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浅析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析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

论文摘要: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面对我国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现象,应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对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增强教师的生命意识;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网络;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 现状 对策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德国著名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他认为,教育不应仅传授知识,还应体现生命的内涵。

我国的很多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生命教育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学者吴兰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受教育者学习并掌握生存的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人文关怀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受教育者激活与生成对自身、对他人和对其他生命的尊重、敬畏与热爱之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提升受教育者的生命价值,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学者王平认为,“生命教育不仅要教育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人认识生命的本质,创造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生命教育不仅是对自我生命的关注,还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不仅是对人类生命的关注,还是对一切自然生命的惠泽;不仅是对今日生命的享用与重视,还是对明日生命的发展与期望”。学者张娜认为,“生命教育追求的是生命观变革下的整体教育观的变革,它以生命为基点,围绕人的三重生命(自然领域的自然生命、社会领域的社会生命和文化领域的精神生命),开展相应的关爱生命存在教育、生命的丰富社会属性教育和生命精神教育”。

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把生命看成是最具活力和存在意义的根本,任何心理因素和困难都不能阻碍或中止生命的存活;二是教育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死亡,当生命受到来自不可抗拒力或疾病的威胁时,要树立健康理性的死亡态度,要设法自救和配合治疗,不要失去存活的信心;三是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应认识到生命的存在就是生命价值的体现,只有生命存在,才有可能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价值和意义,从而使大学生能够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并且热爱和尊重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生命教育在取得显著的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详细分析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寻找合适的解决对策。

1.对生命教育认识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高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看,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成绩往往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大学生具有人格发展不完善、抗压能力差、心理脆弱等共性特点,对于学业、就业、经济、爱情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方式,面对挫折和困难容易怨天尤人,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甚至出现漠视自身生命、轻视他人生命的情况。大学生中存在的生命意识淡薄、漠视生命以及对生命缺乏应有的尊重等现象,与生命教育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生命教育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2.缺乏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薄弱

由于受传统文化思想及现实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尚缺乏专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机构和教师,其他的任课教师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生命教育的意识和有关工作经验。而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会直接影响着生命教育的效果。为此应设立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提高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这也是开展生命教育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3.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缺乏沟通

生命教育是一项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任何一方力量的缺失都会影响到生命教育的效果。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系统的生命教育理论知识,回到家中,父母、亲人对待生命的态度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而社会教育则能让他们把在学校和家庭中学到的关于生命教育的知识进行整合。正如有研究者所言,“在家庭小范围内接受的生命教育只是局部的,是不完整的,只有到社会这一广阔的天地中,才能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知得 更直接、更深刻、更生动,才能够接受到更全面的生命教育”。学校、家庭应与社会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以弥补生命教育的不足,使生命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

三、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

1.加强对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应转变思想认识。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学校不应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还应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尊重和关爱学生,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其次,教师、家长和社会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性的指导;家长应利用各种日常生活事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学生应在社会中对生命教育的知识进行整合。

再次,推进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应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角度出发, 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的力度,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了解生命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确保生命教育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2.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增强教师的生命意识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将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日常生活事件相结合、与相关学科相结合,充分阐述生命的内涵,使大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防止学生产生不健康心理。

在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需要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师需要拥有深厚的生命教育理论知识,并能运用生命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高素质教师能较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能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并能将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中。

因此,应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能力。只有教师本身具备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才能将学生培养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和珍惜生命的人。

3.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网络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发挥家庭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从幼儿阶段开始,就应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从小就懂得珍爱生命,形成健康的人格。家长不仅要做珍爱生命的表率,而且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使孩子学会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在这里每个人都同时扮演着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学生能够从社会中学到很多知识,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关注生命的价值。因此,社会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因此,应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三方面的合力作用,使生命教育更具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让生命教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他看来,“所谓教育,就是连续地改造和构建经验。教育是通过经验谋求经验的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因此,经验是教育的目的,同时是教育的方法”[6]。应该说,经验来源于实践。同样,生命教育也离不开实践,在实践中学生更能切身体会生命的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真正的生命教育,应是触及心灵、感染灵魂的教育。在生命教育的实践中,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孤儿院慰问,观摩防火、防灾演习,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观看具有生命教育价值的纪录片,等等。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实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目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北海银滩
校园里的大柳树
秋季
暴雨
古城潮州
夏天的云
记一次春游
风吹过四季
我眼中的冬天
荷塘一角
秋天的田野
光彩夺目的春天
我的校圆
美丽的夕照
浅析对加强高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试析大学生校园网络道德教育中的几对重要关系
浅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
浅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浅议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浅议探索培养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的方法与途径
关于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设计和途径选择
试论高校网络道德建设探微
试析高校网络招生宣传
关于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浅论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对策
试论对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浅论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教育信息化与高校信息道德素质教育
试论网络社会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
《兰兰过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兰兰过桥》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小白兔和小灰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感悟“趣 、情 、理”──《兰兰过桥》教学案例与点评
《小白兔和小灰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