关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论析职教管理中如何有效地实现教师激励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论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
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管窥当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医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论析职业规划指导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关于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与分析
浅谈“学会做事”导向下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及思考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分析与探讨
论析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
浅谈加强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话剧艺术的瑰宝──简谈《雷雨》
对于神秘诱惑的憧憬──试析《雷雨》的主题
名剧《雷雨》重读
《雷雨》中的岔说
《雷雨》学习目标
人性的生存悲剧──谈《雷雨》
《雷雨》中生存的悲剧
《雷雨》(节选)的“发现”艺术
《雷雨》“窗”意象的文化解读
曲折引人的相认场面──《雷雨》(节选)教学札记
中年周朴园虔诚的感情世界──语文教学中《雷雨》人物周朴园感情世界的人文诠释
《雷雨》语言艺术微探
《雷雨》中心意思
谈谈《雷雨》中的周朴园
《雷雨》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