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22
浅谈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教学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文社科教学资源 共享 开发利用
【论文摘要】在当前高职人文社科课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开发与利用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查找问题与不足,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以期达到人文社科课程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的职业人才。
进人新世纪以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力提倡和支持,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深化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本文就目前我院高职人文社科教学资源的共享、开发与利用,总结成功经验与教训,查找问题与不足,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达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职业人才的教学目标。
一、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教学资源共享、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就要对整个职业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改革,而与职业教育教学相配套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是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媒介,也是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建立起相对完备的教育教学资源体系并充分加以利用,才能承担起职业教育培养职业人才的最终目标。因此,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是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体现和标志。其中,人文社科课程资源的充分共享与开发利用,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全面、综合职业人才的前提和保证。
二、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教学资源共享、开发与利用的主要内容与分类
1.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教学资源共享、开发与利用的主要内容。作为综合性较强的人文社科门类,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因此,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充分共享与开发利用人文社科课程教育教学资源,在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整合中,努力构建一个立体的、开放的、多维度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
共享与开发利用人文社科课程资源,必须做到:把握新时期教学趋势,更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调整人文社科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传统的课程内容和结构比例进行改革;注重文化素质教育,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设置多元化的人文社科课程结构,充分开发利用人文社科课程资源,拓展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充分开发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等传统媒体资源,影视、广播、网络等现代媒体资源;报告会、朗诵赛、演讲赛、表演等专题活动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设施场所资源。
另外,还有丰富的开放性的可供共享与开发利用的资源,尤其是自然、社会、人文甚至日常生活方面,都蕴藏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运用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文体活动,拓展人文学科学习的多维空间,实现在广阔的学习空间中学习人文知识、积淀人文素养、陶冶人文精神的目的,真正实现人文教育的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3.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教学资源共享、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方法和途径。针对当前我院高职人文教育,希望通过人文社科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围绕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系列工程,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尝试和探索,以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提高。试图通过实践(验)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综合研究法与对比分析法,对人文社科课程教学中人文社科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及效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总结经验,以此找到适合本课程和我院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指导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
首先是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立体”的课程教学理念。对传统人文社科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比例进行调整与开发利用的研究。设置多元化可供选择的人文社科课程结构,开发利用研究。
其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进行共享开发利用研究(教科书、工具书及其他图书、报刊等传统媒体资源;影视、网络及其他现代媒体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共享开发利用研究等)
第三对报告会、朗诵赛、演讲赛、戏剧(相声、小品)表演等第二课堂社团活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设施场所资源的共享开发利用研究。
第四开发利用丰富的开放性的可利用资源,尤其是自然、社会、人文甚至日常生活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拓展多维度学习空间。充分开发利用教学实习、实践,社会实践、调查等。
实地考察、问题问卷调查、综合研究与对比分析等实践、调查、研究、分析活动,对我院语文课程教育资源实际情况及现有高职学生—主要是高职一年级学生(农学系、畜牧兽医系、食品工程系、经贸系、计算机系、基础系六个系)进行教学实践、实际考察和问卷调查等(问卷大体按1:10左右的比例进行)。
此研究途径旨在通过对我院人文社科课程教育资源实际情况和教学中对本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开发利用情况及效果进行科学的定性、定量分析,并最终统计得出科学、可靠的理论和数据结论,以利于教学实践活动有效进行。
4.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教学资源共享、开发与利用的创新与应用推广价值。课程资源体系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将促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主要体现在,它将改变长期以来人文社科课程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新人文社科课程的教学理念;调整传统的人文社科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结构比例;设置多元化可供选择的课程结构;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一一传统媒体资源、现代媒体资源、专题活动资源、设施场所资源;开发利用丰富的开放性的可利用资源,尤其是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课程教学资源,实现拓展人文社科课程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实现人文社科课程教育的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职业人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雪中去学琴
- 爱——妈妈的无私付出
- 操场上
- 《狼与羊》的启示
- 猜测中的军训
- 我的小电筒
- 打预防针
- 妈妈带我逛超市
- 妈妈病了
- 我的同桌
- 看妈妈拖地
- 母爱
- 动物园看花孔雀
- 我的理想
- 中国少年
- 论跨文化交际与高级英语教学
- 关于提高林业高等院校研究生质量的实践与经验
- 浅谈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及对策
- 试论高等林业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
- 浅谈《英美概况》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 关于优化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 关于提高文化意识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 简析网络话语方式中的文化意识觉醒和文化信心重建
- 关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大学外语教学
-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育培养文化意识
- 关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试论《材料力学》多媒体与双语组合教学的研究
- 关于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困扰与出路
- 试论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 浅析高等林业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
- 黛玉如何教香菱学诗
- “含读”出意味──由《范进中举》说开去
- 曹雪芹为何不写吸烟
- 碰撞,撞出智慧的火花──我的教学故事
- 香菱身世和性格探讨
-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
- 《红楼梦》简介
- 一节出乎意料的探究课──探究式教学之《范进中举》
- 《范进中举》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 从香菱学诗说起──王维《使至塞上》名句赏析
- 香菱学诗
- 香菱学诗
- 《香菱学诗》有关资料
- 《范进中举》教学实录