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高职院校大学生“三生教育”的现状、意义及对策

试析高职院校大学生“三生教育”的现状、意义及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高职院校大学生“三生教育”的现状、意义及对策

"

[论文摘要]文章从社会、教育自身以及学生三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缺乏“三生教育”的现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实施“三生教育”的意义和对策,从深入探讨“三生教育”的理论基础、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构建大学生“三生教育”的保障机制等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实现大学生“三生教育”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三生教育 现状 意义 对策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简称。是通过协调各种教育资源的力量,使受教育者在各种场景中主动或潜移默化地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类主体认识活动和实践,也是让受教育者将教育者理念内化为信念和外化为行动的过程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生命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力量,让受教育者认识世界上的一切生命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自己和有生命的物体,进而发展和完善生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生存教育是通过教育力量,帮助受教育者掌握在社会生活中的谋生技能,学会在各种环境中,包括危险环境能生存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生活教育是通过教育力量,帮助受教育者懂得利用自己的生存技能去处理各种各样的生活事务,能够和谐而幸福地生活,从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三生教育”的现状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是处于自我意识觉醒、个性自由张扬的黄金时期。他们掌握的信息有时远远多于教师,且快于教师,教师失去历来拥有的信息优势;他们见多识广,思维异常活跃,富有创造性,能够迅速吸收和体会新事物。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挫折,没有尝试过生活的艰辛,家长包办的太多等。所以,他们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对生命困惑”“生存弱化”“生活迷茫”等问题。

高职院校作为承担高等教育的场所,不仅要用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专业技能塑造人才,满足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还应当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的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目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高等教育的这种功能的发挥:一是社会因素。社会中存在的自杀、他杀现象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高职院校危机事件也在增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包括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包括社区、单位、农村管理等,就业方式有自主择业、创业、报考公务员、到民企就业等,利益关系包括多种形式和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等,导致生存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增加,生活迷惘不断呈现。二是教育因素。教育对生命的弱化和功利化,忽视人的灵魂塑造和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三是学生的因素。学生由于面临着严重的学业、就业压力,心理问题比较多。

二、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开展“三生教育”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宝库。“三生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体现了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人生教育与现代教育价值实践的有机统一。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开展“三生教育”,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从德育角度充实我国高等教育。

2.有助于为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提供理论支撑。“三生教育”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按照规律来推进、引导和教育,能够帮助个体实现品格塑造和行为养成。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三生教育”新规律、新方法的探索和总结,形成新思想、新理论,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二)实践意义

1.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对高校的基础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核心要求。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心理方面正处于走向成熟又不成熟的时期,自主意识、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情绪波动性大;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情感方面,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对客观环境反应强烈,不易控制情绪,容易冲动,具有较大的反复性,当学习、生活、工作、就业创业遇到困难、阻力或不被理解时,常会产生自暴自弃或伤害他人的消极、颓废情绪等。“三生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关注人的生命、生存、生活为主要内容,切实解决人的实际需要,关注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幸福、全面地发展。

2.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高职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学校、社会和家庭各方力量,从制度和政策层面构建一套科学的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三生教育”问题的工作方案,并将其落实为具体的工作行动,激发高职院校大学生正确对待人类生命、生存、生活的理论认知和行为实践,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有序、协调发展。

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和谐校园的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里出现的各类危害人的生命事件,已成为影响和谐校园构建的突出问题,它严重影响大学生个体的成长、成人和成才,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关系构建造成严重恶劣影响。“三生教育”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为出发点,目的就是教育和引导高职大学生如何恰当地处理好个人与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是构建文明和谐舒适校园环境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是实现学生身心和谐、主客体和谐、他己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要求。 "

三、解决高职院校“三生教育”的对策

(一)深入探讨“三生教育”的理论基础

人不仅要认识、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存在,而且要发展生命,提高生存能力,实现生命的价值。以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为指导: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人只有积极主动地为他人生活,才能开拓性地为自己生活;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真正实现生命意义的人;人活着不仅为了自己的生活,也为了他人的生活。吸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生命、生存、生活价值的积极部分,如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人的生存不仅与自身有关,还和自然界以及其他存在物密切相关;人类从自然界来,不可能超越自然界而独立存在,人也不可能脱离人类社会而单独进行生产和再生产,人的存在是一个维持人与人类的延续与繁衍、创造世界的过程;生活中无处不充满着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信有礼、夫妻恩爱、家庭和睦、邻里互让等人间之美,都是传统文化精髓在此的完美显现,做到古为中用;吸收西方生命哲学思想的精华部分:对于西方文化中有关生命、生存、生活意识的理论应该采取积极扬弃的态度,吸收其好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去其消极因素,做到洋为中用。从扬弃的角度分析:西方文化注重的是个体幸福,合理地、积极地、充分地享受人生。注重个体幸福的深度和广度等人本主义生命观念,应该为我们所学习和借鉴,而宣传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等消极颓废的生命观念,应加以鞭挞。结合中国现代的特点,积极探讨和揭示大学生正确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三生教育”

开展“三生教育”要从高职院校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三生教育”可以和课程教学、闲暇教育、专题讲座、党团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生涯规划、创业与就业指导、专业实习实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师参与“三生教育”的积极性,增强“三生教育”的效果。例如,可将“三生教育”与学院的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构建大学生“三生教育”的多维教育网络体系,形成教育合力,推动“三生教育”的发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三)构建大学生“三生教育”的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构建“三生教育”机制中,既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又要着眼于高职院校的校情、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等,建立长效机制,使“三生教育”落到实处,并在整个社会形成传统,在全体成员思想上达成共识,行动上养成习惯。高职院校大学生“三生教育”保障机制,应包括对学校、政府、社会团体、社区、企业和家庭等现有教育力量资源的结合机制;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科学的考评机制建立等,真正使“三生教育”切实可行,确保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现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教育。

1.建立以政府牵头的现有教育力量整合机制。高职院校大学生“三生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广泛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可操作性,需要各级政府在理念上引起高度重视,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确确实实加强领导,达成一致观点,高职院校、社会团体、社区、媒体、家庭、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是系统最重要的几方。各级政府作为领导协调这项系统工程的一方,应把“三生教育”的实施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确定讨论和开展的时间,把开展和落实情况列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重要考核评价指标。由省教育厅党委牵头总抓,安排一名领导主管,制订“三生教育”全局性、长远性、指导性的计划,负责政府与各高职院校、社会团体、社区、媒体、企业、家庭进行沟通与协调工作,及时掌握和控制整体计划的实施;各政府职能部门要根据教育厅的计划,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做好经费、教学、服务、科研、人员等方面的考核,为高职院校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提供政策性支持和机制保障;各高职院校、企业、社会团体、社区、媒体根据政府的指导性、纲领性意见和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三生教育”具体实施方案、进度计划和经费帮扶计划,并将具体实施方案的开展情况和结果及时上报和反馈;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对各高职院校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全局的政策性、程序性指导,开展实地调研、评估或督查。通过系统的建构,使各高职院校对“三生教育”机制有深入了解,明确职责,为机制的顺利运行提供保障。

2.建立高职院校“三生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保证高职院校“三生教育”的作用落到实处, 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要在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建立追求社会效益的公益性、互助性、群众性的“三生教育”基金。政府、高职院校、企业、社会团体、社区要建立起形式多样的筹资渠道、主体多元的资助体系,可以采用各级政府出一点,学校办学经费出一点,社会团体、社区、单位、企业、家庭和个人资助一点,发动有成就的、有追求的校友赞助一点等办法,建立起长效“三生教育”基金,同时建立相应的基金管理制度和保值增值机制,保持“三生教育”基金持久有续地运作,为长效的“三生教育”机制的构建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3.建立高职院校“三生教育”效果考核评价机制。“三生教育”的评价既是对“三生教育”有效性的评价,也是对学生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评价。建立高职院校“三生教育”效果考核评价机制,高职院校“三生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样应遵循学校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规律。首先,制定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等“三生教育”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其次,设定大学生“三生教育”评价项目、评价方法、评价计划,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大学生“三生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再次,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三生教育”评价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评价材料作出分析和判断,最后形成评价报告。另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参与权、表达权、建议权、监督权等相关权利得以保证。通过有效宣传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主体参与和监督意识的觉醒。

(四)不断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是开展“三生教育”的重要人员保障和基础。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高职院校“三生教育”工作者培训,将“三生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势与政策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专业实验实训紧密结合,保持内在的统一性;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增强对“三生教育”的科学认识;培养教育者的亲和能力,增加从事“三生教育”教育工作的吸引和认同行为,增加学生的认同感、提高教育的影响力。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研究学生、理解学生,做到与学生心灵相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做学生的贴心人、暖心人、引航人和摆渡人,注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做到真诚关注、关爱、关心和关怀学生,帮助学生成长。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想成立基金会
茶水变墨水
我们的教室别有洞天
我的教室
老鼠开会
龟兔赛跑(续)
家乡的变化
《最后一头战象》的江滩回忆
缩写《小英雄雨来》
续写《穷人》
一次采茶活动
感悟生命
我最崇拜的人——清洁工
改写《寻隐者不遇》
母亲的爱
浅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试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
浅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析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浅论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构建
关于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美国、日本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比较
浅析高职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和“四动”法
基于构建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组织运作机理的思考
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浅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浅议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
浅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探讨
试论如何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