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新思路

浅析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新思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8

浅析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新思路

"

论文关键词:扩招 研究生教育 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对于未来社会、世界如何发展最为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是研究生的教育问题。研究生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包括课程、管理、学制、教学目标、教育质量等等。通过对华北电力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和模式进行调查,针对我国研究生不断扩招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并进行分析,指出了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进一步促进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舞台中,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在一个方面展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因此,加大研究生的培养力度有助于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研究生培养的目的就是为国家的现代化企业增加更高水平、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灌注更新鲜、更具活力的血液。研究生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国家砥柱,关注并加强研究生的培养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不可轻视的历史任务。

二、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问题成为各行各业普遍关心的问题。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科学的设计课程体系不可忽略地成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也不失为有效途径。有关现今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所存在的问题,上海工大的罗尧成老师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中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也做出了详细的介绍。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总体来看,现有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课程体系要素“本科化”色彩较浓、课程设置要求“统一化”倾向突出、课程体系结构“学科化”特征明显、课程实施过程“弱学术化”倾向较强、课程体系编制“科学化”程度不够。[1]

1.课程体系要素“本科化”、“硕士化”色彩较浓

现有课程教育体系本硕、硕博有类似之处,本硕博课程体系不具有层次性。在学习内容与本科重复太多,不具科研性,缺乏前沿知识;授课方式还是填鸭式的教育,虽说是讲授为主,讨论为辅,但多是只听不说;课程的繁重导致学生整日忙于上课,没时间搞科研或自主学习时间。课程设置要求“统一化”倾向突出:课程设置的学科统一化导致专业特色不明显,个体的统一化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间,较少考虑到个人的研究需要和兴趣差异。课程体系结构“学科化”特征明显: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在课题研究上交流不多,即使同一个方向下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听不懂临近方向的学术报告;[2]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内容老化,不能反映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课程实施过程“弱学术化”倾向较强:课堂教学的弱学术化,学术讲座弱学术化。课程体系编制“科学化”程度不够:从“编制方法”的角度来看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形成过程的“合规范化”程度。培养方案修订周期过长或太短,修订过程存在着形式化问题,制订出的培养方案在实施前缺乏科学论证和专家的审核等等,在编制方法上存在着诸多问题。

2.课程设置的统一化倾向比较严重,没有太注重个人兴趣和研究需要

虽然每个学生都有导师亲自制订针对个人的培养计划,但是所学的大部分课程都一致,不能重点突出每个学生研究内容的独特之处,并且学生所学课程大多为本专业知识,涉及其他专业方面的知识较少,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起不到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的作用。

3.教学内容单一,学术活动较少

研究生的培养课程仅仅是学术知识的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结合的较少,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缺乏关注,如没有设置相应的兴趣爱好方面的课程,学生的学术交流范围比较窄,几乎不存在与外国学者的学术交流,现在国家需求的是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而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单一化使得学生的综合性素质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再有就是学术氛围还不够浓厚,定期组织学术报告以及其他形式的学术活动太少,导致学术研究信息闭塞。

4.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不足

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对理论性课程比较关注,忽视了学科性较强的实践课程的作用,课程体系结构中实践性课程比率较低,我们学校的工科研究生教育占有很大比重,而且有较强的电力行业色彩,实践性课程也比较重要。对用人市场进行调研,通过全程的评价“反馈”发现,专业理论知识不够精深,知识面不够广,实践能力不是太强。"

5.教学模式固化,学生创新能力有限

现在很多研究生的课程仍然采用大学生的培养模式: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然后考试决定学习所得。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不足,同时也缩减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对研究学术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也起不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

三、改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措施

1.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充分体现层次性,围绕学科领域前沿展开,本硕博课程体系设置呈现递推式,要与本科拉开距离

现今应届生考研率上升趋势显著,本硕、硕博一体化设计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无论研究生毕业是踏入社会,还是继续深造,了解前沿知识必不可缺,这样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有其推动作用。

2.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体现研究生个体化特征,不能全面统一化

虽研究生扩招呈“大跃进”之象,导师培养研究生也不能呈现“放羊”趋势。研究生教育学制的缩短,必须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都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培养目标要个人化,要有不同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来调整课程体系,不仅要改革课程的结构和内容,重新安排课时数,也要加大课程实践的比重,不仅要培养学术型人才,而且要加大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要保障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就更不能以一概全,要体现研究生个性化的特征。要加大研究生任选课程的比重,重视与其自身实际相切合,形成个人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水平。

3.在教学内容方面,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

具体改善措施如:增加一些其他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扩展学生的视野范围;增加一些兴趣小组,使每个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通过一些研讨小组还可以互相交流专业知识,增加知识面;多渠道引进人才,促进导师队伍多元化,通过与国外知名院校合作,聘请外籍教师担任研究生导师或兼职导师,增进国际间学科交流,从而完善教学制度。同时应注重经常组织开展一些学术活动,特别是那些密切联系实际的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学术氛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学校应该注重行业发展变化,关注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基础扎实、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

研究生不仅应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暂时没有科研项目的导师所带的学生,可以发挥导师组的作用,让他们加入导师所在团队。

5.改变教师的一人讲课模式,注重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开拓能力

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一批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社会科研人才,而固化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培养研究生的这些能力。好的教育是能倡导个性发展,激发个人兴趣,不要寻求同样的育人模式,应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显其能。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要重视创新,重视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应严格服务于培养目标的需要,要有创新,创新是社会进步和知识发展的标志。在知识社会里,创新性人才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相应地,研究生教育也需要培养出大量富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人才。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体现出两个方面的显著特征:既走向高度分化,又走向高度综合。新的学科生长点与重大突破性科研成果往往产生于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之中。研究生的教育重在创新,而创新点多发生在不同学科的交叉领域,创新的前提是必须要重视跨学科课程的学习。而且当代许多重大发现和科研成果的取得都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比如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是物理学科和化学学科的学者。

四、结论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招,研究生教育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对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培养个性鲜明、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受用人市场欢迎的学生,从而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层面”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3):96-97.

[2]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

(6):43-46.

[3]李安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

2008,

(3):69-70.

[4]樊社新.浅谈理工科研究生的课程设置[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

1):46-48. [6]罗尧成.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2005,

(1

1):61-67.

[7]罗尧成.论研究生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指向及其构成要素[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

(7):29-3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会治病的啄木鸟
回到恐龙世界
晚霞中的云朵
我的超级理想
我不怕踩虫子了
爱护环境的小白兔
我爱春天
我最喜欢的一件事
晨练
笔架山游
小草在哭泣
妈妈的泪花
春雨初临
我的家乡
教室里的小客人
教师个人工作目标
秘书个人工作目标
社区工会工作目标
司法局工作要点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
争创星级党员计划
护理工作目标
乡镇工作目标和任务
劳动局工作思路
小学教师个人工作目标
地税工作谋划
争创优秀党员计划
经营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与思路
教育工作目标
浅析夫妻约定财产制(1)论文
对离婚法律制度的思考与建议(1)论文
样板戏的艺术缺失
村民自治与政治文明建设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会员资料)
谈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若干问题的判例(1)论文
从聚会艺术到新理想主义
否定的浪漫旅程──贝多芬与「英雄」
禅宗与文艺美学相通的探索
法人的分类(1)论文
全球化、好萊塢與民族電影
试论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与学术规范问题
艺术试论
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
《司马光》课堂教学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
《司马光》
《乌鸦喝水》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
《乌鸦喝水》教后札记
《司马光》片段
《司马光》教学实录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拾零
《司马光》教学实录之二
《司马光》片段1
《司马光》教学偶得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会了学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