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大学生创新学习模式的建构

论大学生创新学习模式的建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21

论大学生创新学习模式的建构

"

[论文摘要]大学生创新学习适应信息网络时代的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观念、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创新,也就是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备协作与沟通的能力、创造力、善用策略和技巧、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学校和教师要进行跨学科课程建设,营造开放、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学习 模式建构

一、创新学习的含义与特征

“创新学习”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牛津、纽约等6家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的《学无止境》一书中,是针对全球存在的环境问题、能源危机等而提出来的。创新学习是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维持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维持学习是获得固定的见解、方法、规则以处理已知的和再发生的情形的学习,对于封闭的、固定不变的情形是必不可少的。创新学习是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的学习,主要特点是综合,适用于开放的环境和系统以及宽广的范围。

对于学校里的学习活动而言,有研究认为创新学习即创造性的学习,应具有质疑与挑战的精神;对各种知识能够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联系的能力;对各种观点保持开放的头脑;对一些思想、行为和结果进行批判思考的能力等特征。创新学习是一种优良的学习品质,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学习而言,应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协作与沟通的能力,表现为大学生能够在团队中进行有效地学习,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建议,倾听并回应别人的观点,对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能够坚持,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创造力,具有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能够产生新的想法,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够对问题的各方面建立起联系,具有冒险精神和实践精神,能够艺术地或科学地表达自己的创意。第三,善用策略和技巧,能够查明问题关键所在并设计可供选择的一系列方案,制订计划。第四,反思与评价的能力,能够对自己的学习不断进行反思、评价,善于总结、改进和提高,具有开放的头脑和发散的思维。

二、当前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

2.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没有太大改观。教学仍然是在教室里教师按照教材讲述,学生被动接受。由于教育者的权威身份,所注重的仅仅是学生对已有科学概念、命题、公理、事实、方法等的接受和理解,却不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创造条件让他们主动地进行科学实验、讨论、分析和论证。学习的内容也是教材里事先确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出问题的答案是确定的、唯一的,学生思考的结果必须符合事先确定的答案。这种学习实际上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学习”,学生丧失了对知识的好奇、理智的探索和精神上的愉悦。在这种传统知识观的影响下,形成了以知识传授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观和以学习客观知识为基本特征的学习观。学生被看成是不成熟的认知主体,是缺乏知识的,因而需要不断地掌握和积累知识,在教师的帮助、指导和训练下提高认识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剥夺了对知识进行独特理解、质疑和批判的权利,必须接受课本和教师的观点,所有的学习只是为了牢固掌握或运用所谓的客观知识。这种被动学习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对学习本身的厌倦情绪。

3.学生长期形成的被动学习习惯束缚了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大学生在经历了中小学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后形成了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如上课时课堂气氛沉闷,即使教师提出一些问题,也鲜有人认真思考和回答,往往等待教师给出标准答案。他们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记、考的学习模式,缺少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的意识。在教师要求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同一个问题时,有不少同学无所适从,不会与同伴进行协作和沟通。此外,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缺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不善于总结学习方法的优劣,不能建构所学各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大学生学习创新模式的建构

1.跨学科课程的建设。系统论研究表明,复杂的体系是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因素组成的。知识原本没有学科之分,而是一个整体。后人把知识进行分类实际上一定程度地割裂了知识间的联系。创新的学习方法冲破了学科之间传统的界限。这种学习方法是在多学科、多维度的互相补充的知识中开发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新的复杂的模式里,各种学科重新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网络中的各个链接点之间有着多重的关系。②通过这种模式,克服了单一学科的封闭性、非此即彼的局限性,而封闭性和局限性阻碍了大学生对各类知识的整合与建构、创新学习能力的养成、对真理的了解和传播。

跨学科课程的开设可以很好地促进大学生创造性学习。精心组织的跨学科课程加强了各学科知识点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在认知体系中建立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对课程进行有效规划,对教师的资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国的研究表明,跨学科课程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跨学科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创造性地把技术作为资源进行应用。跨学科课程的规划应该根据国家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实践和操作技能训练,对某一教学单元或模块所涉及的各学科的知识有一个更好地认识并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特征,建构学科间的联系,并确保跨学科课程并不减少各学科的独特性。跨学科项目可以培养学生以后发展所需要的广泛技能,包括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这就需要学校或学科点加强与社会有关行业的合作,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共同参与到科研、企业的具体项目中。跨学科课程的开设也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引进和培养跨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2.营造开放、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开放、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可以创建创新和创造氛围,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可能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正确答案不是唯一的,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并对每种方法所能达到的效果进行评价。 国内外不少研究也表明,好的教育应该鼓励学生提问、质疑、辩论、试验、自由地表达、批判地反思和勇于接受挑战,使学生有一种个人成就感,从创新学习中获得自信,鼓励他们更好地、更有创意地形成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创新学习”。大学生要彻底改变以往所形成的“被动学习”的习惯。要善于思考、提出质疑,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在获得信息后,能够进行整合、梳理、筛选和加工,创新建构整体的知识体系,对信息后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创新学习的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新龟兔赛跑
味道好极了
我最喜欢的玩具
我战胜了....
鸡蛋博士
两片黄叶
小小的乒乓球
八戒开店
姚姚和奇奇
诚实守信
我理想中的新石湾
乐于助人的小山羊
小乌见大污
我最亲密的朋友——
童年趣事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反思与创新构想
浅谈对大学校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教师激励方式的探讨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策略探析
面向研究型幼儿教师培养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改革
浅谈共和国6O年文学创作的理想追求
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改进高校德育
试论社会需求导向的法学人才培养
试论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失当分析及激励体制构建
我国高等教育(理工科)要面向需求进行改革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时期高校信息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
试论按照市场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夏夜多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