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

试析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英语教学研究

"

[论文摘要]文章对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跨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力图研究出更适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策略及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使用语言的效度,服务于我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 英语教学 策略与方式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与之相适应的外语教学也得以蓬勃发展,尤其是英语学习与教学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或是出国深造,都进一步使得英语教育有了飞速发展的契机。特别是中国进入WTO以后,对英语学习的重视更是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2008年中国举办的奥运会又将这一认识推向了高潮。以至于不仅是在校的大、中、小学生,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社区里的老人、跑出租的司机以及商场里的服务员都在热火朝天地掀起了一浪又一浪学英语的高潮,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也达到了空前的地步。然而,在这种全民学英语的高潮之下,我们的社会却仍然大量缺乏具有高水平综合运用能力的外语人才,这与巨大的投入相比,极不相称。正如李岚清同志所指出的:“外语教学费时较多,收获较少。”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高投入、少产出的结果呢?这确实值得我们反思,特别是值得从事外语教学的工作者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二、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学习的主体是庞大的。由于这种外语的教学与学习不能在原语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学什么、怎么教就成了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将从学习教材及语言学习的引导者、教育环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教材编写的不足

20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外语教学开始引入了交际法,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外语思维能力和跨文化知识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上进行了改革。教材的编写开始体现跨文化交际的思想,也更注重了在学习中培养语用能力。如小学阶段的英语教材中既有对简单称谓语、问候语、告别语的描述,也有对一般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体现;初、高中阶段还涵盖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自然现象、动植物在英语中的文化含义,以及英语国家主要的政治、经济、宗教传统的涉入;2003年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更是强调了中英文化的对比。教材比起以前更具有语言的真实性。但是由于涉入内容较多,特别是初、高中教材,根据大纲要求还要完成英语语法基础知识的学习,老师们普遍反映教材太散化,抓不住重点,不好操作。教材中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指导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都比较欠缺。教师往往疲于语法点的讲解和词汇的教授,根本无暇顾及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并深感课时不够用。而大学生所用英语教材,大多是经我们的语言专家精心裁制的,这些改编精细的教材内容,很难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原语的使用环境。因此,当他们阅读原版的英语材料时就会感到非常不适应,尤其是语句的表达方式有别于他们日常的学习材料,而在用英语表达的时候其语句又相当中式化,致使设计教材的初衷并没能在实践中很好地体现出来。

(二)教学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是翻译法占着主导地位,只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进入交际法阶段。因此,以语音的准确性、词汇的扩充性、语法与句型知识的正确性为主导的语言技能教学早已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了,尤其是中学英语教学多数教授者以为这才是本阶段教学的主要内容,文化教学与语言的影响关系并不大,而且也无从引进。久而久之,教材编写是一套,而教师教的却是另一套,没有将跨文化交际的思想贯彻到点滴的教学之中。在大学里部分教师仍将句子的语法分析放在首位,而学生也认为有了语法与词汇这两大法宝,自然就能进行英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了。然而,从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来看,语法与词汇掌握均好的,却读不懂原文,写不好英语文章,这着实让他们迷惑不解,不知问题所在。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授者和学习者忽视了语言与文化之间那种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不正确的指导思想当然只能使许多学生只会背语法要点,快速做题,而不能进行有效地实际运用。从邓炎昌、刘润清、贾玉新等众多语言学家关于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来看,跨文化的交际是要具备真实的语境、社会文化知识及交际者之间的关系等综合因素才能完成的。割裂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任何交际都将无法进行。

(三)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我国的外语课从小学就开设了,有的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了,念到大学毕业,少说也有15年以上,但真正能进行这种跨文化交流的却不多。这门课也是所有课程开设中时间最长的。经过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学习却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许多人要么张不了嘴,要么能说却写不好,还有的大学生乃甚博士生会讲会写英语但不会交际,要么是交谈或写作中话语表达不够得体,要么找不到得体的交流话题,虽知道中西文化差异较大,但却不知如何应对。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这都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所造成的。从考试内容来看,大多都是测试语法、词汇之类的,实际运用型的较少。这就像一个指挥棒使得许多人用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操练规则性的定型知识,而对使用知识关注甚少。因此,许多学生在各类考试中成绩优秀,却无法用英语进行实际的交流。相反,我们却常看到许多影视、体育明星外语考试成绩一般,但经过为期不长的原语环境中的英语学习后却能与老外顺利沟通,且英语表达地道、流畅。这是因为在他们有限的学习期间跨文化的意识及内容时时刻刻都融入他们的学习内容中。但我们许多学子到了国外或是走上工作岗位还得再进行这种语言交际能力的学习与培训,而他们以前的学习是没能将语言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的。逐级的应试教育造就了一个个考试高手,却也造成了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

三、如何应对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上文指出英语教学中所呈现出来的诸多问题,加之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发展迅猛,国际交流不断扩大,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适时地调整我们的英语教学策略与方式,不断研究出适合我国当前国情需要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英语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培养以英语语言能力为基础,提升学生在国际交流中的实际交际能力及综合素质。这种指导思想的提出是建立在众多理论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的。

(一)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适应国际交往日益扩大的形势需要,为培养各级外语人才,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英语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20世纪起流行的翻译教学法到七八十年代末兴起的听说法、认知法和90年代兴起的交际法及现在流行的任务型教学法,在不同的时期,它们都对我们的英语教学、人才培养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作的重点在国内的基础建设上,而对外的交流十分有限。因此英语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授课主要是用母语进行,重点讲解与分析为句子成分、语音、词汇的变化与语法规则。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延续了几十年,其教学方式虽为学生打下了牢实的语法基础,但单一的教学形式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它既不重视口语教学,又忽视了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更不用说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了。

80年代我国在全面进行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的时候,这种教学方法已不能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随之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实用型的交际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70年代据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它既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主张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用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为进一步提高这种教学的效率,在我国同时还流行起听说法,特别是以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奈瑟尔、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他们主张语言是受到支配的创造性活动,对教学改革进到了促进作用。因此,近年来又兴起了一种“在做中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交际法的发展。它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围绕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具体可操作性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解释、咨询等各种语言活动来完成任务,达到学习掌握的目的。这种方法极大地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应变的能力。因此,近年来我国各级英语教学水平都有大幅提高。

随着我国国际交流面的扩大,所接触的文化领域也越来越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习者对交流掌握的难度。因此,无论是听说法、认知法,还是交际法及任务型教学法,都还只停留在重语言技能层面上的研究,但这些已为跨文化交际的英语教学打下了基础。而跨文化交际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知识技能,还需要有一定的思维教育和跨文化教育。只有通过语言知识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同步培养,才能使学生用地道的英语去交流沟通,传递多元文化。基于以上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英语教学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及扎实的理论基础,进行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英语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二)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频繁的国际交流使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幅度地提高。持续性的改革开放政策也势必会引导中国走向更加富强。因此,在这种国策之下的外语教学无疑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与发展机会,特别是英语教学。

为了培养更多适应这种形势发展需要的外语人才,了解不同文化习俗,研究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宗教信仰等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技能和语用的能力,更有效地使用语言知识,减少国际交流中交际者之间的误解与摩擦。我们可以将这些融于语言材料之中,贯彻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但要实现这一点国家的政策是首要保障。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让众多的企业受益匪浅,国际经济联系越来越频繁密切。因此,语言沟通成了经济合作首要的桥梁。许多公司、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急缺懂专业外语的人才,这也极大地拓宽了外语人才的培养口径,而且需求量大。在这种条件下,英语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因此,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更能顺应时代的要求,更能培养出国际化未来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外国文化不断涌入我国,人们已逐渐理解并接受了不同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外国节日、宗教信仰、价值观等,心理上的宽容度也慢慢增强。这种中西文化的进一步碰撞与融合,使人们不再将学外语视为鹦鹉学舌,而是将其视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一个桥梁。有了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人们学习英语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渐地由被动转为主动。更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它也是向世界传播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是一个极有力的证明,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也越来越吸引外国友人更急切地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

开明的国策、频繁的商务交流以及人们心理上对于外国文化的宽容都使得“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研究发展环境。

(三)可行的教学操作性

外语教学的不断发展不仅得益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首先,还因为从事这项工作的教育者的整体素质较以前有了极大提高。他们不仅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绝大多数都已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这种强烈的意识或源于他们在英语文化下的直接生活经历,或源于各种与英语文化相接触后的疑惑,这就为教学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首要前提,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次,由于英语教学研究工作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教材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尽管目前大、中、小学生所用教材有着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讲授如何进行这种交际的辅导书越来越多,均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作补充材料,而且这种辅导补充材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在此基础上,我们更要加强跨文化交际内容在教材方面的建设。

与此同时,经济环境的极大改善,使得我们现有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可运用的教学工具既具操作性又生动、真实。这些先进的设备为语言教学创设真实运用环境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如多媒体教学,从DVD碟机的放片,计算机PPT教学到网络教学,对语言环境的模拟越来越真实,甚至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真实的国际交流。这些均为跨文化交流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及学习效率,特别有利于提高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后,步伐越来越快的全球化进程及世界多元化的趋势都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停留在语言素质上的教学显然不能满足这种发展的需要。因此,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以跨文化交际为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将语言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走向世界,并向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富强、自信的中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班的四大外星人
我那三个想起就头痛的朋友
我的课余生活
妈妈的“三十六计”
可怜的同桌
一对一对的朋友
妈妈用爱伴我走人生
嘿嘿
我们班的同学
小狗"白雪"
我的老师
唉,我的妈妈呀
我家的“宝贝”
我永远忘不了他
黄雅莉是谁'''
浅析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特点
从建筑施工事故分析建筑施工问题探讨
浅谈橡胶沥青混凝土摊铺压实施工工艺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浅析
建筑工程施工中墙体裂缝的规避措施
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
浅谈大模板技术的施工要点
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问题解决对策研究
铁路工程施工材料的检测方法讨论
上跨既有铁路高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要点分析
浅谈影响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的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人防地下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咨询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浅议
关于建筑屋面防水堵漏施工的探讨
《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文内容
《虎门销烟》教案之一
《泉城》课文内容
《虎门销烟》教案之四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之一
《虎门销烟》教案之二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之二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案例和评析
《虎门销烟》课后练习
《虎门销烟》第一课时教案之一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之三
《虎门销烟》课堂实录之一
《虎门销烟》教案之五
《虎门销烟》课文内容
《虎门销烟》教案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