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对建设生态大学的理性思考

试论对建设生态大学的理性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30

试论对建设生态大学的理性思考

"

论文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必然对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生态大学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学,具有学校与外部关系的生态化、校园文化的生态化及学校职能的生态化等基本特征。建设生态大学要从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建设生态校园文化、实现学校职能生态化等方面着手。

论文关键词:生态大学;特征;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它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还要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大学的发展与时代有着内在的、直接的、多方面的关联。生态文明建设必然对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建设生态大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当代环境危机进行理性反思后所选择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是通过人和环境的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所要实现的目标,而达成目标的途径则是人和环境的和谐相处,即实现人类社会的生态化。我国人均资源不足,加之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论对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

大学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传播生态文明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具备生态文明素养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是和谐社会这个大生态圈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后,大学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努力铸就民主和谐、兼收并蓄的学校文化,营造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和谐的生态校园,逐步走向生态化。

二、生态大学的基本特征

“生态”一词原是生物学的概念,主要指生物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现引申为行为主体与环境以及行为主体之间的“一种利生性的总体关联”。大学具有独特的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大学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大学各类生态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各自在维护大学生态的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使大学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大学是以生态化理念为指导,通过对由学校与外部环境构成的系统进行调控,达到学校与外部环境、学校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平衡,在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大学。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学校与外部关系的生态化

大学是一个由机构、人员、文化等要素构成的相互协作的开放系统,其生命力既源于对其本质的追求,更取决于其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能力,即开放能力。不过,大学的开放是相对的,是开放与封闭的统一。没有开放性,大学不能生存,也不能发展;而没有封闭性,大学的独立性也会丧失,甚至走向解体,完全融入环境。大学组织要维持生存,实现发展,就必须在开放与封闭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既要源源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所需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也要维护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逐步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职能日益多样,环境日益复杂,大学更应处理好适应社会需求与维护自身价值的关系。生态大学能正确处理好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校之间等诸多关系,善于抓住发展机遇,谋求可持续发展。

2.校园文化的生态化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物质文化指校园建筑布局、教学科研设施、人文景观等,它既为大学人提供了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条件,又影响着大学人的身心健康、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制度文化指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等,对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起着规约作用,对维系学校的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精神文化指学校成员共有的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情感、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对大学人将产生经久不衰甚至伴随终生的影响力。大学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融为一体、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于学校的方方面面。大学本质上是文化的,是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系统,办大学就是要营造一种文化氛围。生态大学以生态文化的理念推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良好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使它们相互促进,进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3.学校职能的生态化

现代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大学应坚持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大学应紧密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和解决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服务社会是大学应尽的责任。大学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生态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统筹协调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使其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协同进化。"

三、建设生态大学的主要途径

建设生态大学就是要以生态和谐理念为指导,运用生态系统的思维和方法来思考、认识大学的全部活动,最优化地处理大学与外部环境以及大学内部的关系。通过协调大学系统内外关系,谋求学校与外部环境、学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和整体功能的优化,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

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是大学与外部环境关系中首要的和最根本的关系,它直接决定着大学系统内外其他关系的定位,其焦点是如何落实大学的办学自主权问题。在法制社会,没有政府的认可,大学就不可能生存。政府认可既是大学行为合法性的来源,也是大学内部管理权威性的依据,但在处理大学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上,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政府以直接方式还是间接方式管理大学为宜。事实证明,政府对大学的管理,间接方式比直接方式更容易激发大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深刻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推动大学办学自主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政府对大学的管理仍需进一步完善。实践中行政配置资源的能力仍然过强,政府对大学的管理还比较细。建设生态大学必须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理顺大学与政府的行政管理关系,提升大学面向社会依法办学的自主权,确立大学的自主法人地位,并通过建章(大学章程)立制规范学校内外各种权责及其关系,建立起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

2.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

大学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还体现在大学与社会的关系,突出表现为大学的办学定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是提高大学办学质量、提升整个高等教育效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战略举措。“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自始至终一直是高等教育的决策者、办学者、管理者共同关注的话语。这涉及学校类型定位、学科结构定位、人才培养层次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几个方面。建设生态大学必然要求大学办学治校者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认真思考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和科技的需求状况、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意愿,认真研究区域大学和兄弟大学的发展态势及办学特色。在此基础上,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找准自己的类型、层次、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服务重点,保证学校沿着正确方向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3.建设生态校园文化

生态校园文化应是能够赋予学者以灵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并使师生能够在其中更有效地进行创造、学习与发明的环境。建设生态大学应加强校园文化生态建设。一是塑造高雅文明的校园物质文化。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充分赋予校园内包括楼堂馆所、花草树木等在内的建筑、设施和环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散发出大学的荣耀历史、不俗品格和高等学府特有的知识殿堂的庄严、肃穆和凝重,时时展现出现代大学的科学、文明与进步,充分发挥校园环境陶冶性情、修身养性之功能。二是建设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建立与学校使命与责任相配套的且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的制度体系,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合理配置学校内部权力,既保证学校办学活动的合法性和有序性,又保障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培育良好的精神文化。形成和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和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倡导“和而不同”,秉承学术自由理念,强调学术的多元发展;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坚持严谨治学,讲究学术诚信,力戒急功近利。

4.实现学校职能的生态化

充分发挥学校职能,正确处理好各职能之间的关系,实现学校职能的生态化,保障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生态大学的必然要求。

(1)积极推行生态化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注重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是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二是以师生互动、探究性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重视学生之间的彼此交往、互相质疑,使学生的新发现和新思维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产生链式反应;四是重视团队精神培养,使学生学会合作;五是着力提升学生的生态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养成生态行为。

(2)形成正确的科研导向。在科学研究方面,应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安身立命的基础,积极为推动人类文明传承创新和社会发展进步发挥作用。首先,要坚持学术导向和社会需求导向并重。既要围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技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开展研究,并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又要高度重视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开展研究,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次,要重视发展生态科技。生态科技是指能够优化生态系统结构、促进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的科技。它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强调技术圈与生态圈的和谐发展,力争做到高效率、低消耗和无污染。建设生态大学应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科研工作的各个方面,注重科研成果的生态性,着力解决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应自觉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原则,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服务社会中实现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想天空想天空
我想握着你的手
捍卫汉语
想天空
意地生活
悬崖边缘的汉语文化
语如河
原汉语的甘醇
诗般母语
想天
我想握住你的手
水之恩,以何报?
渡手
“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管理制度
小学教育科研管理规章条例
学生集中上下楼疏导、指导制度
年度计划生育工作的相关规章考核
学校租用汽车的管理规定
司法行政信息调研考核办法
学校集体活动上报审批制度
学校集体活动安全制度
派出所履行企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职责
局机关节假日值班制度
保密办公规定的相关制度
政协机关节假日值班制度
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规章制度
学校学生课间活动的规章制度
学生出入校门制度
电力电缆各型号中符号含义
北京城市河湖滨水地区景观设计初探
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
水坝生态保护
浅论低压水管漏水处理技术
2008年世界水日主题:涉水卫生
屋顶花园的防水构造作法
水工建筑物——泄水建筑物知识系列(1)
聚氨酯硬泡保温防水体在地下商业建筑中的应用
理水工程中的安全措施
枫树坝水库洪水实时预报校正方法研究
建立科学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孙云飞代表:利用洪水解决缺水问题
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隐患
供水管理模式探索
《匆匆》教学与讲义二
《匆匆》同步范文 成长的烦恼
《匆匆》作者趣事
《匆匆》作者其它主要作品介绍
《匆匆》教学与讲义一
《匆匆》简析1
《匆匆》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匆匆》简析2
《匆匆》整体阅读感知
《匆匆》教学与讲义四
《匆匆》同步范文2 成长的烦恼
《匆匆》随堂练习 提高篇
《匆匆》教学与讲义三
《匆匆》随堂练习 巩固篇
《匆匆》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