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7
浅论会计核算中的资产减值(1)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颁布执行后,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成为新制度中的一大变点,在会计实务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方面的新情况,以下就本人所理解的资产减值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资产减值的含义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在期末计价时,对比资产的账面价值(或成本)与市价(或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如成本高于市价,即资产发生了减值。资产减值在会计核算中体现为资产的减少和费用(或损失或支出)的增加,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均须列示。
从会计计量属性的角度看,资产减值是对资产期末计量时采用投入模式和产出模式双重标准,按成本与市价两者孰低计量,也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资产发生了减值并不一定提取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方法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两种,只有在备抵法下才可能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只有当有关资产减值准备账户在计提前为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小于发生的资产减值准备数时,才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如果相关资产减值准备账户计提前为贷方余额且与发生的资产减值准备数相等时,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如果相关资产减值准备账户为贷方余额且大于发生的资产减值准备数,则不仅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且要冲回原已计提的部分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实质上是资产转化为费用、损失或支出,在金融企业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在其他企业以“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
二、资产减值相关会计政策的演变
在2001年11月发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金融企业提取的有坏账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减值准备、自营证券跌价准备等九种。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论据
一般认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依据有二:一是资产新定义;二是谨慎性原则。
依据资产的新定义,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控制或拥有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从以上定义可见,资产的实质是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反之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则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因此,依据资产的新定义,企业对预期不能使企业受益的待摊费用应一次摊销,不再作为资产处理,对待处理财产损失应在期末编制会计报表前转销,也不再作为资产核算,同样,对各项资产预期带来经济利益的金额(市价、可回收金额、可变现净值)小于原资产账面成本的差额不再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为资产,而作为资产减值损失,可能提取资产减值准备。
按照谨慎性原则,企业在核算资产、收入时,如果存在不确定性情况,则宁愿低估而不能高估,在核算负债、费用时,则宁愿高估而不能低估,这样保证利润、所有者权益谨慎、稳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就是对资产计量时当资产按投入(实际成本)与产出模式(市价、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两种计量基础计量,按两者孰低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上按较低金额列示。因此,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
四、资产减值的确认时点
资产减值的确认是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核算的,包括减值损失和减值准备的计提两个方面,分别在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列示。
资产减值的确认包括减值损失的确认和减值准备的确认两方面,两者确认时点相同。
现在《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存货》等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则规定,企业于会计期末,至少在年末检查是否发生了资产减值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样的规定体现了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统一,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企业在年度终了时必须对有关资产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必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平时各会计期末,如月末、季末等,则可检查可不检查是否发生了资产减值损失,可计提也可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在年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强制性的要求,不按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不规范的,而平时会计期末是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则可由企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自主决定。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五、资产减值的分类
如同会计利润与税收利润的差异分为时间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一样,资产减值按将来是否可以转回分为永久性减值和临时性(时间性)减值。临时性减值是指将来可能收回、恢复、转回的资产减值,永久性减值是指将来不可能再收回、转销或恢复的资产减值。如对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其确认标准有二:一是债务人已破产或死亡,其破产财产或遗产不够清偿债务;二是应收账款账龄有三年以上。则第一种情况下确认的坏账损失为永久性减值,这种坏账将来不可能再收回。第二种情况下确认的坏账损失为临时性减值,这种坏账将来还有再收回来的可能。再如对有市价的长期投资减值损失的判断标准有五种:一是市价持续两年低于账面价值;二是该项投资暂停交易一年或一年以上;三是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四是被投资单位持续二年发生亏损;五是被投资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则第一、二、三、四种情况下的长期投资减值损失为临时性减值,这种投资减值将来还有可能再恢复,第五种情况下确认的长期投资减值为永久性减值,这种投资减值将来无恢复的可能。
六、资产减值的计量
资产减值在《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计量方法总而言之可称为比较选低差额法(简称比较法),先比较成本与市价两者,按两者孰低对资产期末进行计价,资产减值金额即成本高于市价的差额。具体的计量方法又可分为总体比较法、分类比较法和单项(个别)比较法。如坏账准备的计量原来可选用的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属于总体比较法,原可选用现在必须采用的账龄分析法属于分类比较法。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长期投资等减值准备的计量属于单项比较法。
在不同的计量法下,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可能不同,体现谨慎性的程度也不同。在单项比较法下,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可能最多、也最能体现谨慎性,而在总体比较法下各项、各类有关资产的成本与市价的差额可能相互抵销(有的市价高于成本、有的市价低于成本),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可能最少,相比之下,体现谨慎性的程度最低,而分类比较法介乎总体比较法与单项比较法两者之间。
七、资产减值在报表中的列示
资产减值在报表中的列示包括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列示和在损益表上的列示两个方面。资产减值在金融企业和在除金融企业和小型企业外的其他企业的报表上的列示不同。
在金融企业提取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各项减值准备”。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均作为相应各项资产的备抵调整项目,在资产负债表的主表中列示。资产减值损失在损益表上作为利润总额的一个扣减项目扣减,因而金融企业的利润总额在损益表上有所谓减前利润总额(扣减资产减值损失前的利润总额)和减后利润总额之分。
在除金融企业和小型企业外的其他企业,提取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时贷记各项减值准备,借记账户分三种情况: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和存货跌价损失记入“管理费用”账户,因其均为流动资产损失。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密切相关,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可减少此两项流动资产损失;长期投资减值损失和短期投资跌价损失以及委托贷款减值损失记入“投资收益”账户,因其三者均为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三项减值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账户,因其均为长期资产的减值损失,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关度较小,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对减少三项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于事无补。因此,企业的资产减值损失在损益表上分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投资损失分别扣减利润总额,分别作为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净额、投资净收益三个项目列示。
在除金融企业和小型企业外的其他企业,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单独编制一个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作为资产负债表的附表。将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资产账面价值及净值单独反映,而在以前是在资产负债表主表上反映的,现在的资产负债表主表上反映的只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净额,这是重要性原则的体现。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下象棋
- 玩火柴棒
- 2分钟的考验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 图形的剪拼
- 忘不了那一次委屈
- 玩军棋
- 心中的歌
- 画头像
- 接着画
- 人蚜大战
- 比长短
- 弹杏核
- 我和福娃看奥运
- 难忘的元宵节
- 乡镇工作总结乡镇干部个人工作总结
- 宣传部秘书个人思想工作总结
- XX年离退休干部工作处个人工作总结
- 中级职称评审个人小结
- XX年企业个人工作总结
- 县委办公室主任全年工作总结
- 离退休干部工作处个人工作总结
- XX年个人工作总结(小学教师)
- XX年度办公室副主任个人总结
- 平凡的教师:工作总结
- XX某老师个人工作总结
- 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个人总结
- 招标局 业务处总结
- XX年思想政治学习总结等四篇
- 县委宣传部长个人工作总结
- 国有企业改制后工商管理观念的发展
-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益
- 为什么说企业的核心要素一人是“复杂人”
- 浅谈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科学化发展的途径
- 对我国高校绿色MBA教育的思考
- 我国企业年金运营管理同质化原因及破解的策略
- 浅谈企业环境管理机制转换过程
- 论工商管理大类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
- 研究式教学法在MBA《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 企业UPM-Kajaani环境管理机制转换的具体过程
- MBA职业发展工作探讨
- 如何理解企业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
- 浅谈他组织状态下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
- 欧美MBA市场营销教育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 浅谈企业Walki-Pack环境管理机制转换的具体过程
- 《秦兵马俑》课文解读
- 《秦兵马俑》相关链接
- 《秦兵马俑》难句解析
- 《秦兵马俑》学习要点
- 我教《颐和园》
- 秦始皇陵概述
- 《秦兵马俑》学法指导
- 《秦兵马俑》好词好句好段
- 三游《颐和园》
- 秦始皇
- 给《颐和园》换个教法
- 《秦兵马俑》参考图片
- 秦始皇
- 秦始皇陵概述
-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