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工程类大学生技术哲学素养培育的意义及途径

浅谈工程类大学生技术哲学素养培育的意义及途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9

浅谈工程类大学生技术哲学素养培育的意义及途径

"

[论文摘要]技术哲学以人类改造自然的技术发展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是当今科技哲学研究领域发展迅速、较为活跃的一门学科分支。培育工程类大学生的技术哲学素养,是当前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背景下培养造就一大批“卓越工程师”的重要环节。明确工程类大学生技术哲学素养培育的现实意义、重点领域与路径选择,对于切实提升工程类大学生的技术认知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技术哲学素养 大学生 理论思维 创新精神

一、技术哲学素养的概念及其内涵

技术哲学是一门关于技术过程的根本观点和普遍规律的学问,侧重于对人类改造自然过程的总体性思考。作为独立学科分支的技术哲学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尽管相对于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而言它成型很迟,但随着技术要素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技术哲学已经成为当今科技哲学研究范畴内发展迅速、较为活跃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技术哲学素养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目前还没有十分准确的、被学术界公认的定义。造成这种现象的最重要原因,是技术哲学自身正处于飞速发展之中,其研究内容正在不断丰富,研究方法正在不断完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人们对技术哲学素养的探究,以发展的、批判的眼光审视技术哲学素养的形成、发展及功能价值,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哲学素养的体现。参照哲学素养的一般逻辑概念,技术哲学素养应理解为一定的技术哲学知识、技术哲学思维能力与技术哲学品格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体。而所谓工程类大学生的技术哲学素养,指的是工程类大学生的技术哲学素质和修养,即运用技术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去把握技术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从而能够在一定高度上观察技术现象,考虑技术问题,开展相关技术课题的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它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通过对基本的技术哲学知识的学习,形成正确的物质观、技术观,这是培育工程类大学生技术哲学素养的核心问题。二是高层次的理论思维能力与水平,主要表现为工程类大学生对技术发展过程应具有的高度抽象概括能力和客观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三是良好的技术道德操守,主要表现为工程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创优精神的培养,以及面对现代科技提出的伦理问题。

二、培育工程类大学生技术哲学素养的现实意义

1.高等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建设创新型国家” “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国家建设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是我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高等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紧扣时代主题,按照现阶段国家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从中外哲学家们对“哲学”一词的本意解释看,哲学是智慧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毫无疑问,哲学作为智慧之学,从产生伊始就是要给人们以智慧,帮助人们获得知识,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一切。而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哲学分支,技术哲学从诞生之日起便对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不可小觑的巨大作用。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引导广大工程类大学生以技术哲学的观点考察技术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审视技术的社会价值与负面影响,以便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发明创造活动,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2.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无论在体制和规模上,还是在质量和效益上,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培养造就拔尖人才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而造成这种窘相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教育,还需要伦理道德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等非专业知识教育。因此,培育工程类大学生的技术哲学素养,可以看作是高等教育界破解“钱学森之问”的重要尝试,对于提高我国工程类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增强我国科技人才的国际认可度,建设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工程类大学生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现实需求。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以机器生产为主要特征、使用强大动力机的近代体系迅速建立起来,技术进步之迅速是史无前例的。工业社会的极度扩展以及向信息社会的快速过渡,对社会成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数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只有具备了优秀的道德品质、过硬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作为自身成长的现实需要,越来越多的工程类大学生已经在有意识地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培育,包括哲学素养。而在现实生活中,广大工程类大学生在致力于自身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有关专业学习、择业就业等方面的困惑。一是广大工程类大学生在进行自身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面对前人积累下来的浩瀚科技知识,如何根据自身实际状况有取舍地加以消化吸收?二是在各门学科日益融合、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广大工程类大学生如何立足自身专业的学习,寻找切入点,尝试学术创新?三是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广大工程类大学生如何正确地选择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真正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学以致用”?上述这些问题,恰恰是工程类大学生技术哲学素养培育过程中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正是工程类大学生自身竞争力提高的过程。 "

<>

三、培育工程类大学生技术哲学素养的路径选择

培育工程类大学生的技术哲学素养,必须结合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和教育受众的实际状况进行。在新形势下,工程类大学生的技术哲学素养培育工作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开展基本的技术发展史教育,引导工程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史观。技术史、技术的历史学研究是构成整个技术哲学研究的重要知识领域,是技术哲学的基础,技术哲学应当是技术史研究的总结和概括。人类的技术发展史浩淼博大,记载着涉及人类生存的材料、能源、信息三大物质基础领域的重大技术事件及其相互联系,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关于技术发生、技术发明、技术管理等的历史经验,当然也记载了先人们在追求技术进步中遭遇的种种曲折与苦痛,以及理性的狂欢。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技术发展史上的许多技术发明家之所以能颇有建树,多有发明创造,这与他们深谙技术发展史、能够触类旁通有很大关系。因此,引导工程类大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回顾科学技术特别是技术的发展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作出新的总结,对于扩大工程类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技术哲学素养很有帮助。一方面,开展客观的技术本身的演化史教育,帮助广大工程类大学生系统地了解技术本身的演化兴替过程,特别是人类自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的三次技术革命中主导技术以及以主导技术为基础的技术群的更迭过程;另一方面,开展主体的技术概念的演化史、技术的认识史教育,帮助广大工程类大学生了解技术认识过程的曲折性,了解相关的技术概念的生成、发展、演化与嬗变。

2.普及必要的技术哲学知识,培养工程类大学生良好的理论思维能力。良好的理论思维能力,是工程类大学生必备的技术哲学素养,是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和理解客观事物,创造性地开展专业学习和技术研发工作的重要前提。掌握系统化、理论化的技术哲学基本观点、概念和原理,是培养工程类大学生良好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有助于他们在完成大学学业后用科学的、正确的、优化的技术思维、技术方法、技术手段开展技术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活动,服务社会文明进步,从而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哲学知识的掌握,不是对技术哲学概念、原理等死记硬背,不能把学习技术哲学变成死记一些脱离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脱离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和道德养成的哲学教条,而是通过对技术哲学概念、原理等基本知识的了解后进行独立思考,深入地理解和领悟其中的内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内涵,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来学习技术哲学。因此,应引导广大工程类大学生通过对技术哲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思维能力,即通过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技术哲学普及教育,广大工程类大学生可以使自己有一个善于获取技术知识、运用技术知识、更新技术知识的头脑,树立起立足实情、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思维方法,以及既能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又能摆脱陈旧观念和僵化思想束缚的创新意识。

3.弘扬良好的技术哲学品格,塑造工程类大学生高尚的技术道德观念。人类技术发展的历史早已证明,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在享受技术文明所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却发现其自身也陷入自己挖掘的技术陷阱中。绝大多数工程类大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技术开发、技术管理、技术咨询与决策等相关的工作,因此,有必要将工程类大学生技术哲学素养的培育纳入高校德育工作的范畴。除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以外,还应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帮助他们把握技术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和良好的技术道德观念。具体而言,高校应积极引导工程类大学生学会用技术哲学的观点审视技术,将社会价值分析理论、社会公正理论以及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精神与一切技术活动、技术行为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正确把握技术活动的航向,努力使技术真正成为人类的福音,而不是灾难。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可以通过科技活动、科技讲座、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发工程类大学生对所处技术社会进行哲学反思,对技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积极的思考,帮助他们树立生存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抛弃技术至上主义、技术决定论等片面观点,用全面、辩证、系统的观点审视技术变革,以及技术变革造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4.组织广泛的技术实践活动,提升工程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创优意识。技术过程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与此同时,科学理论需要技术实践的验证。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创新创业创优人才。“创新人才就是像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袁隆平、吴文俊、王选等那样,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攻坚克难,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掌握核心技术,勇攀科技高峰。创业人才,就是像创办高科技快速成长型企业的施正荣、邓中翰等那样,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创优人才,就是像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许振超、李斌、窦铁成等那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成绩。”创新、创业、创优“三创”人才的共同之处,除了在于他们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都具有刻苦钻研与开拓创新精神外,还在于他们能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需求,在技术实践中开展学术研究与发明创造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培育工程类大学生的技术哲学素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他们积极投身技术实践活动,在形式多样的技术活动中增知识、长才干。具体而言,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工程类大学生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工作,同时通过组织工程类大学生进行企业岗位见习、参与科研训练与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开展社会实践等形式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使他们在广泛的技术实践活动中增强创新创业创优意识,为国家繁荣富强、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局面贡献聪明才智。

四、结语

培育工程类大学生的技术哲学素养,是在新时期加强工程类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提高工程类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益探索。目前,此项工作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具体实施层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和技术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积极关注,做到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并重,切实为提高工程类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外婆桥
假如我有尾巴
春天的脚步
柳树
秋天
一件毛衣
我是一只小蝴蝶
找春天
小草
我是鱼痴
生命
我爱我家
水城枫泾
诗二首
2009-2010学年度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2009年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
2009年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六年级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班主任班务工作总结
中学2009年教学工作总结
2009年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2009年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09年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无公害蛋鸡养殖问题探讨
夏季产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养蛋鸡,巧节料
也谈察诊及治疗栏舍圈养山羊疾病的方法
家畜的近亲繁殖坏处多
以薏仁米外衣为主要原料的肉兔配合饲料研制与养殖示范
低聚木糖对蛋鸡生产性能、脂类代谢及生殖机能的影响
饲养价值极高的肉兔新品种——招宝黄兔等
简议牛羊舍饲圈养的技术要点
美国:限制对家畜注射抗生素
探讨下家畜们都会干的那些事
顺气孔插枝理疗家畜多种疾病效果好
肉兔新品种——赣丰野麻兔
圈养条件下狗獾的夜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
夏季谨防产蛋鸡猝死症
感悟“野”性美──《索溪峪的“野”》教学案例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案例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案例
探究阅读 实现自主──《索溪峪的野》的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案例
“四步迁移尝试法”教学模式简介──《索溪峪的野》教学案例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执教《索溪峪的野》有感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