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社会对账与会计信息质量(1)

社会对账与会计信息质量(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7

社会对账与会计信息质量(1)

内容提要: 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了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是造成会计信息虚假的原因之一,虚假和不完全的会计信息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的决策。新的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复杂的经济关系要求各个经济组织之间加强信息沟通,而社会对账是会计信息有效沟通的途径。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运用为实施社会对账提供了技术保障,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成本的增加、信息的安全性等问题。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信息不对称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就是使会计信息有用的特征,即会计信息所要达到或满足的质量标准,它是进行会计选择时所应追求的质量标志。[1]各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不尽相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把良好的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特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结构:将可理解性作为第一层次的质量,称为“与使用者相关的质量”,决策有用性是首要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主要质量,其中:相关性的组成要素是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的组成要素是可核性、中立性和真实性;可比性和一致性为其他质量;保证以上质量要求的约束条件是:成本效益性、重要性和谨慎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9年7月公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对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作了说明,框架将质量特征定义为是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

四项主要的质量特征是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我国在《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十三条,其中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六条:真实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从上述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中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不难看出,在会计信息的诸多质量特征中,真实性和相关性是首要质量。会计信息必须具备这两项质量,才可能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具有有用性。

真实性作为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它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对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即一项数值或说明符合它已在反映的现象——经济资产和债务,以及使得这些资产和债务发生变动的业务事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就是指会计信息应如实地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不能有任何歪曲,不能加任何主观成分。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进行会计处理所依据的原始凭证应该是真实的,凭证要反映经济业务的原貌;二是始终坚持最能解释经济现实本质的核算方法。

相关性指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使用者的决策,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预测价值是指过去和现在的会计信息能够通过提高使用预测未来的能力来影响决策;[2]反馈价值是指会计信息应该能够便于使用者证实或纠正他们早先的预测和期望。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相关性的判断标准是:当资料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件或者通过确认或纠正使用者过去的评价,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资料就具有了相关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根据掌握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决策,要求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全面相关的。目前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对未来信息的关注,信息使用者要求提供有关单位未来经济活动和有助于预测、评估单位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指标和相关信息。

然而,在市场活动中,由于交易者知识的有限性,搜寻信息需要花费成本,以及信息优势方对信息的垄断,信息不对称是一种普遍并长期存在的经济现象。信息不对称它是指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交易品的信息数量和质量不相等,通常表现为交易一方拥有较多的甚至完全的信息,而另一方只拥有较少的信息,从而可能导致信息弱势方交易决策失误,或信息优势方做出不利于信息弱势方的行为,即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

这种不对称在会计信息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3]

第一种信息不对称是所有者与经营者 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经营者掌握着大量的第一手会计信息资料,并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绩作出客观的评价。而所有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只能通过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绩。这样,在会计信息占有和运用方面,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所有者处于劣势地位。因此经营者出于追求自身效用、减少经营失败风险、避免自己被经理人市场淘汰等动机往往利用信息优势和制度缺陷来调整会计信息。

第二种信息不对称是企业管理者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作为信息的供给方——代理人是“内部人”,他们最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绩,通常会占有比较完全的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和主动地位;作为信息的需方——委托人是“外部人”,他们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过程的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只能通过代理人提供。管理人员就利用这种不对称的地位,拥有大量的私人信息,对报表进行人为的操纵,不断地进行收益和盈余调节,向市场传递不正确的信息。常见的方式有:在效益好的年份,对利润和资产进行隐藏,多计提各种准备,在效益不好的年份,释放各种秘密准备,弥补当年不理想的财务状况;或者利用掌握的内幕信息,掌握企业重大变更消息,为个人牟利。

这种不对称使企业财富不公正地为少数内幕交易者拥有,会扰乱企业的真实股价表现,增加投资风险,打击投资者信心,长期来看会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

第三种信息不对称是不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企业在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处理往往有多种方法进行选择,一旦选择了特定的会计方法会造成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偏向于某一特定的信息使用者,对这些特定的使用者来说会计信息满足了相关性的要求,而对于其他使用者则可能不相关。

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增加使用者的决策风险。

二、信息沟通与社会对账

(一)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是指意义的传递与理解。有效的沟通能够消除信息不对称。图1描述了一般情况下的沟通过程,这一模型包括以下7个环节。[4]

在此模型中沟通通道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口头、书面的,也可以是电子媒介等方式。但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支持性装置来传递信息,信息都会受到一些干扰因素(噪音)的影响。

经济生活中各个经济组织之间的沟通主要是对彼此会计信息的了解,这些信息不仅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而且还要包括大量的会计主体所处的环境信息、内部管理的信息(主要包括决策信息、预算信息、责任中心要求及履行情况),这些对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沟通方式是会计信息的拥有者将活动的结果编制成财务会计报告,利用新闻媒介等书面方式进行披露,信息的使用者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然而仅仅依靠会计主体披露财务会计报告是不够的,这种披露是单向的,通道也是单一的纸张模式,况且这种主动披露的真实性以及充分性值得怀疑。因此各个组织之间应该充分、准确地运用沟通模型,实现有效沟通。

(二)社会对账的含义

对账是信息沟通的途径之一。对账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会计账簿的记录进行审查核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账簿之间记录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根据这一规定,对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表核对四个方面。从这一规定不难看出,现行对账体系更着重强调单位内部的账目核对,这是一种狭义的对账。但如果仅仅做到了上述工作,还是不能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因为会计核算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正如《会计法》第九条中规定的“各单位必须要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信息使用者怎样才能确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所依据的原始凭证是如实地反映了经济业务的原貌呢?笔者建议扩大对账的范围,从以内部核对为主扩大到全社会的核对,即社会对账,这是一种广义的对账。

社会对账是相关的经济组织之间会计信息的核对,它既可以是各种具体数字的核对,也可以是行为活动的核对。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相核对、债权债务明细账余额与对方单位账面余额的核对就是目前已经普遍采用的一种社会对账方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关系越来越错综复杂,各种经济现象层出不穷,各个经济组织之间不仅有借贷关系、买卖关系、委托加工关系;还有投资关系、租赁关系、担保关系、寄售关系、税收缴纳关系。各个经济组织之间不再是孤独的,而是相互交织,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经济网络,共享资源。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持续、有序地发展,各经济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越来越重要。社会对账正是信息沟通的一条有效路径。

(三)社会对账的理论依据

会计恒等式和复式记账原理是实施社会对账的理论依据。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从宏观上看,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可以作为一个大的会计主体。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的存在,拥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是先决条件,而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都必然有其来源渠道。资产是经济资源的实际存在或表现形式,其来源渠道在会计上称为权益。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在数量上总是保持着相等的关系,这也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会计恒等式。从微观上看,根据所有权或控制权的原则,全社会的经济资源由不同的经济组织所拥有,相应地权益也就分别归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一个或多个经济组织的资产必然等于另一个或多个经济组织的权益。

一项经济活动的发生必然引起资产或权益要素至少两方面的变化,复式记账方法要求对一项经济活动引起会计要素变化的各方面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载,这样就可以将活动所涉及的各经济组织的记录进行核对,以证实活动的真实性。

(四)社会对账的买施

社会对账的基本目标是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消除虚假的会计信息,实现信息的充分披露,从而达到信息对称。[5]这就要求各个经济组织随时进行信息的沟通。社会对账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已经得到运用,但主要限于银行存款和往来款项的核对,其核对方式是通过人工传递对账单或通过函证方式进行,这种沟通方式由于沟通通道的限制和噪音的影响,使得其速度和准确性受到很大限制,而且结果还取决于对方能否受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对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脑和INTERNET为实施社会对账的提供了技术保障。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成为信息处理和传递的主要手段,它使得信息处理和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效率迅速提高,而成本则大幅度降低,为大容量的信息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如Web技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工具、网上搜索引擎等工具),使信息的浏览、获取、分析不再困难,网络页面数据在互联网上的传递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社会对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主动直接获取信息,提高对账的效果。新的技术导致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只要给网络内输入会计信息,任何地点的信息使用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在网上查询到相应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将能够直接满足各种使用者的需要,信息使用者能够在网上直接获得日常信息,并可从中提炼出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而不只是从信息提供者那里获得现成的信息,那些现成的信息往往带有信息披露者的某些偏向,直接获取信息还对信息披露者的偏向起到制约作用。

2.获取实时信息,提高对账的效率。计算机联机实时系统(On line Real-time System,简称OLRT)的出现与应用,信息的提供者通过计算机网络适时地将会计业务或数据在发生的同时存放在可供信息用户使用的信息库中;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联机(On—line)的方式,直接进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有效的选取、分析所需的信息,满足其决策的需要,不必再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之后,去获得那些业经综合的历史信息,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行、企业的生产部门、人事部门)直接采集,而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也可根据授权,通过Internet从系统直接获取信息。

3.获取多样的信息,扩大对账的内容。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储存设备所具有的强大储存功能几乎能够满足一个企业披露任何会计信息容量的需要,而且不会受到信息形式的限制。提供的信息不仅有传统的表格式信息,还可能出现图像化以及音讯化的信息,从而不仅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及时性、多标准性、多样化和多面性的要求,还能满足使用者对信息、在视觉、听觉、美感、动态等方面的种种要求。实施社会对账所需要的数据资料、非数据资料都将可以从网上获得。

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的网络化,大大提高了对账的速度、丰富了对账的内容。企业所有的会计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递送,社会对账的实施者只需要拥有一台电脑和标准化数据接口,就能够获得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五)社会对账的局限性

通过互联网实施社会对账一方面实现了信息对称,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会计信息的虚假,减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信息成本的增加和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完整。

1.信息成本:现实的经济是不完全竞争经济,这种市场经济结构不具备完全竞争理论所提出的信息充分的条件,因此有用的信息是稀缺的经济物品。[6]会计信息是由不同的会计主体生产出来的经济物品,它不可能像空气一样是不需要人们的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自由物品。对于特定的、理性的经济主体来说,他必须通过劳动才能获取所需信息,这种劳动是一种经济行为,自然存在成本问题。社会对账的范围越大、频率越高,其所花费的信息成本就越高。因此成本效益原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社会对账的施行。

交易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企业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内部化而减少交易成本,扩大组织规模可以降低搜寻交易对象的成本。各类会计服务公司、咨询公司不断出现,这种专业化的劳动可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从整个社会角度看,这比各个经济主体分别搜集信息来得经济,因此,信息服务的产业化可以降低全社会的信息成本。

2.信息的安全完整:网络环境中,会计信息的传递借助网络完成,如何保证信息从传递到接受整个过程中的真实性、可靠性,成为摆在会计人员面前的又一道难题。网络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再存在,从而使网上信息的真实性由于缺乏有效的确认标识而受到质疑。企业的部分会计信息属企业重大商业机密,社会对账的实施者能够直接掌握企业大量的会计信息,同时也掌握了企业的商业秘密,如果泄露将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进入网络以后,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更大的挑战,连入Internet网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凭借网络而合法地获取网上任何一家企业的信息资源。会计数据在跨地区、跨国传输过程中,随时可能被竞争对手和专门窃取商业秘密的机构通过捕获、查卡、信息轰炸、电子邮件轰炸、违反义务条款等方式非法侵入网络,窃取数据或破坏数据,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同时电脑病毒也会影响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病毒除了通过软盘、光盘、磁带等途径进行传播外,现在又通过网络环境进行传播,而且在网络环境下隐蔽性更强,破坏性更大,传播速度更快,不仅能对会计数据进行毁灭性的破坏甚至破坏电脑硬件。

参考文献:

[3]陈敏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 (12)。

[4][美撕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5]张文贤。会计理论创新[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6]韩建新。信息经济学[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景
影子
蜡笔
我爱我的家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小雨点
黄叶
一束百合花
月亮船
谁在哭
我是一片秋叶
“园丁”真好
妈妈的爱
如果我有一对翅膀
怎样写研究调查报告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格式
毕业论文指导的内容和方法
简单求职信的格式和布局
如何制作一鸣惊人的个人简历
计划的写作方法
国庆节演讲稿写作要点
解析求职信写作方法
概述制作简历包括的四部分
大学毕业生如何书写自我鉴定
制作求职简历的六点技巧
写好自我评价的三个关键点
写入党申请书常见的六点错误
如何写一篇合格的自我评价
电子求职信写作技巧
关于物权行为理论的法学方法论思考
隐私权与新闻自由(中)
试论物权行为理论的几个问题
物件损害责任的体系位置
论时效利益放弃方式中的“债务承认”
试析法律行为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永佃权融资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其当代启示
当代侵权法比较研究(四)
试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
论民事诉讼自认制度
论民事赔偿与死刑的限制适用
浅析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新分类-兼论与物权行为理论的关系
网络侵权案件的侵权行为地管辖依据评析
人才培养,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浅析民事诉讼再审程序
在探究体验中学会反思──《和时间赛跑》教学案例
一石激起千层浪──《和时间赛跑》教学案例
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
《检阅》课文结构
《检阅》学习要点
《检阅》词语解释
《检阅》课文中心
《和时间赛跑》教学课例
《检阅》语言感悟
《检阅》句子分析
《检阅》课文题解
与情感相约 和时间赛跑──听刘爱滋《和时间赛跑》一课教学评论
《和时间赛跑》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检阅》近义词反义词
《检阅》多音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