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适应远程学习者认知与动机特征的教学模式构建

关于适应远程学习者认知与动机特征的教学模式构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5

关于适应远程学习者认知与动机特征的教学模式构建

"

论文摘要:作为一种表现教学过程的策略体系,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建立在对学习者认知能力和动机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基于对远程学习者认知和动机特征的调查,探索适应远程学习者认知和动机特征的教学模式,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教学理念上,重视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及其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学习的组织上,以社会型教学模式弥补个体化学习的不足;面授教学的“教师中心”与多媒体课程的“学生中心”互补;教学方法上,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远程;学习者;认知能力;动机激发;教学模式

一、学习者认知能力、动机与教学模式选择

教学模式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整体设计。根据乔伊斯和韦尔在其关于教学模式的开创性著作中的说法,教学模式创设了一种学习环境,从如何安排学科、课程、单元、课题到设计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工具。其基本内容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作为在一定的思想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和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策略体系,教学模式具有操作性和有序性的特点。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提供一种灵活的教学指导,把抽象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的工具。

学习者认知特征对于教学模式选择的意义可从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得到阐释。奥苏贝尔认为,要想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真正习得知识的意义,即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对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间关联的认识,关键是在当前所学的新概念、新知识(即“符号表示的观念”)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个方面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只要能建立起这种联系就是有意义的学习,否则就必然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要了解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就必须进行学习者认知特性的研究。

学习者的动机特征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模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是一种自发性活动,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推动剂。只有当学生启动自己的学习的时候,认知结构才会提高。假设学生直觉上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活动,当环境提供这样的机会时,学生便会启动与自己的认知结构相匹配的学习经验。如果所教的远远超过学生所能接受的水平,学习即是不可能发生的。动机能通过使学习者在“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学习持久性”和“挫折忍受力”等方面发挥更大潜能而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起催化剂作用),从而有效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并在复习过程提高新获得意义的清晰性和巩固性,从而有效促进习得意义的保持;适当的动机还有助于对知识的提取(回忆)。

二、当前远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远程学习者认知和动力特征的系统分析,中国远程教育基本教学模式仍沿袭传统的传递一接受式。这种教育模式的缺陷,在远程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二)学习材料开发中动机激发乏力,造成学习者主动性缺乏。远程学习者极强的自我增强动机指向通过学习获得的尊严、地位和荣誉等,而非知识本身。在关于学习目的的调查中,有72.7%的学员选择“为了获得学历而继续本科学习”这一选项。这是不是一种较强的自我增强动力,依赖于学习评价方式及学习成效。如果较易获得学历,则促进学习的成效是微弱的。如果通过学习能够明显提高地位和成就,则这种动机将具有更显著作用。但调查显示,经过一年的学习,学习者对学习收益估计相当低。 "

(三)教学理念中偏重知识掌握,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效率的学习者。由于远程教育很大部分内容依赖学习者自学完成,学生学习能力直接决定了学习成效。当前的远程教育,从学习材料开发到面授教学、学习评价方式,都侧重具体知识的掌握,而缺乏有效的策略培养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四)教学组织的个体化学习,强化了师生异地学习的无助感。个体化学习是远程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特征之一。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项目中,有82%的学生认为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是学习的最大障碍。要使小组学习实际发挥作用,依赖于教学组织的全过程,包括面授、学习评价等环节的社会化形式。

(五)未能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远程学习教与学的分离可通过网络课程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许多角色与任务应通过网络来提供。这正是现代通信技术的优势:通过程序设计引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能力。但目前的网络课程多存在重教学内容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设计的现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网络课程可能只是传统方式的补充或可选择项。

三、构建适应远程学习者认知与动机特征的教学模式

对上海电视大学学习者特征的调查与其他调查结论基本一致。远程学习者绝大多数年龄在21-35岁、有8年以下工作经验并在职就读。远程学习者的阅读、备考和应试技巧、初始能力均值都较低。而理解与沟通、反思总结、情绪意志管理等能力均值较高。这是与远程学习者所处年龄阶段相适应的。从动机特征看,远程学习者的动机问题表现在:一方面,以获得文凭和职业提升等自我增强驱动为主,纯粹内在的认知驱动包括兴趣,求知渴望等较少;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达到学习目标的信心不足。由此形成了对成功的低期待甚至“学习无助”感,进一步降低学习积极性。针对远程学习者的以上特征,构建教学模式必须致力于使学生较强的自我增强驱动转化为认知驱动,并且提高学习的成就感。

(一)在教学理念上,重视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及其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针对远程学习者基于职业驱动的学习需求,远程教育者应通过各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途径,在具体学习情境设计中,使教学过程成为学习者学习能力培养与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过程。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掌握,增强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学习者获得的能力如果能有意识地迁移到实践中,必将满足其职业成功动机。

(二)在学习的组织上,以社会型教学模式弥补个体化学习的不足。实验证明,合作学习能产生高出一般个别学习的良好效力。根据乔伊斯的研究,在合作的环境中比在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环境中能够产生更强烈的动机的合力。此外,合作增强了彼此之间的积极情感,并又产生了对别人的肯定态度。社会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让不同性格的学习者都能感到学习过程的愉悦并从中受益。

(三)面授教学的“教师中心”与多媒体课程的“学生中心”互补。学生中心的课堂环境有助于促进学生内在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然而学生中心的以兴趣等内在激励为主要来源,其前提是学生的主动学习状态。在学生基本的学习动力是外在动机尤其是职业前途的情况下,加上学习者初始能力低下,要求学习者通过主动建构知识的途径来获取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鉴于远程教育中面授课堂具有时间短、核心知识讲解等任务重的特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几乎是不现实的。即使在“教师中心”的课堂环境中,基于教师对学习的支持和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能获得发展。这就需要由学生中心的多媒体课程来补充,以激发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容易以学习为出发点设计多媒体课程,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促使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四)在教学方法上,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不同种类学习行为和思维适合不同种类的教学模式。应根据远程学习者的认知特征,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应试技巧等,同时,针对学习者初始能力较低的状况,在导学过程中,以概念获得、归纳思维和先行组织模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者对专业理论的认知与理解,以抛锚式教学培养学习合作并自主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各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和设计需要通过具体教学实验反复修正,并比较各种模式的适应性。此外,在远程教育的情境下,如何通过网络、光盘等多媒体实施这些教学策略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家
考试前的心情
一双数学眼睛
第一次逛超市
联欢会
乡村游戏
放风筝
段考总结
蝴蝶花
云姑娘
我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洗碗
母亲节
我要当选中队委员
我的家乡
论尊师观变化下“尊师重教”人文精神的失落
案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理论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浅论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毕业生就业咨询
试论论以“与时俱进“的思想统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北师大网络教育毕业论文提纲的写作请求
财务公司之金融投资分析数量模型与运用
积极引导 着力培植 完善机制 开拓创新
浅谈坚持就业导向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试论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
浅析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估及其对策
浅谈转变观念,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途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分析
当前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浅析
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几个问题
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的灵魂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难句解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题解
爱,会创造了奇迹──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内容分析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结构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爱,震撼人心──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父亲,您真伟大──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