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以人为本推进高等学校考试制度的改革

浅谈以人为本推进高等学校考试制度的改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8

浅谈以人为本推进高等学校考试制度的改革

"

论文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考试制度 改革 高等学校

论文摘 要 高等学校考试制度的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作为高等教育人员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一种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以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考试不仅是一种结果,而是对教学效果评价的一种手段。我们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来掌握学生对所教授内容的掌握程度,因此,考试制度对教学评价至关重要。

高等学校考试制度的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大学生经过应试教育后,继续接受应试教育的培养,从而限制了知识在主体接受过程中的运用、创造、更新和发展,这是制约我国大学生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关键所在,完全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一、推进高等学校考试制度的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推进高校课程考试制度的改革,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考试理念,以培养挑战性人才为目标,着眼于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社会文明良性发展的人的知识潜能的有效发挥。因此,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课程考试,不是书本或课程知识简单的再现,也不是局限于对现有知识的简单理解。

但是在我国实施的教育思想、教育体系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主导型考试体系,特别强调知识的继承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让学生很快具备厚实的基础知识。虽然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学分制,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仍然普遍存在,课程考试体系依然陈旧,没有适时而变,背离了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是科学的发展,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成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阻力。理解记忆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前提,是课程考试目的的初始层次。如果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对现有的知识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独创性地运用新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才是课程考试的目的的更高层。因此高校课程考试改革,必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为价值取向,树立以人为本的考试理念,做为高校考试改革和教学体制改革的有效切入点,其根本是对应试教育的彻底否定。

二、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推行考试制度改革是教学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未来社会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人才的竞争。高校做为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基地也就成了这种竞争的关键。所以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是高校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只有在进行教学体制改革的同时侧面地推行考试制度的改革,才能确保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效果。

传统的考试制度常见问题表现在:

(一)考试内容局限性强。一般以统一的课程或教材为基础考试。命题原则和方法简单,结果导致教师在课程上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给教师拓展教学内容结合教学进度引入自己的科研成果或介绍学科前沿的和发展动态带来困难,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死记硬背,质疑能力差,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过分夸大考试的功能和作用,负面强调考试的结果和评判。标准型、规范性的试卷只能从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品德、智能、个性等方面的水平,没有考核能力。由于传统考试制度以考试成绩一刀切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一考定终身,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学校、学生乃至整个社会以牺牲素质教育为代价,把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推向极端,形成所谓负面追求及格率的应试教育,这种考试制度带来了多种负面的效应,作弊就是其中一个,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发明了许多作弊方式,带纸条,抄袭别人答案,替考。更有甚者还专门制作作弊工具,要以此挑战不及格的考试模式,这更引人深思。

考试成绩与奖金挂钩,与评优挂钩,加剧了学生功利化倾向,低层次上满足了学生虚荣心理。

一般高校课程考试都集中在学期末进行,并且拖延时间较长,使学生平时不学,只要短时间的集中复习就能应付,甚至得高分,这在某种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平时认真学习的积极性,助长了一些学生的投机行为。

(三)影响学生个性发展。在当前考试制度导向作用下,学生只注重考试科目的学习和分数,而不注重其他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素质的培养,也不注重自身品德修养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把上课死背书本知识作为学习任务,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目的,而忽略了利用更多的时间去涉猎更多的知识,去看与专业相关的书刊,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

三、新型考试制度的改革途径——共四个方面创新

1.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出发,树立科学的考试理念

科学的考试观念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着重强调人才培养效果。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改变伪科学的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素质教育模式,让学生树立考试并不是标志着一门学科,或一个阶段学习的结束,而是对上一个阶段学习效果的一种互动式总结的观念。同时要科学地创建考试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考试本身的权威性、公平性、公认性原则,以确保人才培养的效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明确考试目的。考试的根本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水平,教师的教育能力,学校的培养水平,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手段,而传统的考试制度更是片面侧重于考,教育成了考试的附属,严重地偏离了人才培养的教育轨道。所以考试改革,必须 要明确其为教学服务的原则,考试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考试目标应以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过程进行质量监控,通过考试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教学信息,检测教学效果。

2.根据专业课程特点,不断丰富考试形式

目前一般高校的考试形式还以单一的书面考试为主,在考试的评价上过分依赖考试成绩,不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际能力,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从改革考试形式入手,采取多种考试形式相结合的措施,将单一的考试方式向多元化方式转变。

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考试形式。如:理科可以笔试和实验环节的考试结合起来;文科可以把笔试与论文、口试、作品、设计、调查报告等形式结合起来。

不同的课程可以选择不同的考试形式。如:比较重要的基础课、专业课可以采取闭卷和一页纸开卷的考试形式,通过强化学生记忆或强化学生的归纳与综合能力,更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

对于某些选修课,即使是同一专业,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应允许学生根据其学习的侧重点的差异,追求的发展目标的差异等选择不同的考试形式。如:有的学生将来从事文案工作和研究生工作。可以选择论文形式进行考试,有的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可以选择口试形式,有的学生侧重于全面掌握该门课的知识体系,可以选择开卷形式。当然这样会给老师命题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假如我们的任课教师能够对所任课程整理成一套包括笔试、口试、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试题库,形成智能化题库,这个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这样既能体现个性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3.改变一次性考试方式将考试分阶段进行

教学是动态持续过程。考试作为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要达到客观评价的目的,其评价活动就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布置考题,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在课程结束后出若干个综合题,有学生自主选择或以开卷形式考试。教师在学生完成章节小论文后,安排论文回顾,总结学生答题情况,对学生在论文中反映出的问题做解答或者学生开展讨论,鼓励创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小论文的形式理清概念,逐步消化所学的知识,学会查询资料,增强实际写作能力,同时不再以一次性考试决定成绩,减轻了学生考试压力,最终将考试变成实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价值的体验。

4.根据学科特点,合理配置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要从培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出发,重点突出学科的特点,变学生死记硬背式的被动学习为以灵活掌握知识为目的的自主学习。如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出题或以结合实际讨论等方式出题,都会受到良好的效果。使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和提高,真正发挥了考试的实际作用,达到了提高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考试制度改革是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关系到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成败,推动考试制度改革必需经常性地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既要解决思想开拓创新,又要科学分析、实事求是不断修改和完善各种考试有关的制度规定;推进考试改革的健康发展,通过考试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达到教、学、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2]李剑.高校课程考试改革 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J].当代教育论坛,2008,

(11).

[3]郭思棉.浅析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J].科技信息,2009,

(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坐在妈妈的身后……
难忘的一次跑步比赛
整嫂记
风雨无阻
我来到了未来世界
青蛙放生记
精彩的的开幕式
菊花节开幕式
吃萝卜
五官“罢工”
她的坚强让我敬佩
秋天的云台山
我给车子美容
生命在于运动
长大做什么
简论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初探
浅谈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继续坚守师范性教育的思考
试析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
浅析“90后”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路径探讨
浅谈群体亚文化对大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影响及对策
试析高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试析生命关怀视阈下残疾人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探究
浅析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试析生态主义文化观与大学外语教学
试析德育内稳态理论建构及其价值
试析大学生学业导师制实施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试析情景认知理论与高校英语翻译教学
简论成人教育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分离的探析
论经济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试析民办普通高校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习题精选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同步达纲练习
《五柳先生传》同步达纲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