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议民办高校教师的情绪劳动

浅议民办高校教师的情绪劳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4

浅议民办高校教师的情绪劳动

"

[论文关键词]民办高校 教师 情绪劳动 不良情绪

[论文摘要]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脑力劳动。同时,教学作为一门强调情境表演的艺术,教师还需投入很多情绪劳动。随着民办高校的成长,民办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到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本文尝试分析民办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情绪劳动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和不健康心理。提出调整对策。

在当代社会激烈的市场与职场竞争环境下,高校改革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高校教师、尤其是民办高校教师面临更多的问题和压力。本文通过对“情绪劳动”的阐述,为民办高校教师及其管理者提供新的视角,以期对情绪的管理、工作效率和满意度的提高起到探讨作用。

一、民办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与其他职业的劳动相比,民办高校教师的劳动有其自身的特点。

1,复杂性。

(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民办高校的学生入学成绩在整体上低于公办高校,入学时的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条件呈两极分化。教学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2)教师职责的多重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导,不仅包括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扮演了父母、长者、朋友等多重角色。

(3)劳动过程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过程是一个脑力、体力劳动和情绪劳动相统一的过程。

(4)成果表现形态的复杂性。教学成果需要在学生踏入社会以后方能显现,且表现形式也不太明显,仅仅通过考试成绩和学生当时的评定来考评教师的教学效果远远不够。

2 长期性。教师的劳动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除了站在讲台上的45分钟,还要花大力气查阅各种资料、备课、改作业、进修、做科研、跟学生谈心,等等。虽然大部分民办高校教师不实行坐班制,但其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八个小时,且并不局限在教室和办公室。迫于招生压力,民办高校较公办高校更加重视学生。比如对大一新生早晚的强制性自习,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来予以指导。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处在偏远的郊区,教师食宿在学校,家人不在身边,甚至出现“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的局面。 4 专业性。尽管民办高校一般会倡导应用型为主的教育,但鉴于高等教育与初、中等教育相区别的本质特性,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方能具备教授学生的资格。

5 实践性。接受完高等教育之后,学生就要踏入社会,高校相当于学校和社会间的缓冲区。所以,学生在高校接受的知识应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这也正是很多高校需要双师型教师的原因。以我院为例,院方就鼓励教师在寒暑假深入企业积累经验。

二、情绪劳动

1 情绪劳动的起源及概念。情绪劳动是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最早由Hochschild于1979年提出。她在1983年出版的著作中对空姐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她们的工作不仅具有生理方面的要求,而且更有情绪方面的要求:必须时刻应付乘客和她们自己的情绪问题。情绪劳动是指个体在与内外部顾客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努力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表现,以使之与组织需要的情绪行为相一致。根据内心体验与外在表现的一致性程度,可将情绪劳动分为表面行为(即保持内心的情绪体验不变,只改变外在的情绪表现)和深度行为(即通过改变内心的情绪体验以使之与表现要求相一致)两个方面。

在民办高校的教学中,情绪劳动就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往。在面对面、声音对声音的交往中,要求教师表达适当的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情况表现出热情、快乐、肯定等积极的情绪,偶尔也要表现愤怒、不满的负面情绪。

2 高校教师情绪劳动的特征。心理学认为,情绪是在客观事物满足或不满足人的主观需要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体验。人的情绪活动是普遍、广泛的,人时时在产生情绪、体验情绪。然而,不能把教师所有的情绪活动都看成是情绪劳动。教师的情绪活动有以下特点:"

(1)情绪劳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产物。教师因个人问题而引起的情绪活动,不属于情绪劳动。情绪是可以传染的。作为教师,应该用情绪劳动来感染学生,改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劳动主要包括:友善、真诚、期待、鼓励和尊重,等等。情绪劳动表达得好,学生反应就热烈,教授效果也就良好,教师则容易产生成就感;相反,如果情绪劳动表达不佳,那么课堂效果肯定不好。

(2)情绪劳动是有目的地表现情绪来影响他人情绪的过程。教师的情绪劳动为教学服务,需要在备课环节中进行设计,不能随心所欲地胡乱表达。另外,情绪劳动也是教学机智的表现,在课堂上妥当地处理突发事件时,应做出合理的情绪反应,强化学生正面、积极的行为,弱化、制止其消极行为。

(3)教师情绪表达规则。在面对学生时,情绪的表达应该符合教师职业和学校的要求,不应反动,不应诋毁学校,不发牢骚,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面发展。

(4)情绪劳动的多维度性。情绪劳动包括情绪表达频率、对表现规则的重视程度、要求表现的情绪差异和情绪失调四个方面:①情绪表达频率就是在工作中要求表现情绪的次数。教师的情绪表达频率是比较高的,需要整整45分钟;②重视情绪表达规则。高校教师的教学至少需要一个学期。这样长时间的交往,必须付出更多的情绪劳动。因为,这种交往需要更多的人际感情,为控制感情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③情绪的多样性就是在情绪劳动中表现不同的情绪,如喜怒,爱憎,冷漠或同情,等等。教师通常要表示和蔼、友善的情绪。在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时,应该表示不满甚至气愤;④情绪失调。如果教师被要求表现他们无法真正体验到的情绪,那么就有可能产生情绪失调。有些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教师不尊重,教师很难做到对他们的认可和赞赏,也就很难表达出相应的情绪。这是导致教师出现不良情绪和体验的重要原因。

三、发挥情绪劳动的积极作用

情绪劳动是教学过程中所必须的,有它积极的一面,比如改善教学效果。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让教师

长期感到压力的存在,导致不良情绪体验和不健康心理的产生。如何利用情绪劳动,要从教师按照职业的要求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控制和表达的过程来分析。

1 自主调节。这种策略把情绪看作是一种自主的体验过程。一个真心喜欢教师职业的人,站在讲台上,会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喜欢教学的过程,对学生友善。在这种情况下,情绪劳动是以自动模式来完成的。在感觉到某种情绪时就会自然流露,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劳动不需要有意识的努力。

2 表面扮演。情绪是由主观感受、心理反应和表情行为等几个部分构成的。表情行为包括面部表情、语音和姿势。表面扮演意味着内心的感受与外部表情之间的分离,但不失为一种策略。教师作为一个自然人、社会人,会因某些个人问题而情绪不佳,但这些情绪不能带人教学中,仍然要微笑、友善,这就是常说的“陪笑脸”。对于一个表面表演水平较高的教师来说,掩饰情绪是比较容易。但是,如果扮演拙劣的话,就可能被对方识破。需要指出的是,以表面扮演压抑内心的感受,只是权宜之计,长期使用会造成角色失调,产生不良情绪和体验。

3 深层扮演。为了按要求进入角色,要尽量去体验必须产生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表情、行为应是发自内心的。此时,不仅要对表情、行为,而且对内心感受都要进行管理。积极的深层扮演策略,就是要求教师作出努力,精心调控情绪,做到表里如一。教师需要调整对教育行业以及对学生的认知,理解学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4 失调扮演。这种策略要求教师保持平静的中性心情去应对各种环境刺激,以便集中精力去完成主要任务。表面上表现出职业所需的情绪,而内心仍保持中性,对高校教师尤为重要。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课堂纪律、听课情况可能不尽如人意,这时应该保持内心情绪的中性,以确保有清醒的头脑,在整个教学过程出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逐一表现。

四、有关情绪劳动的几点建议

关于民办高校教师的情绪劳动问题,笔者分别从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1 对民办高校管理者的建议。

(1)招聘环节。人力资源部门在工作分析、评价和薪酬设计中应考虑工作的情绪劳动。招聘时,除了对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的把关以外,还要注意应聘者的性格和对教师行业的认知程度,选拔适合情绪劳动的教师。如果一位教师的性格比较内向,寡言少语,即使他很认真、很努力地备课、教学,但也有可能因最终不被学生所认可而辞职。

(2)培训环节。除了性格和认知因素,还有教龄、阅历的问题。学校有必要聘请相关专家开展这方面的培训,从而把握学生的特点,学会管理教学中的情绪,加速教师的情绪社会化过程,提高教师的情绪工作能力。

(3)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与自由度,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以区别教师的教学效果,体现竞争精神。如果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良莠不分,易使他们陷于平庸、懈怠。

2 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建议。

(1)对教师职业建立合理期望。民办高校教师也是社会人,不是圣贤,能力是有限的。尤其在民办教育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作为民办高校的教师个体,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清醒的认识,不可抱以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把按照科学的方法达到职业要求作为自己的基本目标。

(2)勇于面对现实、正确认识不良情绪的症状,分析压力来源,主动寻求帮助,设法加以化解。必要时,民办高校应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

(3)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为缓解负面情绪,需要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如鼓励教师多参与社会活动,拓展交际圈。多与邻里保持联络,获得理解及尊重。多与同事联系,分享教学经验,等等。

参考文献: [2]姚鹏,浅谈当代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J],教育探索,2008,

(8)。

[3]吴冬梅,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特点和方法[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

(6)。

[4]文书生,西方情绪劳动的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

(4)。

[5]詹延尊,凌文辁,情绪劳动的影响效果及评估[J],商业时代,2006,

(3

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寒假中的一件事
美丽的小草坪
我在网上投稿啦
未来水果、蔬菜展览
妈妈,母亲节快乐
标点符号王国游记
第一次一个人走回家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爷爷家的“小贝贝”
我是幸福的小鸟
我的不满意
我爱故乡的龙眼
我爱故乡的柿子
我和爸爸的对话
跟我说“再见”
政府审计与CPA审计的期望差距比较
计算机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现行通用审计软件缺陷及其设计观念变革
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初探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创新思路对我国的启示与思考
ERP环境下企业的风险管理审计
政府审计热点问题的理性分析
浅谈审计领域的数据分析报告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关问题探讨
美国关于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改变
关于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的几点思考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及策略
中美国家审计体制比较研究
计算机证据与计算机审计技术
各国审计长之宪法规定比较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最后一课》研读赏析
震撼人心的一课
《最后一课》课文题解
《最后一课》问题探究
有关都德的《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结构分析
《最后一课》难句解析
《最后一课》中心思想
磨坊书简
《最后一课》写作背景
《最后一课》汉译及其社会背景
《最后一课》写作特点
《最后一课》学法指导
《最后一课》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