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支撑作用

试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支撑作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6

试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支撑作用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定位在使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了广阔空间的同时,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提供了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契合,使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征在使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了合法性的同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整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支撑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作用,是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对该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问题进行探讨时已经形成的共识。当前,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和怎样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作用。本文力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定位、目标、特征三个方面,谈谈学科建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支撑作用的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定位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提供理论支持

所谓学科定位是要找准学科的位置。对学科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关于学科定位,一般都是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层面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立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学科定位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定位,是要从学科内在的发展要求方面,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通过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来体现学科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这一定位,既源于这一学科体系建构的特殊性,也源于这一学科功能发挥的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构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所属的六个二级学科的划分界限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上。一般而言,不同学科之间的分界主要在于各自有着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同,它从一开始建立时就是按研究领域来划分其所属的六个二级学科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每个二级学科,原先充其量都只是一个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所要研究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文本和经典著作等,而这些方面的内容也是其他五个二级学科都要研究的。其他五个二级学科如果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本和经典著作,是根本无法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过程和发展规律,也无法对各种理论思潮、错误思想倾向进行评判,无法讲清楚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问题,无法讲清楚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无法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思想教育大学生。只不过,每个二级学科在研究中侧重点不同而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侧重于基本原理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侧重于历史发展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侧重于理论流派和思潮的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侧重于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侧重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属的六个二级学科在研究内容上的紧密关联,说明了它们的学科特性是需要进一步去培育的,也说明了它们产生的特殊性就在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课程实效性的提高提供学科支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功能发挥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所具有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功能的发挥具有明确的指向,即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服务。任何学科都有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功能。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的功能发挥不同于其他学科。科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础性功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提高的根本所在。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并不会自然而然地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合理性、生命力。如果说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的必要性为在大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些课程开设本身并不能自动地使大学生在思想深处与马克思主义产生共鸣。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生命力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在这一研究中,一是要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新的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析方法,抓住其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进行理论的高度概括,以此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是不管现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指导地位不能变,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不能变。因此,在意识形态与学术性的统一中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必须面对的极为现实的问题。这些研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学科侧重于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研的材料,只有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进行深层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认识难点,理解并掌握好有关的重大理论问题,才能打破教师照本宣科,讲解材料空而枯燥无味的教学局面,才能引起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人才培养中,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来武装学生的头脑,来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如果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是无法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功能发挥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不仅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其他学科培养政治方向好、思想素质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专业人才,而且还要通过招收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培养出本学科的专业宽、基础厚、能力强的专门人才。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中的并驾齐驱的两个不可偏废的方面。我们应该看到,前一个方面足以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功能发挥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作用。

每个学科在建设中都要给自己的发展进行定位,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学科建构体系和学科功能发挥方面的定位,不仅使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提高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服务,是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动因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具有内在统一性

所谓学科目标是要达到的水平、程度或标准。科学的目标应该是学科根据自身在国家或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及所担负的特殊任务,发展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目标就在于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规律,优化师资队伍和教学科研条件,建立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政治素质高、理论方向正确、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的人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这一目标,除了专业课的教育教学外,在一定意义上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的实施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实现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任务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千千万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根本目标的契合,说明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服务和支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新中国思想理论教育的历史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始终对大学生起着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作用。今天,面对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和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面对高校改革发展的新情况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新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更为艰巨。它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大学生,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而且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帮助大学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它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改革开放3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而且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引导他们进~步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它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然性,而且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的坚定信仰、坚强意志、诚实品德和良好修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艰巨性表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形式,强化师资队伍和教材教法,必须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为保证。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内容、教材教法、体制机制的创新,而这一创新的主体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够高质量地进行教学,增强课程的说服力、感染力,就必须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必须能够面对社会发展实践和教学实践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必须使课程始终具有新鲜的内容,始终充满时代感,始终具有现实性,必须使教学方法始终具有创新性,始终切合大学生的实际。毋庸置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提高,只有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和发展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当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提高,又必将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动力源泉。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又可以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主体。

建设一支立场坚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高、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扎实、学贯中西、功底深厚,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师德修养好、富有人格魅力和亲和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标的迫切要求。建设这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队伍,必然成为契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基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内在统一性。"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整体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所谓学科特征就是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加强学科建设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就要突出优势和特色,因为优势和特色是学科建设的生命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相关的一些学科不同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整体地研究马克思主义。这种整体既要求我们打破历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界线综合地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三个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着的理论对客观世界发展、人的认识发展、人的自身发展、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整体性反映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性的这一特征,要求我们强化学科意识,培养和建立起学科研究和建设的整体意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性的这一特征,要求我们在强化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支撑作用中,从宏观角度统盘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的整体性建设。

以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为基础,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在逻辑体系即其所属的六个二级学科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整体性研究,从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整体建设提供支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以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马克思主义文本和经典著作等的研究,构成了其他五个二级学科的基础,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理论成果,使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着重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及思潮,使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着重研究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程及经验,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着重研究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这六个二级学科以其自身的地位和研究内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和建设的整体。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上一定要按照这一特征,旗帜鲜明地加强独具优势和特色的学科建设,并以此来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上来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研究,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整体性。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历了从“85方案”到“98方案”、再到“05方案”的历史演化,这一演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向整体性方向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还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都反映出课程内容的多学科融合,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某一个二级学科的内容所能涵盖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整体建设,是需要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性建设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建设为正确理解和大力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提供了支撑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属的六个二级学科的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之间形成了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属的各个二级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学科和课程之间存在着无法割断的内在的整体联系。尽管我们很清楚,在六个二级学科中,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这些二级学科的设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些二级学科的建设,必然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建设提供学科支撑,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些二级学科的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建设所提供学科的支撑是整体的,任何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都同时需要这些二级学科的建设为其服务。此外,其他两个二级学科同样也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建设提供学科支撑,这一点也是毫无疑问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特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整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适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综合性发展要求,从而必将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在课程整体建设中得到提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礼物搜索“战”
读书之快乐
世界冠军——刘翔
欢声笑语满校园
古诗三首
一颗纯洁的心
我敬佩诸葛亮
和白色垃圾告别
新村鱼乐池
日出
我是文明守法的小公民
我们的校园
“老顽童”爷爷
游戏光碟里的秘密
我爱我家
浅论信息技术应用状况对电子政务的影响(1)论文
基于1141号审计准则透视科龙财务报表舞弊
探析信息技术应用状况对电子政务的影响(1)论文
浅析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水池定律”(1)论文
财务舞弊与审计方法新探
对解决电子政务条块分割问题的几点设想(1)论文
地勘单位内部审计的思路
论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及路径选择(1)论文
中美舞弊审计准则异同研究
对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方法的简析
我国造纸行业的涉税问题与现场审计方法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风险及防范
探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1)(1)论文
探讨我国当前电子政务的现状问题(1)论文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与评析
尊重选择 发展个性──《荷叶圆圆》教学案例与反思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及反思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及反思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与反思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