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现阶段我国男护士职业优势及社会需求的现状

浅谈现阶段我国男护士职业优势及社会需求的现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现阶段我国男护士职业优势及社会需求的现状

论文关键词:男护士;需求;职业优势;综述文献

论文摘要:从国内外男护士的招收和注册现状,社会对男护士的态度,男护士性格和性别上的职业优势,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男护士的需求等方面进行综述,展望了男护士的发展前景。

在现代护理发展过程中,护理工作一直是以女性为主导的职业,男护士的出现,毫无疑问成为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顺应民众健康需求和护理发展的实际需要,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男护士有着迫切需求。Meadus显示,73.0的人反对护理专业只有女性,77.0的人认为护理需要男性的加盟。然而,由于传统世俗观念、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等原因,男护士在护理领域尚属凤毛麟角。鉴此,笔者通过分析我国男护士职业优势,以及社会对男护士的需求,旨在使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及男护士自身正确认识男性在护理领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从而树立起男性护士的社会职业形象。

1 国内外男护士的现状

通过从Medline(Pubmed网站)、EMBASE、SCIE英文数据库和维普、万方、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上进行搜索、查阅相关文献、电话访问、面对面访谈、网上调查问卷等多种途径了解到:近年来,国内外男护士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相对于国外,我国男护士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仍呈现短缺的现状。但随着民众健康需求和男护士优势的日益显现,社会逐渐对男护士持肯定态度,男护士数量有所上升,呈现发展趋势。

1.1国外男护士现状

[1]

2 男护士的职业优势

男性从事高压性、高体力强度的护理行业,在某些方面具有女性无法比拟的优势。有研究。表明,男护士从事以女性为主的职业,对成功的内在基因更高,对工作的态度更积极。然而,人们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男护士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力气大,而真正对男护士在性别和性格上的职业优势则认识不足。无论是从护理、护理、护理的角度,还是从护理科研的角度,护理专业会因为男性的加入而更趋完善、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2.1性别优势

2.1.1生理体力优势男护士在生理和体力上的特质明显优于女性,体格强壮、精力充沛、耐力持久。在技术性高,独立性强的部门工作,与女护士互补,不仅给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还能够满足医护人员的需要。如遇心肺复苏、骨折牵引和打石膏、烧伤、创伤、肥胖及瘫痪患者、手术护理救治、肢体消毒、手术体位摆放等,可发挥其体力优势独立完成。甚至在某些产房,男护士能轻易将孕妇抱上产床。对某些持续时间很长的手术,男护士还可发挥其体力的持久性。另外,男护士不存在孕、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院因为护士生育造成的人员短缺,便于连续性管理。Yang等和Kippenbrock等报道显示,男护士毕业后从事全职护理工作的比例要高于女护士。加之,男性受家庭的影响相对较小,能够专心工作,更易推动职业发展。普遍认为,在对待拒绝治疗、进食等不合作患者时,男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权威性高过女护士,更容易促使患者改变初衷,降低工作难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2性格优势护理专业需要男护士,不仅体现在性别、体力方面的优势,更主要的是,男性与女性的思维方式、性格的差异、兴趣的差异,与女护士的优势互补,会很大程度上改变整个护理群体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习惯,使护理工作更具竞争力和创新性、护理模式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2.2.1心理优势男护士面对血淋淋的场面时,能够坦然面对,心理素质好,稳重、果敢;面对生命垂危患者时,能够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应变能力和压力承受能力普遍强于女护士;遇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和重症监护时,控制力、心理沟通能力都较强;面临多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比较能够有效地控制局面而解决问题。

2.2.2使用医疗仪器的优势男护士对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操作和掌握较快,创造性与动手能力强,头脑较清晰,可帮助护士长做好各种护理设备、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2.2.3科研管理优势男护士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思维强,在科研和管理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男护士更愿意面对有挑战性工作,在专业广度和深度等方面会钻研得更深入。男护士在护理管理中更易快速准确地达到管理目标,他们善于组织管理、分析决策、敢想敢干,影响力普遍强与女性。由于男性处事方式、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与女性的差异,使男护士有更多地机会参与医院体制的改革和决策的制定,为护理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进而提高护理在我国医疗界的地位。

3 社会需求

3.1医疗单位男护士在医疗单位被广泛需求。调查显示,大多数综合性医院均需要专业的男护士。男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既节省、物力,还可提高医院的信誉和知名度。有证据表明:男护士更适合在某些能够发挥潜能的特殊岗位,如精神科、介入科。AI—Maaitah等调查显示,约旦的男护士偏爱骨伤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心脏监护病房。杨磊等口认为最需要男护士的科室分别是精神科(81.0%)、急诊科(69.0%)、手术室(78.0%)、ICU(71.0%)。此外,泌尿外科、脑外科、男性科、血透室、整形外科、针灸科、皮肤科、放射科、麻醉科、中心供应室等也需要体力和耐力好、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的男护士,必要时妇产科、儿科也需要男护士。此外,男护士在、单位、护院、精神病院、养老院、生殖专科医院、急救中心、战地救护、社区、社区门诊及家庭保健等相关行业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在某些精神病院,男护士更能做好约束兴奋烦躁患者、转运和处理精神错乱、有暴力倾向患者等工作,且可减少女护士遭受患者的意外伤害。另外,军队、海上、空中的救援人员需要男护士,他们在紧要关头往往身兼数职。

[2]

3.2医护人员Roth等显示:97.9%的医生、85.7%的护士认为医院需要或非常需要男护士。调查显示,北京市95.7%医生、79.6%护士(83.3%医护人员),云浮地区80.5%的医护人员均渴望男护士融入护士群体。由此可见,男女混合的护士群体能更好地协调合作。①大多数女护士愿与男护士共同工作。首先,处理收治的重大创伤、酗酒、斗殴致伤等突发事件的患者时,男女护士优势互补,可减轻女护士体力和压力。其次,护理男性生殖相关的疾病时,男护士可避免护患双方不必要的尴尬和紧张。此外,女性问易产生摩擦,男护士还可减少同性工作人员间的矛盾纠葛,有效调节气氛。②其他的医务人员愿与男护士合作。在现场抢救、手术配合过程中,男护士自身生理、心理优势,默契的合作更能满足医生和麻醉师的需要,充分发挥医护合作,医护相长的特色,降低患者死亡率。Matthews报道,男医生更可能采取男护士的建议。此外,男护士更容易和者相处,利于护理工作的展开。男护士的加入必然会改变以女性为主的护理工作方式和习惯,有利于建立一个平衡健康高效的护理团队。

3.3患者及家属从患者需求、个性化护理及保护患者隐私权角度来看,护理工作应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的全面护理,这就迫切需要大批的男性加入到护理队伍。赵明珠等认为,64.3%的患者需要或非常需要男护士。王玲等认为,需要或非常需要男护士的患者占68.6%。何国喜等调查显示,云浮地区除妇产科外的其他科室中有64.9%的患者及家属愿意接受男护士。①在某些方面,男护士更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如搬移危重患者,瘫痪患者,为肥胖和长期卧床患者翻身,摆放手术患者的体位,固定烦躁的精神病患者和不合作者,牵引骨折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护理重大创伤和烧伤患者,长时间压迫动脉止血等。②同性护理逐渐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如男性导尿及留置导尿的尿道口护理、备皮、会阴护理、换衣服、擦洗身体、对男性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观察伤口等。当护理操作涉及患者隐私时,超过70.0%的男患者更愿意接受男护士的护理,尤其是中青年男患者,方便且避免尴尬。同时,男护士更能理解男性感受。因此,男患者更愿意与男护士谈论不便启齿的致病原因,更希望得到男护士的同情、理解和帮助,男护士可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和疏导,从而及早发现并解决某些隐藏问题。

综上所述,男护士优势的日益显现及护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男性加盟到护理队伍中,使护理人员结构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高学历男护士的出现及数量的增加,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通过讨论男护士在性别、性格上有着女性无与伦比的优势,为医疗单位和护理学院培养和激发男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供依据,应抓住男性特点,人尽其才,尽可能发挥其特殊潜能。另外,性别差异对护理及医疗效果的影响有待于专题深入探讨。我国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男护士的需求仍是求大于供,男护士要进入护理行业还面临着各种挑战,相关机构正试图寻找解决难题的办法。那么,能否通过制定和调整政策、加强正面宣传力度、提高男护士社会地位和待遇、规范工作内容等措施来吸引男护士需要评估和探讨。通过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如何将男护士作为吸引、支撑和保留护理事业的问题值得更进一步研究。护理内容的增加、范畴的扩大、男护士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经过社会和医疗单位的共同努力,男护士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姑娘的宴会
初夏
春游川北民俗文化园
四季的雾
家乡的小河
春之赞
夕阳下的贺江
春天的花园
春,在哪里?
校园四季
杨树叶
春天的声音
暴风雨
浅谈地方合并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研究
论新闻传播史学课程教学困境与突破
简论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策略
浅谈对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评价观的反思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籍管理问题研究
试析高校教师薪酬设计探析
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浅析从中国文化现状出发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浅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浅论高校音乐活动的理论意义和主要实践途径
关于构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试论我国大学城的文化缺失现象
交汇与融合——试论《中国文化概况》课讲授探索与体会
浅析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模式的合理性探讨
多校区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分析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案例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