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普通高校就业率影响因素\理性分析及建议

关于普通高校就业率影响因素\理性分析及建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9

关于普通高校就业率影响因素\理性分析及建议

"

[论文摘要]文章从一般本科院校的视角出发,指出了影响高校就业率的各种因素,客观、理性地分析了由于片面追求高校就业率所带来的诸种利弊,并在此基础上呼吁教育部门、高校及社会各界要理性地看待高校就业率这一问题。

[论文关键词]高校就业率 影响因素

自2003年教育部首次公布所属高校就业率排行以来,就业率这一热点话题就引来诸多争议。本文旨在从一般本科院校的视角出发,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

一、影响高校就业率的主要因素

1.学生自身因素。第一,就业力。就业力是指个人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由于应届毕业生四年的学习生涯几乎是在学校度过的,很少深入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导致在求职过程中缺乏竞争力。据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研究之就业力分项比较发现,实际工作要求较高而毕业生水平相对较低的前10项就业力分别是:谈判能力、捕捉机遇能力、压力承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主动性、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处理人际冲突能力。

第二,综合素质。21世纪急需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大学生综合素质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智力成绩上,还包括身心健康、品德情操、审美观及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据笔者多年学生工作经验发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多数不爱参加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其社交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及领导能力等都难以提高;社团干部、班内主要干部其学习成绩、专业技能又不够理想;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做到全面发展,毕业后找到较满意的工作。

第三,就业观念。近年来伴随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总体上倾向于务实化、理性化,多数大学生的就业姿态已明显放低。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期,一些不良观念也同时并存,并影响大学生健康、顺利就业。如: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就业地点局限于大的一线城市或是家乡周边地区。

2.高校方面的因素。第一,教学质量。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影响。此外,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高等教育仍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等诸多问题。导致学生知识面有所拓宽,但基础厚度不足;专业知识有所增强,但专业技能不足;社会适应能力有所增强,但心理受挫能力差。而后者对于学生顺利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二,专业前景。专业前景主要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市场需求量大时,相应专业学生就业好;需求量小时,则难以就业。但其间存在一个滞后期,也许某专业近两年很热门,就业形势很乐观,但经过大学四年或是更长时间的学习,到毕业时该专业的市场需求量却减少了,成为冷门专业。 第四,地理位置。省会城市、大中型城市、交通便利城市,由于多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能吸引企业来校招聘。比如,每年秋冬季重庆主城有多场招聘会,而且许多知名企事业单位都落户主城,对于主城区学生的求职应聘相对更为方便、机会更多。地处偏远的库区院校学生每去一次主城参加招聘会,除向学校办理请假手续外,还得花时间、精力和财力两地奔波。由于库区院校约70%的学生来自库区周边或农村地区,家庭贫困者达30%以上,经济承受能力十分有限。此外,知名企事业单位又大多不会为了一所普通院校千里迢迢来校招聘,这使得同学们在就业时失去了均等机会。

第五,社会声誉。良好声誉是高校独特的资源,它能在学生就业等诸多方面增强高校的竞争力。虽然当下大学生就业环境日趋透明、公平、公正,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学生,科研型院所、重点大学毕业生的社会认同度更高,就业更为顺利。

3.社会发展与政府导向因素。第一,经济景气程度。经济繁荣时,市场需求度高,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多,即使学生质量稍差也能找到工作,学生就业率上升。相反经济萧条衰退时,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明显减少,人才供过于求,总有部分学生找不到工作。

二、关于高校就业率的理性分析

高校就业率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在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不同的院校之间就业率也几乎没有可比性。教育行政机构公布高校就业率的初衷在于催促高校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专业调整,进而通过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来促进学生就业。

把高校就业率的统计纳入学院就业工作的考核有其合理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由于就业率事关高校招生计划、办学前景,乃至学校申硕申博,各高校对此都极为重视,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增强学生就业力,各高校加强了就业服务建设,增强了就业服务功能,就业服务质量有所提高;迫使各院系党政领导结合专业特点对专业设置进行长远思考,加强教学质量建设,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建设、重视学风教风建设,从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校的就业率;促使院系学工负责人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

三、基于目前高校就业率的建议

1.理性看待就业率。当下许多高校把就业率作为院系就业工作考核的决定性指标。把就业率与各院系评优评先挂钩,如果就业率不达标,无论前期做了多少工作都一票否决,这极大挫伤了就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了提升就业率而出现的“被就业”现象本身就是对高校教育体制的深层次考问。况且,就业率只是一个整体概念,它模糊了个体就业质量的好坏。可是,如果大学生都就业于“勉强维持生存”的状态之中,好看的就业率数字又有何用?笔者认为就业率高低可以衡量社会经济繁荣程度,市场对专业人员需求的饱和度,但并非说就业率低就业意味着学校的育人质量差,办学水平不高,学生工作没到位。

2.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所谓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虽然各类型院校办学定位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但无论科研型、教学型还是应用型院校,无论名校、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还是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其能够长期存在的关键还在于高等教育的质量。温家宝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从长远看,我们不仅要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满足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委员说:“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校声誉的载体,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适应性与竞争力以及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估与质量保证体系,是摆在高校面前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何解决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也是当前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4.增强大学生就业力。笔者在与众多学生交流沟通后发现:很多同学,尤其低年级同学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还仅限于学生身份,很少有同学会把自己锁定为准职业人。对于就业,大多认为那是高年级同学的事,与己无关,所以尽管是学习成绩很优秀的学生,也很少有同学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所以笔者建议,除了在大学里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大学生还需要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了解社会、熟悉职场规则、品尝从业滋味,努力增强自己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校就业率的高低主要受学生、学校、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制约。重视高校就业工作,理性看待就业率,对于促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专业整改、增强就业服务质量,调动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若过度强调高校就业率则可能导致学校、学生疲于应付交差,社会影响恶劣等严重后果。所以,教育部门、高校及社会各界当理性地看待高校就业率这一问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路上见闻
水果
大作家,进校园
我是奥运鼠
我的妈妈
扶盲人奶奶过马路
读书
百丈飞瀑(三)
我有一个好妈妈
百丈飞瀑(二)
我有七十二变
母亲节的糖葫芦
洗鞋子
回忆5.12
郊游
浅析缔约过失责任(4)法学理论论文(1)
证人拒证权的成因及对策研究(3)法学理论论文(1)
论宪法的司法化(4)法学理论论文(1)
浅谈法与正义的关系法学理论论文(1)
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4)法学理论论文(1)
论宪法的司法化(3)法学理论论文(1)
浅析缔约过失责任法学理论论文(1)
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法学理论论文(1)
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2)法学理论论文(1)
日本法律近代化的错位与纠正(15)法学理论论文(1)
证人拒证权的成因及对策研究(2)法学理论论文(1)
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4)法学理论论文(1)
证人拒证权的成因及对策研究(4)法学理论论文(1)
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5)法学理论论文(1)
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5)法学理论论文(1)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四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一
《泉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有感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五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六
《泉水》:一股清泉流过心田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赏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五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七
《泉水》相关佳作:水泉之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二
《笋芽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三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