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与专业化培养研究

关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与专业化培养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5

关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与专业化培养研究

"

[论文摘要]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是新时期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指出要在明确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内涵和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与专业化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辅导员职业标准体系、完善专业知识结构、组建专业培训组织机构、完善考评与管理系统、建立辅导员职业协会组织等方式,切实推进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和专业化培养。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化 专业化

一、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理念的形成 2.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首先,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群体的新特点等,决定了职业化与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才能更好地胜任这一充满挑战的工作。其次,职业化与专业化是辅导员提高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必然要求。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直接引导者,辅导员必须对学生在成长中所遇到的思想困惑、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专业学习、发展方向、职业选择等诸多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职业咨询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也就是要求辅导员必须走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之路。再次,职业化与专业化是辅导员自身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待遇与地位不高、队伍流动性大,这些现象与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程度不高密切相关。在现实中,不少辅导员希望在辅导员岗位上长期工作并有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而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的平台。只有打造一支高素养的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辅导员的职业形象,提升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使高校辅导员成为令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

同时,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也为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国,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自2005年以来,北京市制定实施了“三类三千人培训计划”,即在3年内培训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骨干各1000人,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上海市以“科学化模式、专业化培养、多样化发展”为基本思路,切实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江苏省也为辅导员量身订制了与其工作特点相匹配的职务序列,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上,设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务序列,实行序列、指标和评聘单列。各地方和各高校的努力尝试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使得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3.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内涵及关系。根据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及辅导员角色的特殊性,并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对辅导员的素质及队伍建设的诉求,笔者认为,辅导员的职业化是指要建立明确的辅导员职业定位和职业标准、统一规范的职业伦理、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考核体系,不断优化其社会地位和从业环境,逐渐健全辅导员职业组织体系,不断提高职业品质和专业化程度,使辅导员这一职业逐渐趋向科学化、专门化和专家化的动态发展过程。辅导员的专业化是指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的人员走上辅导员岗位,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不是指全体辅导员的终身职业化和完全专业化,而是指职业化发展、专业化培养的理念和导向。从时间上讲,是指辅导员在从事相应工作阶段的职业化与专业化;从对象上讲,是指专职骨干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是密切联系的,两者相互促进,但同时也有明显的差异。专业化是对岗位从业人员的内在素质的要求,侧重于培养和培训,是职业化的基础;职业化是对岗位的外在要求,侧重于激励和发展,是专业化的前提。职业化要靠专业化推动,专业化是职业化深入发展的动力。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一是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二是要有准入、考核、晋级、淘汰等机制;三是对专业有较大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四是要有专门的训练和教育培养体系;五是要有稳定的专业团队和学术地位。 "

二、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与专业化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1.认识不统一,尚未形成严格的任职资格。目前,各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对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已达成共识,但就如何推动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等具体问题的认识还不统一,尚未形成严格的辅导员任职制度。劳动部、人事部于1994年出台的《职业资格证书规定》中明确指出:“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有职业资格制度,必须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尽管辅导员的工作与其他教师的工作有很大差别,但却没有针对辅导员的职业资格制度。一些高校采取的辅导员选聘模式大致有三种:毕业生留校、公开招聘和内部转岗。不合理的选聘标准成为阻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2.学科不明确,缺乏系统的专业课程。辅导员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这就需要辅导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各高校新招录的辅导员一般未经过专业培训即匆忙上岗,许多高校辅导员缺乏从事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专业背景和专业素质。据了解,我国还没有辅导员相关专业的培训机构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能完全满足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的全部需要,这也是当前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3.管理不规范,没有形成明确发展目标。我国的许多高校都存在重专任教师队伍建设、轻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现象。尽管学校也一直在强调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并提出了“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那样重视辅导员的选择和培养”,有关职能部门也一直在努力,但相关的管理制度还很不规范,没有形成以岗位和目标任务为依据的辅导员培训制度、职称晋升制度和考核制度,也没有形成辅导员的长期发展规划,更没有将个人发展与工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辅导员队伍管理制度建设无法满足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的现实需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

4.专业不突出,缺乏学术权威组织的指导。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其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也应该有自己内部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阵地,这个阵地可以是论坛、网站,也可以是专业性刊物,但目前这样的阵地很少,学术氛围不浓,辅导员的专业性不强。另外,缺少专业团体权威组织,也就是诸如学会、协会、联合会这类自治的民间专业团体组织,这就使得辅导员的专业地位未能得以确立,也使得未能通过设立章程和伦理法规来培训成员以及监督、纠正成员的非专业行为。

三、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与专业化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1.制定辅导员职业标准体系,明确职业领域。辅导员工作是一种政策性、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对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等学校要切实转变认为“辅导员工作是任何人都可以干的工作”的片面思想,建立规范严格的辅导员选聘标准,遵循公开、公正、规范的原则,严格招聘程序,严把入口关。要根据工作实际科学划定辅导员工作的边界,进一步划清辅导员的职责范围,明确辅导员的职能定位、岗位职责以及行为规范准则,使得辅导员成为一个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职业岗位。并根据辅导员岗位职责,制定辅导员职业标准体系,明确规定从业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从业资格标准、资格认证程序等。

2.完善专业课程与知识结构,推进学科建设。要进一步确立辅导员专业的学科地位,推进学科建设,既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融合起来,又要结合辅导员的工作实际,提升学科地位,创新学科内涵。通过系统专业教育,使辅导员上岗以后能够运用辅导员工作理论和技能,开展专业化的辅导员工作,给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教育和服务。进一步形成明确系统的辅导员专业课程与知识结构,除了必备的思想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固定课程外,辅导员还必须具备心理咨询、事务管理、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3.组建专业化的培训组织机构,加强专业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努力构建辅导员专业培训平台,搭建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全国辅导员培训基地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训为重点,以各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的专业化培训组织机构,逐步构建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的专业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上岗培训与日常培训、进修培训与骨干培训、专题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与此同时,要建立一支既掌握了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又熟悉辅导员工作的实际过程,能把经验传授和理论教育、体会与感悟、基础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专业辅导员队伍。

4.完善考评与管理系统,规范考核机制。科学健全的考核和管理体系是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的有力保证。要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和职级管理制度,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形成反映辅导员工作特殊性的专业评价标准,促进辅导员专业地位和社会声誉的提升。在考核评价辅导员工作时,应注意合理区分与其他专任教师的工作量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专门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辅导员工作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晋级和各类奖惩的重要依据,切实有效地推进辅导员考核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要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机构,规划辅导员的选拔、使用、培训、考核、晋升以及职称评定,形成全方位的管理。

5.建立辅导员职业协会组织,拓展学术交流渠道。要借鉴美国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发展的经验,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和发展辅导员的专业技能,要通过出版专业性的会刊、期刊或举办专业研讨,形成浓厚的专业发展氛围,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水平。要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教育研究机构为主体成立相关的专业化协会,辅导员专业协会可以参照其他行业的专业组织设置以下主要职能:制定统一的职业标准;提供专业资质认证;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定期对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标准、专业声誉发布意见。辅导员专业协会的引导可以促进辅导员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辅导员自身的理论水平,这无疑将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第一次炒菜
闹海
一件新鲜事
车上的笑话
第一次坐飞机
冬运会
天空中的风筝
停电了
蜘蛛展
丢手绢
一次激烈的比赛
发生在早晨的一件事
我去王府井书店
最关心的事
美丽的婺州之夜
浅谈如何利用争吵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论规范办公管理 提供优质服务
“项目教学法”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论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建构
论对新时期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校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与科学引导
基于涉外企业行业特征的商务英语教学设想
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
论大学生应加强动物福利观念教育
教育良心与教师职业道德价值的实现
浅析多媒体翻译教学中译者能力的培养
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问题及策略
现代班级学生自律行为的生成机制及其操作实践
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中的自由与控制
阅读教学中感悟策略的灵活运用──《桥》教学案例
《桥》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谈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桥》一课教学反思
《桥》教后反思
实实在在 真真切切──《桥》赏析
体验情感与生命──《桥》新课程公开课第二轮教学反思
有效的朗读预约课堂的精彩──听俞老师的《桥》有感
整合,依存,聚焦──《桥》一课“阅读感悟策略有效性”研究课例⑵
整合,依存,聚焦──《桥》一课“阅读感悟策略有效性”研究课例⑴
夯实基础知识 提高感悟能力──《桥》教后反思
《桥》课例反思
体验、情感、生命──《桥》教学案例
请换一种评价──《桥》教学案例
《桥》教学课例
读出精彩──《桥》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