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市场需求视角下大学外语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析市场需求视角下大学外语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析市场需求视角下大学外语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

[论文摘要]文章从市场需求的视角出发,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外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大学外语教学要与市场接轨,应根据就业市场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及时调整。文章指出了目前大学外语教学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构建多维立体的教学模式。文章认为,该模式可以提高大学外语教学的实用性,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步伐。

[论文关键词]市场需求 多维立体教学模式 大学外语教学

一、调查结果

对于单项选择题“单位对应聘者外语能力的要求如何?”有8%的受试者选择“英语能力出色”;40%的受试者选择了“英语能力良好”;34%的受试者选择了“英语能力一般”;18%的受试者选择了“无要求”。对于单项选择题“在招聘中外语等级证书的分量如何?”21%的受试者表示外语等级证书在人才招聘中是录用的必要条件;59%的受试者表示单位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已获得外语等级证书的应聘者。对多项选择题“单位最看重应聘者哪些方面的英语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几个备选项中“口语沟通能力”最受重视,有69%的受试者选择了这一选项;位列其后的分别为“文献阅读、整理能力”(占50%)、“听力、翻译能力”(占41%)以及“信函、报告写作能力”(占37%)。对于多项选择题“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主要欠缺哪些外语能力?”有75%的受试者选择了“口语表达能力”;有58%的受试者选择了“与职业相关的外语知识”;26%的受试者选择了“文献资料阅读、翻译能力”;而选择“信函写作能力”这一选项的受试者最少,占总数的24%。对于“单位考查应聘者外语能力的手段”一题,按受试者选择频次由高至低排列,分别为“查看相关等级证书”“口语交流”“个人能力展示”“笔试”。

二、调查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市场导向的作用不明显,许多毕业生的外语能力与就业市场的要求相距甚远。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的脱节,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并对其未来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外语教学领域存在的几个问题应当得到重视。

1.大学外语教学缺乏基于市场的教学理念。目前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社会所需、所用的人才”,为了使毕业生实现“从课堂到岗位”的顺利过渡,除了常规的理论知识教学外,各高校在专业课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专业课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大学外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还没有完全体现这一变化。多数高校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许多大学外语教师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只关注自己所教授外语学科的价值,缺乏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的考虑与规划。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也常陷入误区,许多教师过于追求“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将注意力集中于外语基础知识的灌输和反复操练,而不关注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市场导向下的教学效益,违背了高等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初衷。

2.大学外语教学缺乏基于市场的课程设置。各高校的类型和教学宗旨不同,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应当与本校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联系起来。各高等院校有必要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再开发,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目前,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大学外语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共开设四个学期,每学期约50~60学时。在课程结构方面,大学外语通常开设于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这种课程设置的优势在于其能够与学生的高中英语课程有序衔接,但其缺点在于学生的大学外语学习与就业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学生在进入大学

三、四年级后,只能通过选修课、自学等形式进行外语学习。而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外语类选修课开设较少,课程设计不合理,无法满足大

三、大四学生在就业前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许多毕业生虽然在大

一、大二时已经通过了英语

四、六级考试,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但经历了两年的英语空白期后,对英语的掌控和应用能力大幅降低,因此难以达到市场需求的标准。

3.大学外语教学内容单

一、方法滞后、效率较低。目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大学外语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千篇一律,教学方法也大致相同,难以体现学校和学科特点,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虽然近年来教育科技有所发展,多媒体等教学设施被逐步引入大学外语教学,但多数课堂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依然陈旧,学生在课堂中大多是被动的听与记,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锻炼和提高。此外,通过学生访谈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大学外语教材缺乏针对性,内容理论性强而实用性差,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重外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将通过外语等级考试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提高,教学效率较低,难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 "

三、构建大学外语多维立体教学模式

建立大学外语多维立体教学模式意味着打破传统教学的单一平面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展开教学。多维教学模式从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出发,注意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支撑和渗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旨在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培养人文素养高、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1.课堂讲授+双边互动+多媒体辅助。在理论教学中,优化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活动由单边向多边转变,将被动传输知识变为主动建构知识,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效用的最大化。大学外语教学也不例外。成功的外语课堂不是机械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兴趣、掌握知识、培养思辨能力。有人将师生互动简单理解为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将多媒体教学等同于“黑板到白板”“书本到幻灯片”的转移,此类教学改革过于表面化,究其实质仍然是单一平面的教学模式。大学外语教学应打破空间、身份的局限,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帮助下,以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其学习需求。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以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监督者、指挥者和评价者身份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大学外语教学活动。学生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角色的转变,参与到学习材料的选择、课堂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案的制作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中来。讨论法、情境模拟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积极交流和学生间的竞争合作,可以为枯燥的理论教学增添趣味,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

2.合作学习+网络学习+自主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学外语教学的作用,是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并辅以课外学习和自主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外语教学效率。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是认知过程中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从所拥有的信息中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而学习者对意义的主动构建离不开与他人的相互协作。因此,大学外语课堂上辩论、演讲、对话练习、话题讨论、角色扮演等丰富教学活动的引入,正是为了促进学生间的协作,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掌握外语知识、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实现学习目标。而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交互式活动则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学习空间和更为便利的学习条件,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多向的信息交流,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大学外语教学应科学地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为学生提供合理、有度的学习自主性,从而实现教育的民主化。此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学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这不仅要求学习者拥有指导和掌控自己学习的能力,也要求教育机制给予学习者适当的自由选择宽容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迎合市场需求、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也是高等教育培养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自律性的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是实施素质教学、推动学习者终身发展的关键。

3.专业外语+特色讲座+第二课堂。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只依靠课本内容和课堂时间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想让学生对外语学科知识由“认识并接受”上升到“掌握和应用”,就要改变目前外语教学“重输入、轻输出”的现状。在市场需求导向下,单纯依赖课本的大学外语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对实用性知识的需求,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大学外语教学应向学生的专业靠拢,与就业接轨,体现教学的特色性和实用性。外语教学应打破课堂、教材的禁锢,跟随时代步伐,实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在增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学校应注重实现基础外语与专业外语的对接,建立一支“外语加专业”能力卓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开设选修课、举办特色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开展实用性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第二课堂可以以外语技能大赛、模拟情境表演等丰富的形式开展,选修课和特色讲座的设计也应本着实用和与时俱进的原则,为学生提供感兴趣且与就业紧密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校内实践教学通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生与社会交互,能够实现优秀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开阔眼界、锻炼能力的平台。此外,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学生实践能力评测、实践教学成果展示等途径提高学生对外语实践能力的重视。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需求应该与市场的需求形成一根链条,即学习者在市场需求的视角下,通过外语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来提高其市场适应性,增强其求职竞争力。构建大学外语多维立体式教学模式,旨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构建真实有效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优化,使大学外语教学实现课堂与市场的接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步伐。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熊刷牙的故事
森林迷宫历险记
爱吃糖的小猪
老虎买了大白菜
小白免和小灰免
豌豆和香蕉
请用环保袋吧
磨刀石
哈·奇米斯历险记
秋婆婆的颜料
小猫做美容
贝贝系列之一丛林遇险
老鹰捉小鸡
《小木偶的故事》续集
贝贝系列之二回家遭难
小学一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上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计划总结
《哲学与人生》课教学工作总结
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总结心得
物理八下期末复习总结
2012年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地理教学总结与反思
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北京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
对当前蒙自市农村动物免疫工作的思考
泥鳅的人工养殖
家畜胃积食的综合防治
物联网养殖业前景看好
家畜寄生虫学图片及多媒体库的建立和应用
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天然草场土壤、牧草中重金属含量对放牧家畜的影响
科学活动:认识常见的家禽和家畜
从事养殖业“十注意”
浅谈家禽易发病及其防治
关于预防兽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几点思考
夏季谨防家畜“苜蓿病”
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马类家畜弩巴贝斯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让思维与想象碰撞出火花──《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实录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实录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实录
关注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评析
《威尼斯的小艇》课堂实录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及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 张扬个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片断及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实录与评析
巧设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案例及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