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和英语成绩的关系

关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和英语成绩的关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26

关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和英语成绩的关系

"

【论文摘要】学习策略是指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技巧来提高学习成绩的谋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只研究教,不研究学,双边关系只强调一面,虽然新方法不断涌现,但外语学习的效率并没有明显提高。本文通过对英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其英语成绩关系的探讨,确定能有效提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学习策略,帮助他们走出英语学习低效、耗时的困境。

【论文关键词】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培训;学习者

1.引言

策略在英语中的对应词为“strategy”,来自古希腊语“strategia”,意为作战的一种艺术,具体地是指对军队、船只或其它兵械的最佳安排。用在英语学习上,指对学习过程的最理想的调控。它实际上包括两方面:

1.1 认知策略。与语言学习材料本身有关。指学生懂得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所学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发生联系,以及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的知识。也称为语言学习策略。 学习第二语言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率先进入这一领域的是美国的Rubin和加拿大的Naiman,Frohlich和Todesco等人。1975年Rubin在TESOL Quarterly上发表了“善学语言者能教给我们什么?”在该文中,她总结了善学语言者的七条策略。同一年,Stern和以Naiman为首的研究组也就善学语言者这一课题分别在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和TESOL Talk上发表了文章。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是O'Malley和Chamot等人的研究(见O'Malley et al. 1985a,b; O'Malley and Chamot,19

90)。

我国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中期。如黄小华(1985)、桂诗清(1988)、刘润清(19

90、1993)等人的论著都涉及到学习策略的研究。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界对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策略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最突出的是1996年国内出版的南京大学文秋芳教授的《英语学习策略论》一书。该书不仅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对英语学习者也有较大实践指导意义。

2.我国中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和学习策略的调研分析

有些人外语学得很成功,但有些人学得很难,成效甚微,最后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为了解释其中的原因,有的学者研究了语言天赋对外语学习成绩的影响,有的研究了性别、教学方法等和外语成绩的关系。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习成功的关键是学习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研究的重点转到学习者可控因素方面上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遗憾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成绩差的学生对此持不同的看法。例如,他们认为:无须花时间确定自己的目标,因为老师根据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学生只要听老师的就行。他们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制定计划。情绪好的时候就多学,反之就少学或不学,无须强迫自己。即使那样,成效也不高。显然,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他们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不可能取得实际意义上的成功。

学习一门外语,具体地说,就要学习该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这就是语言的形式。一定的语言形式表达一定的思想。所表达的思想就是语言的内容。学习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同等重要吗?有人认为两着都重要。但有时这就是一对矛盾: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孰更重要呢?传统观念认为学习者应首先要掌握语言的形式,其次是内容。而目前西方流行的教学理论则主张学习者应该从内容入手,语言形式放在第二位。学生只要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实践,其中的语言形式就能自然习得。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英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此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认为入门阶段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语言的形式上,因为刚开始语言知识有限,所表达的内容比较简单,不需要很多时间。到了语言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语言材料内容上有一定的深度,学习者如不根据语言的形式仔细探究文章的内涵,很可能只了解文字的表层意思。相反,成绩差的同学对该问题的回答就比较笼统、含糊,没有进一步的思考。 根据二语学习中对母语依赖程度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英语学习成功者一致认为用汉语作为媒介语对学习英语没有多大帮助。

调查还发现,在涉及到中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策略这一可变量上,高分组学生通常学习计划内容详细,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他们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学习的进步情况,时常反思所采用的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并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学习过程。由此可见,英语学习成功者和不成功者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前者能很好地将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结合起来,运用管理策略来监控和调整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从而提高学习策略的有效性。

3.影响二语学习策略的因素

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习者外部因素,也叫环境因素。另一类因素与学习者本身有关,称之为学习者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包括英语学习条件、教学质量、学习任务等;学习者因素包括先天的智力(intelligence)和学习语言的能力(language aptitude),也包括后天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认知和情感方面的特点等。一般情况下,学习者的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难以改变,而学习者的后天因素经过个人的努力可以调整。研究发现,语言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频率和种类都存在明显差异。而这些差异有或多或少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关。

3.1 年龄 研究表明,年龄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学习者的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在学前期,儿童尚未形成学习策略,当然也不能有意识地使用学习策略。小学高年级阶段,儿童已经形成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策略,但还不善于有效地运用它们来提高学习效果。如果这时候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训练,小学生也能形成和使用一些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往往偏重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忽视“如何学”的训练。以至于上大学以后,很多学生仍然不知道如何学习。因此,初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策略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3.2 智力 学习策略训练的研究结果表明,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往往能通过对教师日常内容讲解的揣摩与自己解题经验的总结,自发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而智力水平较差的学生,不仅需要教师的具体帮助和明确讲解,而且还需要反复练习才能依样画葫芦,机械地运用获得的学习策略,一旦学习任务和环境有变,就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来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智力水平只是影响学习策略形成和使用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条件。智力水平高的学习者不一定能自然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而没有掌握有效学习策略的学习者也不一定是智力水平底的学习者。

3.3 个性 多数研究者认为外向型性格特征符合外语学习的需要,因为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只有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关系时其作用最明显。后来发现这并不完全正确。现在人们倾向的观点是:性格外向的学习者在掌握基本的人际交流技能方面具有优势;性格内向的学习者在发展语言认知能力方面有优势。

3.4 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指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识别、处理、储存、提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学习者解决问题时的出发点,有时也称为学习风格。一般认为认知风格是先天的、持久的,很难改变的。虽然一般人认为认知风格没有太大的可塑性,但有些学者则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可以帮助学习者培养自己喜欢的认知方式,发挥尚未使用的认知方式的潜力,以形成更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

3.5 教师 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直接影响指教师专门进行的或渗透到教学中的学习策略训练产生的影响。所谓间接影响,是指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对学习者学习策略形成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6 其他因素 学习者的态度和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也有明显的影响。研究表明,态度积极且动机较高的学习者使用的学习策略更多,使用频率也更高。另外,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差异也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研究表明,高级学习者比初学者使用的学习策略多,使用频率也更高。另外,成绩差的学习者还使用一些效果并不好的学习策略。最后,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也影响学习策略的使用。这里的学习环境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材、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学生的自主程度以及学习者所受的其他方面的文化熏陶。

影响语言学习策略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对于无法改变的因素,我们只能调控自己的策略以适应这些因素;而对于那些可以改变的因素,我们就需要根据情况,首先改变这些因素。

总之,学习者要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使自己的学习策略系统能良好运作,就要学会“调控”。也就是说,学习者要不停地根据系统内外因素的变化来调整策略,使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处于最佳协调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我们的学习潜能。 "

4.策略培训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使人们明白了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有两种水平的记忆存储系统;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人的感官感知到的刺激首先进入短时记忆,它只能保持有限的信息和很短的时间。但是如果新的信息经过演练或者与长时记忆中的已有信息有一定的关系,那么它就进入长时记忆中。学习过程就是把新的信息以一种有意义的形式整合到长时记忆中。学习者对信息进行编码的时候,首先是感知到新的信息并把它从感受器转移到短时记忆。然后学习者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并在新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当学习进入长时记忆阶段时,学习才会有意义和效果。

根据该理论以及二语习得中的相关理论,作为语言教师,我们可以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进行有意识地培训以优化他们现有的策略,提高英语学习成效。

学习策略包括观念、管理方法和学习方法。但是当教师给学生提供策略指导时,不能将这三者分开。常见的做法是从帮助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再将观念和管理方法的指导揉合于其中。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4.1 集中训练集中训练可以是一次,也可以分几次进行。第一次最好安排在开学初,然后穿插在学期中间,每次应有不同的侧重点。训练时间可视具体情况而定。长的可以是一两天,短的两三个钟头不等。确定训练内容时,要考虑时间的长短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主要困难。

4.2 分散训练分散训练不需要专门安排时间,它和日常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主张此法的人认为,学生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能够比较自然地学会某些管理和学习方法。例如听力课上,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某个听力活动后,组织学生讨论哪些地方听不懂,为什么听不懂?怎样克服这些困难?通过讨论促使他们思考一些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3 个别指导对于少数差生,上述两种训练往往不能解决问题。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给予个别指导。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可同时指导几个类似的学生。首先要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同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因为差生自我评价能底,他们常常说不清困难所在。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逐步地去解决学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这些年来的经验,我们也可以采用以下学习策略的训练活动:

4.3.1 让学生填写关于学习策略和学习观念的调查问卷。该活动给学生提供反思自己的机会,同时又可以给学生呈现不同的学习观念和提供不同的学习策略。这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4.3.2 比较成功的英语学习者和不成功的学习者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通过学生身边一些典型的实例来有效地引导学生自己调整其学习策略。

4.3.3 开展关于语言本质及语言学习过程的讨论。如:语法、词汇及语言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语言的准确性与流利性之间的关系,语言的输入、输出与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等。这种讨论可以丰富学生的元语言和元认知知识(指对语言本质和语言过程的看法和观念);这些知识是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基础,也是形成有效学习策略的依据。

4.3.4学生每周写一篇学习日记,反思一周的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下周计划。该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而调整和改进原有的学习策略。

5.结论

当代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英语学习成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学习者可控因素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对学生二语学习效果的影响。学习者对学习过程所持的观念和学习者自身的态度又影响他们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策略的研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必要时还应该进行专门的学习策略训练。

各位同仁,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你一定对外语学习策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明白了什么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的,学习有法但无定法,只有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我们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磨刀不误砍柴工。英语学习成功者所用的策略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过程中善于根据内外因素的变化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使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处于最佳协调状态,以便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把自己学习英语的潜能全部发挥出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小闹钟
一个玩具一份快乐
小台灯
可爱的小手机
铅笔刨刀
新型玻璃
我的“老师”
我心爱的玩具
我可爱
我家的光波炉
我最喜欢的东西
我的伙伴——植物储蓄罐
我的小闹钟
书包伴我成长
度创新与完善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激励机制解析
试论地方高校教师激励管理
浅谈需求视角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
浅论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试论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
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分析
浅谈高职教师激励机制构建
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探讨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初探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高等教育质量分析与对策探讨
关于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的几点思考
完善雏国离枝教师激励栅制硇对策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分析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透析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阅读张扬个性──《要下雨了》教学案例
我们都会说──《要下雨了》教学案例及反思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调课的思考──《要下雨了》教学案例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老师撒谎了”──《要下雨了》教学案例及反思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谈
变革学习方式 激活语文课堂──《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在情境中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及点评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