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解析

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解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7

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解析

"

论文摘要:社会责任感是衡量大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如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重个人前途、轻社会理想,等等。其原因有社会环境误导、学校教育轻视和家庭培养缺位等。为此,应采取优化德育课程、强化社会实践等策略。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教育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社会责任感无疑是其应具有的核心素质。然而,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有必要对此加以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现状

1.重自我价值,轻社会责任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不同的价值体系与道德标准相互碰撞与融合,冲击着传统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和效率优先的原则,使得个体追求自我价值最大化成为首选,社会责任感在日渐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显得苍白无力。大学生的价值理念还在不断形成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社会消极思想所影响。当自己的利益与集体或社会利益相冲突时,在价值取向上,他们往往把个人的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缺乏自愿为社会承担责任的精神。

2.重个人前途,轻社会理想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正确的理想信念的选择是思想和行为的指路明灯,它在其成长和成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追求的,他们渴望成功并为之努力拼搏,但也有少数大学生认为理想虚无缥缈,现实才是具体可信的。他们甚至将“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挂在嘴边,想问题、做事情谈条件、讲回报,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对个人前途发展和幸福指数关注过多,忽视了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 他们将理想局限于个人的范畴之内,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不能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有机地统一起来。

3.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长大的,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的政策使他们从小就享受着宽裕的物质生活。西方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在社会各个层面蔓延,养尊处优的不良心态促使他们注重物质享受,贪图享乐。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提前消费、今朝有酒今朝醉等思想被一些人接受。他们注重物质享受,忽视道德理想,对政治漠不关心。

4.重金钱崇拜,轻事业奋斗

义利观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行为举止有着规范和导向的功能。正确的义利选择对人生价值实现和责任担当极其重要。而在部分大学生心目中,金钱才是评判个人成功的标准。对金钱的刻意强求,扼杀了正常的情感需要。对金钱的盲目崇拜,会迷失自我,使人缺失了作为“独立自主的人”的人格。

二、原因

1.社会环境的误导

社会环境的误导是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重要外在原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西方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长期的“西化”和“分化”,如强调个性解放和及时行乐等,这种社会思想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第二,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市场经济的自由、平等和竞争性使人产生了利己、个体本位和物质至上等不良思想,导致大学生失去了对他人的人文关怀。第三,网络信息的负面效应。网络信息中不健康的成分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不良影响。第四,法律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投机取巧和腐败分子利用法律漏洞和舆论软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和公民道德规范。以上这些都对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学校教育的无力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实现。高校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阵地,但效果并不显著。首先,学校责任感教育与社会脱节。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局限于书本知识,缺乏必要的知行结合。其次,教育的方法单一。教师教育方法僵化,内容空洞,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安排上注重专业知识而轻视人文修养的培养。再次,教育者职业素养有待提高。“今天的老师用昨日的教案教育明天的学生”。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对本职工作不负责任。如果教师在承担自身责任方面率先垂范,会对大学生自我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责任感教育的评价不完善。高校德育课重智力成绩考核,轻责任情感和意志的养成,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大学生虽然在责任认知上与主流价值取向基本一致,但在责任践行上出现了偏差。

3.家庭培养的缺位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内容的偏差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呈现“超重现象”。 父母出于对子女的喜爱,承担了本不该他们承担的责任。对孩子严加看管,造成子女独立自主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子女出现责任“失重”。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和自我负责的态度,很少有回报他人的愿望。此外,受家长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在子女自我发展过程中,父母过多干涉子女的选择。一些父母对子女的成才期望值较高,再加上不及时和没有有效的沟通,导致家庭关系不和谐。

4.大学生自我意识薄弱

大学生作为责任行使的主体,自身原因是责任感缺失的本质所在。一是大学生对自我的社会角色定位不准确。大学生因自身认识、分析和评价能力有限,很难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对出现的问题不能有明确的判断,不能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责任。二是大学生心理不够成熟。他们处于走向成熟而又不成熟的转折期,“心理断乳”和“情感风暴”是典型写照。内心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又极易受到他人和外界的干扰。获得成绩就自信满满,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怀疑自己。感情容易冲动和变化,自制力较差。三是自身意志力薄弱。大学生敢于面对问题又回避现实困难,害怕处理复杂事情。不能克服在承担责任过程中长期面临的困难和挫折,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缺少持久的意志力。 "

三、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1.优化德育课程

首先应发挥德育课程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感中的主渠道作用,明确责任感教育在课程中的地位。德育工作者要转变思路,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责任体系,努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贴近教育对象、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其次,要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处理好德育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关系,坚持多用正面激励的原则,把握规范教育与发展教育的分寸,化解学校正面教育与社会不良现象之间的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独立人格与心理依赖之间的矛盾、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引导大学生做到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

2.在专业教育中渗透责任感教育

责任感的培养绝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的职责,专业课教师也应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渗透对大学生责任感的教育。专业课程是大学生在高校教育中的主要学习课程,专业课程教师与大学生接触更为频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更为了解,专业课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他们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而且更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专业课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的培养。一名专业技能精湛的老师固然让学生敬佩,但如果在专业教学中他们能有更多的人文关怀,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宽广的胸怀则会让学生更加尊敬。引导学生将做人和做事结合起来,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成长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净化网络媒介

网络媒体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工具,给大学生责任感带来了极大冲击,正在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网络信息管理部门要净化网络信息环境,加强技术监控,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入和流传。要加快网络立法建设,对没有触及法律的网上不道德行为,要借助网络舆论进行道德谴责,以便在网络上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育人氛围。提高学生选择、处理、分辨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批判地吸收及合理地利用网络。

4.强化社会实践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问题。社会实践作为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纽带,是促进其社会责任认知、责任感受和责任适应的有益方式,是将责任感内化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应通过社会实践,了解、接触和体验社会,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对社会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大学生能在亲自参与中体验真爱,感悟亲情,学会感恩,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无形中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使命。但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从组织到活动本身,社会化、制度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缺少社会力量的关注和支持,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齐心合力,用科学的目标、合理的内容、完善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提高实效。

5.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志愿服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责任品质方面更为直接有效,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最有效的途径。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本身的发展,特别是思想品质的提高、专业素养的提升和社会经验的获取都有一定帮助。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需要强有力的引导和组织,也需要一定的条件,要想取得持续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育人效果,高校团学组织还要提高“三下乡”、“三进三同”和“四进社区”的参与度,将义务劳动、扶贫帮困、勤工助学等活动常态化,形成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月夜
雨趣
南山公园变了
小草赞
美丽的长江
雪花
多彩的小湖
夏天的快乐
春天
夏天的西湖
月光
小兴安岭欢迎你
春雨
秋游
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上学期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政治教研组工作总结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总结
高三英语教学总结
2008年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美术教研组工作总结
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高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美术总结
美术科组工作总结
浅谈池塘条件与养鱼水质
牲畜安全越冬措施要点
浅谈职业中学畜牧养殖专业
尤轩宇:证券客户经理养猪
网箱养殖黄鳝收益大
茶在养羊中的作用
摩洛哥山羊爬树只为果实
“养猪环保”神话是这样创造的
规模化养猪场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养猪致富:不喂饲料 只喂牛奶
三股势力助推畜牧业信息化腾飞
雇主要学会“养鱼”
规模养猪 慎防早春猪流感
提高规模养猪场经济效益关键技术
养殖奶山羊 四季发“奶”财
重逢小树林──《唯一的听众》后续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后记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相关链接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让世界充满爱──读《别饿坏了那匹马》后感
老师,也要学会倾听──教《别饿坏了那匹马》后感
一石激起千层浪──谈《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的小练笔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别饿坏了那匹马》听课有感
理思路,说故事,提品位──《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感悟
就这样被感动──《别饿坏了那匹马》听后感
“香甜甜”的滋味──《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案例
《别饿坏了那匹马》课后反思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